('
这种情况,都不敢打,求稳。那什么时候敢打啊?等南京那些老将都老死之后吗?
铁铉说道:“叶将军,北京的命令,你也是知道。我们这一段时间,我们要做的是防守。此时与傅友德交战,你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叶沈说道:“战场上,求什么万无一失都是笑话,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求万无一失,根本不可能。只是这一战迟早要打的,今日不打,纵然让傅友德无功而反,下一次怎么办?下下一次怎么办?”
铁铉说道:“下一次?”
这个铁铉还真没有想过。
叶沈说道:“打仗从来是一口气,你退一步,敌人就进一步,你进一步,敌人就退一步,而今如果不对傅友德出手,则示怯于天下。到时候,我军上下军心士气受损还是小事。如果我大军不能完成抵挡敌军孤军北上,那么天津以南,很有可能变成战场。对于,南京来说,这两三个府的土地,根本不重要。但是对我们可不是这样的。北京所辖的土地虽然不小,但是也只有辽东与河北,河北已经丢了不少,这里还丢了,长此以往,如何能维持下去?只要给南军当头一棒,才让他们知道,不可越雷池一步。”
“才能将战线稳定在河间府南部。”
叶沈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铁铉沉默了好一阵子,他实在说不出什么反驳叶沈的话。最后,他说道:“此事要禀报北京。”
叶沈说道:“那是自然的。不过,”叶沈说道:“战机转瞬即逝,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能先斩后奏。”
这一瞬间,叶沈内心之中想过很多。最后,想起了何夕的脸庞。顿时下定了决心。
叶沈跟随何夕多年,恃宠而骄也罢,对何夕的了解也罢。知道何夕一定不会拖他的后腿的。只要打赢,不,只要不输。他就能够对北京交代。
至于战败?叶沈就没有想过。
到不是,叶沈自信到觉得自己能胜过傅友德,而是叶沈觉得,他固然不如傅友德,但是傅友德也不是神仙,只要用兵保守一点,总能在拖时间吧。
叶沈随即下定了决心。
随即,叶沈聚集了京营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出了沧州城,因为有运河机动,很快就在傅友德北边扎营,挡住了傅友德大军的去路,将傅友德拦在运河以东的狭长地带。
大战一触及发。
而这消息也传到了北京。
……
叶沈信任何夕,而朱雄英却不信任叶沈。
这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朱雄英根本没有召见何夕,而是直接到了何夕家中。
而何夕正在家中享受片刻安宁。
这一段时间,何夕忙碌告以段落了。
内阁,已经内阁下属十几个部门已经确定了。当然了,还是不够稳定的。随时可能因为政务流程改变。或者说,内阁大学士变动,进行改动与合并。
毕竟,天下事务这么多,如果划分彼此的职位权力,也是一门学问。而今整个北京体系都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部门分分合合都很正常。
这也是朱雄英这一段时间,只关心军事,不关心政务的另外一个原因。
看不明白。
第八十三章
朱雄英也想插手其中,但是很多东西,他都看不明白。
贸然出手,做对还好,做错了,直接影响天子权威。
朱雄英也就退而求其次了。抓紧了军权,只要军权在手,他的安全就没有问题。等将来看明白,学明白了之后,再出手不迟,此刻的朱雄英一心一意当何夕的学生。
而何夕也不介意多一个这样身份的学生。
至于朝廷上变动,倒不是何夕愿意。
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此刻的何夕要快马加鞭,完成对中枢的改造。因为何夕之前铺垫,其实大明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但是大明体系如何转化成适应并督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制,说实话,何夕也不知道。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即便有后世模板,何夕也在探索。
何夕只能先确定大框架,出了问题,迅速调整。将本来需要十年,乃至几十年的事情,在数年之内完成。这也是何夕在北京,在朝廷上几乎没有阻力的时候,才能这样做。
在南京耗尽何夕精力,也做不到而今的一成。
如此一来,变化太多,就显得有些凌乱了。变化很多。
朱雄英见了何夕,虽然努力维持神色,但是依然显露出一丝慌乱。
何夕说道:“陛下是在担心叶沈吗?”
朱雄英说道:“叶沈出战,是姑父你的意思吗?”
何夕说道:“不是我的意思。但是你可以看做我的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