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将这些房子卖出去,不但收不回现在投入的成本,就连殿下所说的这个经济体,恐怕也难以成型。”
夏原吉轻咳了一声,将众人的注意拉到自己身上。
他方才站起身,轻声说道:“依照殿下一开始提出的计划,微臣整理了整份计划。想来,殿下的本意应当是以开发之后的西城各项产业为核心,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让应天府经济增长的要求。
毕竟我等都明白,这房子一旦卖出去,那就是一锤子的买卖。即便所有的房子都卖出去了,收回来的钱也足够朝廷投入的本钱。
但接下来可就一分钱都收不上来了,而要想让开发出来的西城真正成为应天府的一个财源地,恐怕还是要从别处去着手。”
夏原吉久在户部,每天一睁眼就是一笔笔的账。
他自然远比孙狗儿更清楚,经济之道是怎样运转的。
孙狗儿只需要考虑投入成本和收益的问题,但他夏原吉是户部尚书,要考虑的则是长远的财政收入。
细水长流,若是开发出来的西城能够有稳定且持久的财政收入,远比一下子将其卖出一个高价,来的更加划算。
朱允熥点了点头,手指叩动桌面,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其实开发西城,本质上应该叫做人居改善工程。”
“一旦西城建设完毕,将会有一种新的生活、生产模式,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而这,也正是开发西城的意义所在。”
说着话,他已经示意一旁的太孙府总管雨田,将早就准备好的一摞计划书送到众人面前。
朱允熥则是面带微笑:“西城开发计划,早就已经知晓诸位,但开发完成的西城如何运营,都在现在这份计划书上。”
不等朱允熥说完话,会议厅里的所有人,都已经开始翻阅起了这份新的计划书。
朱允熥这时候也有机会,让雨田为自己端来一杯茶,慢慢的品尝起来。
其实应天西城开发,真正的目的就是解决当下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当下应天府因为前期的发展,早就已经货物充足。
通过那些夷商销往欧罗巴的只是一部分。
还有更多的货物,是没有办法一次性销售出去的。
而除了那些长期使用的物品,更大的问题则是应天府周边生产养殖出来的快消品。
诸如应天府正在飞速推广的大型家禽养殖场以及各种农副产品、日销品的生产。
大明想要一步子就跨入工业时代,是不可能的。
工业产品在当下的财政收入之中,也只能成为一个小分支。
真正需要盘活的是,更加细致的农业经济和日常消费。
应天西城开发,就是朱允熥的一次尝试。
他轻声开口:“西城开发,卖房子只能作为弥补成本投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后续的商铺和厂房出租,则会成为西城一个稳定的长期收入。
但更加庞大的财政收入,则需要依靠以西城为核心,盘活整个应天府的各项产业为根本。”
当西城建成之后,应天府的百姓们开始愁着自家的鸡鸭鹅长得太慢,愁着自家的菜蔬和果子产的太少,当那些手工业者开始探索如何将工艺品产业化的时候,才是西城开发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到时候西城就是一个平台。
百姓们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发家致富,官府和朝廷如何通过这一个紧密的体系征收到越来越多的税赋,这才是本质。
朱允熥说西城开发是一项人居改善工程。
其实并仅仅如此。
他真正要做的是,在这两年空档期里,给大明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生产模式。
邹学玉双手交叉在一起放在桌子上。
西城开发计划书和运营计划书,就摆在他的面前。
不论西城工程如何建设,都离不开是在应天城,是他直隶道下应天府地界上的事情。
西城工程的效果如何,都将是他直隶总督衙门承担。
当下西城工程已经开始建设,这是一个多个部司衙门共同负责的事情,直隶总督衙门和应天一府两县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负责协调并组织工人的职责。
但只要西城工程建设完毕,进入到运营阶段,那就是他直隶总督衙门的事情了。
大明银号不可能派人组织经营,户部也没有那个精力,工部更是只负责管理工程建设问题。
邹学玉眉头微皱,平静的开口道:“从直隶总督衙门来说,自然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富户能迁居西城开发工程,在观景湖周边聚集起一个高价值的地区。
以目前应天府的几处官办工坊产业聚集地的成效来看,集中的高价值会带来更高效的产业运行。
百姓是有趋向性的,商贾、商户更是逐利而行的。
只有西城项目展现出足够的价值和利益,才能让所有人关注,才能真正让西城项目达到殿下期望的样子。”
张二工却是摇了摇头:“很麻烦……”
他现在虽然没了工部尚书的官职,但大明匠官、匠人依旧受他领导。
京师内外的各处研究所、制造所同时还是张二工在负责。
但他还是做了西城项目的总建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西城项目不光在建成以后有着不同的运行模式。更因为,西城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都将大量采用水泥和钢筋作为建筑原材料。
这是一个从前没有一个人做过的事情。
在初步的规划图中,有高达三十丈的观景塔楼,有深达十丈的地下沟渠连通玄武湖和秦淮河。
更有占地面积远超奉天殿的大型商业中心,且是三层楼的。
还有一座座独栋独院的宅子,一处处有着不同作用、不同造型的建筑。
一旦西城项目建成,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工程奇迹。
张二工如何能不参与其中,并主持整个项目建设。
只是此刻,张二工却说很麻烦。
夏元吉、邹学玉等人目光疑惑的看向张二工。
在他们这些人的心中,于工器之上,张二工就是大明最厉害的那个人。
他说麻烦,那就一定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邹学玉面露笑容,开口道:“不知少傅所说的麻烦,是什么?我等通力协作,多少麻烦也总是能解决的。”
一个县令就可以掌握一方生死荣辱。
更何况是执掌直隶一十八府的直隶总督。
可以说,现在邹学玉说一个想法,不用等天黑,就会有人帮他实现。
给他一个梦想,他能还你一个真实。
张二工却摇着头:“现在规划中的观景湖区建筑群,都是以家宅为主。但其营造样式,皆为平民所行规格。
若按督台所言,将来西城观景湖区将会迁居富户及权贵,则在其家宅营造样式上,就必须按照朝廷规制建造。
营造上虽是用了水泥等新材料,有难度,但可以解决。只是如此一来便不可使其选地,则不可控制营造的数量究竟该如何确定。”
历朝历代,对于社会都是有着无数的严苛规定和要求。
朝廷会从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划出各项详细的规定,涵盖所有人的衣食住行。
这是从礼法制度出现的那一刻就开始并存的,其用意也是为了规范所有人的言行举止。
防止礼乐崩塌的事情出现。
“这……”邹学玉也反应了过来,语气变得迟疑,目光看向了一直关注在场讨论的朱允熥。
“这不是件难事。”朱允熥笑着说道:“既然是新材料、新造法,那显然就和旧有的规定不适应了。
只要在观景湖区建筑营造的面积、样式层高上做出区分即可。
项目部先拿出几个分层出来,确定是可行的,往后就可以上奏朝廷。”
按照这个时候官绅权贵们的尿性,肯定不愿意自家的房子和一帮商人一样。
而那些商人,也必然会将自家屋子建的极近奢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