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东四城眼下都陷入倭贼之手,如今也只有这座平定城刚刚解困。
城中百姓心中也知晓,大军定然还是要出去继续清剿贼子的。
只是这些日子里,城里多少人家被贼子侵扰,人心惶恐。
张志远脸色阴沉,在城门后的街边,还有无数城中百姓的尸骸没有来得及收敛。
他夺下平定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人在城中巡视了一遍。
倭贼该是千刀万剐。
仅仅是数日之间,平定城官府众人一概被杀,妇孺被欺凌,惨死于县衙后宅。
更莫说那些城中女子。
若不是倭贼还要谨防朝廷兵马前来征讨清剿,只怕平定城内是要女子皆哭了。
而敢于怨言和不满的百姓,只要被看到,轻则便是一顿毒打,重则直接枭首。
被大明缉拿来山西道挖煤的倭工们,在这几日里将藏在心中许多时日的怒火,一并发泄了出来。
望着眼前请求大军留下的百姓们。
张志远紧紧的握着拳头。
按照原定的计划,夺下平定城之后,他就会带着本部直接南下乐平县城。
朝廷兵马夺回晋东四城之后,并不是说事情就结束了。
还要分兵去往各处矿区,清剿盘踞矿区还散落地方的倭贼。
“将军。”
副将领着人从城里赶了过来,刚刚听闻百姓所请,不禁在张志远身边皱眉喊了一声。
张志远竖起手,脸色凝重的看向眼前百姓:“诸位,平定城贼子虽已伏诛。然晋东一带尚有数城北贼子窃据,本将所领军令,乃彻底清剿晋东贼子。
诸位乡亲所请,本将亦知。只是大军尚有军令在身,难以驻守平定城。本将此番会留下千人驻守城中,待明日一早大军开拔。
诸位也不必担忧,想来明日过午之后,最晚不过暮时,燕王殿下便会带着大军赶至平定城。”
“燕王殿下也要来?”
百姓们听闻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也带着兵马来了,一时只觉得意外。
张志远望着这些在短短几日里,受尽凌辱的百姓,眼底藏着杀意。
又是几番安抚之后,这才将百姓们劝散。
这时,张志远才看向城门内外。
“传令全军,依令行事吧。处理完平定州的事情,就地歇息,明日一早后营埋锅造饭,开拔南下乐平县。”
副将浑身一震。
张统领的军令,是早就下过的。
凡是倭贼,不论死活,皆坑杀埋之。
只是在亲眼看到过平定城里的景象之后,没有人会再觉得这样的军令有什么不妥。
军令,很快就被再一次通传全军。
夜色之中。
那些难以安歇的平定城百姓,就看着朝廷的兵马,开始督促着那些投降了的倭贼,在城外下风难有日照的地方挖坑。
马鞭不时的抽在挖坑懈怠的倭贼身上。
周围的明军将士,眼底毫无怜悯。
在明军将士们辛苦的督工之下,不过半个时辰,一个巨大的坑洞就被已经投降了的倭贼们挖好。
“将尸骸都扔进去。”
张志远的副将亲自督工下令。
倭贼们便开始在官兵们新一轮的督工下,将早先被城中军民收集,搬到城外的同伴尸骸扔进坑里。
这一遭用时更短。
不过是一刻钟的时间。
当倭贼们觉得自己的事情已经做完,只要给这个坑重新填上土就算完事的时候。
副将则是双眼阴沉,冷声道:“你们,也进去。”
有懂中原官话的倭贼,顿时脸色剧变。
大明要活生生的坑杀他们!
一通在场官兵们听不懂的叽里呱啦声响起。
倭贼们渐渐都明白了过来,眼中也露出了恐惧和愤怒,且开始有胆大的朝着官兵们低吼了起来。
副将脸色一冷,正欲下令官兵进逼。
张志远则已经是骑着马到了这边。
马背上,张志远望着开始出现混乱的倭贼们,当即拔出长刀。
“压上去!敢有不从者,当场格杀!”
随着主将一声令下,官兵们顿时纷纷亮出刀枪。
“杀!”
平定城外,战事已定,却再次传来明军的喊杀声。
依旧是刀盾兵在前,枪兵在后。
围绕着此处大坑,开始不断的向前收缩范围。
倭贼们未曾想到明军竟然会如此坚定,慌乱之中越发拥挤起来。
不多时,便有站在坑边的人,失足跌进坑中。
“杀!”
官兵们持续齐声喊杀。
有胆敢不退的倭贼,很快就招致明军官兵们的格杀。
夜黑里。
开始有倭贼们的哀嚎声发出,在明军官兵们的步步紧逼之下,不断有人掉进坑里。
官兵们脚步沉稳。
便是有倒地不起的倭贼,也无法拖延他们的脚步。
张志远高坐马背,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连副将到了身边都不曾发觉。
副将听着倭贼们不断掉进坑中,发出的哀嚎声,微微皱眉,抬头看向马背上的张志远,低声道:“将军,如此坑杀,将军是否会招致朝中文官诽议?”
“嗯?”张志远这时才察觉到副将就在身边,侧目低头看向副将:“本将做错什么了吗?”
“这……”副将迟疑了一下,不由提醒道:“国朝仁义,便是当初北伐前元之时,也少有如此可杀降卒之事。朝中这些年将倭人弄到这里,也是为了开挖煤矿,节省我朝百姓之苦。
将军此番坑杀降卒,于朝中文官而言,或许会觉得将军弑杀成性,多增血腥,与本朝仁义不合。”
张志远冷笑一声:“我部奉命清剿倭贼,全歼贼军,深夜不歇,挖坑掩埋贼子尸骸,使其入土为安,不叫地方生疫。我军难道不是行仁义之事?不是仁义之师?”
副将愣了一眼,脸上那诧异的神色袒露无疑。
张志远淡淡的看了副将一眼。
“你说是与不是?”
副将茫然的点点头:“将军所言极是。”
张志远笑了一下,轻声提点道:“京师中枢如何议论,那是他们的事情。我等身为武将,该是知晓,一切当以军令为重。如何使之主帅军令畅行,才是我等该思量的事情。
至于朝中?我等给那帮不知刀枪几何之重,不知将士负重几何的文官们一个说法,便也就是了。”
副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转头便再次下令,催促着官兵们加快速度。
张志远则是望着眼前的场景,面带微笑。
他倒是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那就是太孙才是大明朝最是不喜倭人的那个人。
若不然,如今的瀛洲,也不可能千里之内都难寻一个倭人。
便是有,按照张志远得到的消息,也都是些倭女。
至于用处……
张志远不太愿意去回忆。
他只能说,铁铉那厮太过丧心病狂。
一想到铁铉,张志远的思绪不由就被拉长。
按照朝中的消息来说,这一次南征、东征的两位国公回京晋王爵,铁铉大抵也是要一同回京的。
他身上本就加着文华殿行走的职,还有兵部的职,若是一切都不出错的话,不是入内阁就是主持兵部了。
铁铉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要回京了。
张志远只要一想到这件事情,就对接下来不久之后的朝局变化,倍感好奇。
正当张志远思绪乱飞的时候。
前头的倭贼们已经尽数被官兵们赶进了坑里。
这时候,城墙下的百姓们也终于是看明白了官兵们的意图。
不用人召集。
百姓们很快就自发的带着铁锹、铁耙赶了过来。
“军爷们歇歇。”
“这点小事我等做就是了。”
“小民们旁的事不会做,这和土地打交道的事情,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能亲手埋了将平定城糟蹋一遍的倭贼,可是令城中百姓们欣喜不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