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夕一边听杨寓介绍,一边目光扫过整个街道。
正如杨寓所言,冷冷清清的。整个宽敞的街道,不见几个行人。临街的店铺,有一半以上都是布庄。另外一般,却是各色店铺。看得出来,这里虽然不如后世富庶。但也要比天下其他地方要富庶多了。
人有钱消费能力就好。
虽然布业是这个地方绝对的产业支柱。但是布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兴旺。故而也有其他产业,比如客栈,酒家。还有米粮铺等等。
不过,这个时期是淡季。整个朱泾镇都有气无力的。一半以上的店铺,干脆关了门。剩下的没有关门,但也没有人照顾,往大门里面看,也不过有一两个小伙计,在打扫卫生。没有迎客的意思。
大抵也没有什么客人。
“不过,朱泾镇最大布庄,张家布庄。而今还开着门。我昨天也登门拜访了。张掌柜早已等候多时了。老爷要置业的话,在下看来,也只有张家布庄可以了。”杨寓说道。
何夕说道:“哦,为什么?”
姚广孝说道:“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是其他布庄都太小了。甚至算不上什么产业。”
何夕看着姚广孝,心中一动,说道:“这就要看看了。”
片刻之后,张家布庄,已经遥遥在望了。
张家布庄不小,有两层高,正门上面有一个高大的牌楼,写自己家的招牌。几乎将整个布庄正面全部给盖住了。甚至遮挡了邻居的光线。这也是没有市政管理,否则非罚款不可。
这其实,也是古代特有的招牌文化,非大不足以惊人啊。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早就在门口迎接了。
见何夕等人过来,连忙上前几步,说道:“小老儿拜见李大人。”
何夕对于自己李大人的身份,还不是太习惯,微微一愣,说道;“老人家多礼了。在下没有官职在身,不必称呼大人了。”
老张掌柜说道;“礼不可废,在下也是敬曹国公一世英名,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小老儿也是深受恩德。”
何夕心中一转,暗道:“曹国公领兵来过这里吗?”何夕一时间想不起来,他依稀记得,似乎攻打苏州城的时候,朱元璋大发十三路兵,亲临城下,似乎大明有名有姓的大将,都在苏州城下走过一遭。而这里距离苏州不远。大抵是来过吧。
不过,这都是小事。
何夕与老张掌柜寒暄了几句,被客客气气请到了布庄里面。走到后院之中。
布坊后面很大。似乎有数进院落。最外面的自然是店铺,中间的就是张家的住处。后面,何夕远远看上去好像是作坊。不过也没有细看。有些太失礼了。
坐定之后,安庆公主先说话了。说道;“掌柜,将你们家里最好的布匹,拿过来。让我看看。见了东西,才好说话不是。”
张掌柜说道:“夫人说的对,夫人说的对了。而今春忙,伙计们大多回家,还请诸位稍等片刻,我这就去拿。”
张掌柜快去快回,片刻之后,就抱着数匹布回来了。说道:“这都是小老儿布庄最好的布了,还请夫人过目。”
安庆公主让小环搭把手,将布匹扯开一些。安庆公主对着阳光,细细端详起来。一会儿工夫,就皱起眉头了。
第八章 张家布庄
一匹布四丈长,至于多宽,一般是看织机的。织机大,那就宽一些,织机小,那就窄一些。
在古代每一个女人都要学习女工,即便安庆公主女工不大好。但是对布匹针线的相关知识储备还是有的。故而,安庆公主一上手,就对这布匹有了基本的印象。
首先,分量很足。
虽然安庆公主并没有将这一匹布打开,用尺子量尺寸。但是单单重量。安庆公主就知道,这分量不差多少。甚至单单从布料上来看,用料很足。
但是安庆公主是什么人?她从小锦衣玉食。所用的都是贡品,虽然,朱元璋很是节俭,但是朱元璋的节俭都是金银玉器上面的。并不是说。连布料上也委屈安庆公主。顶级的绫罗绸缎,安庆公主也用过。只是用得上,也是在大礼节的时候,才穿。
毕竟古代的丝绸很难清洗,掉色,缩水。所以一般,一件衣服脏了就不能穿了。
至于棉布,安庆公主也见过的。
毕竟朱元璋推广棉花种植,棉布并不稀罕。
而寻常百姓,可能更重视布料厚实与否,但是安庆公主早就将布料重点,放在其他方面了。故而,安庆公主看这布料,怎么看怎么傻大笨粗。给下人做衣服不错。但是并不是她喜欢的。
不过安庆公主也很聪慧。她知道,她的丈夫与父亲都是做大事的人。今日何夕来此,也不是真为了看这些布匹。她不满意归不满意。却没有说出来,而是递给何夕,说道:“你看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