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上运河,跨直隶、山东、河北,数千里的路途,一篇千字文到了这里最后也只剩下一句总结的话来。
皇太孙不再过往,颇为神勇英武。
这是如今九边上下对当朝皇太孙朱允熥的认知。
当然,边军对朱允熥最大的了解就是,朝廷如今施行的军功爵之法,就是这位年轻的皇太孙一力推动的。
朱棣在沉眉回想着最后一次和那位年轻的侄儿见面的场景。
似乎是老爷子将家里的兄弟们都召回京师的那次宗室家宴。
在一众兄弟里面,太子兄长是最受兄弟们敬重和信服的。作为大明皇室二代,虽然有些人秉性暴虐,但更多的却是都有真本事的。
他们都是跟随着老爷子,从大明立国之初就一路过走来的。
时常,朱棣会在思考着,太子兄长继位大统,天下自然还是会一帆风顺。
但是若再往后呢?
老朱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百姓好不容易能过上安宁日子,总不能短短数十百来年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吧。
只是让朱棣没有想到的是,当初那个还在向自己呼救的侄儿,现如今已经成长到了这等地步。
朱棣有些恍惚,心中却也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便说明熥哥儿是在稳扎稳打,徐徐图进,老成持重。”
似是觉得说的还不够,朱棣又说道:“我大明有一位好皇太孙!”
啪!
戍堡下的风雪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击鞭响。
随着是一道惨叫声。
张志远几步便走到了鞭响声传来的方向,从戍堡上眺望下去。
只见在皑皑白雪里头,长城上的修建并没有因为这场风雪而停下来。
那些脚上带着镣铐被流放至此的人们,正在独石堡监工们的鞭挞下,继续为帝国的九边防御做着贡献。
长城的修建,历来都是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朝廷的开支在一个最低限度。
独石堡周遭山里产出石料,因而这一带的长城修建都是以石材为基底,两侧及顶部夯土加固。
石材的堆砌并没有使用任何的粘合剂,一片片的石料被打磨成需要的形状,随后层层叠加在一起,在重量的挤压下就能严丝合缝牢不可破。
而整个长城,也并非是所有的地段都可以让人在上面通行的。
长城最大的作用,从来都是阻拦草原上的骑兵冲锋南下。
只要有这一道城墙在,就能阻拦下草原骑兵冲锋的势头,随后将这些骑兵拖入到中原军队熟悉的作战方式里去。
朝廷这两年有钱了,长城的修建便得到了更多的钱粮,也因而会有更多的人被抽调到长城上做工。
在戍堡下,那些修建长城的流放之人里,张志远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是当初从应天城被贬官发配到开平卫的黄湜。
这么多年了,他竟然都没有死。
张志远眼里多了几分好奇。
很显然,在如此寒冬里,还在长城上做工的自然不可能是那些经由地方官府征辟的普通百姓。
朝廷还没有严苛到让治下百姓在冬季修建长城。
此时长城上的这些人,都是朝廷犯官,亦或是作奸犯科被发配流放到边关上的人。
对待这些人。
以张志远的了解,也就比那些从瀛洲弄回来的倭奴好上一点。
朱棣这时候也领着人走了过来。
他同样是一眼就看到了戍堡下,风雪里脚上戴着镣铐,双手抱着好几块被削的平整的石板。
“那是黄子澄?”
朱棣眉头微微皱起。
张志远点点头,低声道:“此人当初在应天犯了事,还是被王爷押回北平的。”
“本王知道他。”朱棣皱着眉头,当众说道:“他怎么还活着?”
开平卫指挥使戚鉴脸色一顿,抬头望向戍堡下那个叫黄湜的犯官。
他倒是不清楚王爷竟然对这个人也是了解的。
而王爷刚刚那番话,也无疑是在表达着心中的不满。
戚鉴低声道:“北栅子口外面,预备再修建几座山顶望楼,要在明岁开春前建好,末将会亲自盯着这件事情。”
既然王爷不满这个黄湜还活着,那就让他为了九边防御,冻死在关口外面吧。
朱棣皱起的眉头重新舒展开。
已经是将视线收回,转身看向戍堡上的众人。
“皇太孙殿下的安危,干系我大明社稷。”
“山西道或将生出事端,本王身为宗亲,断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国家之事,燕王府责无旁贷。”
……
第五百三十八章 朱棣的决心 邹学玉的愤怒
戍堡上,没人知道燕王朱棣想要做什么。
张志远却是眼神流转,低声道:“王爷要对山西道用兵?”
宋国公冯胜听到这话,当即双目一凝:“王爷,没有朝廷旨意,边关一概不得擅自用兵!”
回想着朱棣刚刚所说的话,冯胜愈发的确定,这位燕王殿下大概是因为明年不可能再有北征,就转而打起了西进山西道的念头。
冯胜担忧的目光看向身边的颍国公傅友德。
傅友德会意,点了点头,在朱棣身后开口道:“山西道局势未知,亦有皇太孙殿下在那边。太孙北巡,有节制地方一应文武的权柄。王爷若是徒然领兵西进,恐会打乱太孙殿下的布置。再者,王爷用兵,朝廷那边恐怕也会有问责下来。”
朱棣摇着头:“大明宗亲藩王,无诏不可入京,二王不可私见,无诏不得出国,无诏不得用兵。本王记着这些规矩,也不会坏了这些规矩。”
洪武皇帝对自家人很好,非常的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种对自家人的好,已经违背了他所说的对天下百姓的好。
因为这是两种冲突的存在。
但同时,皇帝对宗亲藩王也有着历朝历代最为严格的要求。
就在冯胜和傅友德以为,朱棣会因为皇室内部那些严苛的规定,而选择就此作罢的时候。
朱棣却又说道:“但是燕王府三护卫兵马,却不受北平都司、河北道都司节制,本王可调动三护卫兵马于河北道境内任何地方。”
说完之后,朱棣双眼含笑的盯着身边被视之为燕王府第一战将的张志远。
张志远会意,重重的抱拳躬身:“末将领命!即刻回返北平城,带王府三护卫南下真定府!”
真定府西进便可直接踏足山西道太原府境内。
张志远不由的想到了那个许久不曾再见面的年轻人,也不知如今那位又是何等的风采。
这几年,张志远很爱看一本书。
三国志。
他喜欢书中的关羽,虽知自己比不得关圣,却清楚自己也如关圣当初一般,面临着忠义的选择。
戍堡上的宋国公、颍国公二人已经是满脸的意外。
两人都未曾想到,燕王殿下竟然会选择动用王府三护卫南下。
而朱棣看着明白自己心意的张志远,脸上露出笑容,淡淡道:“带着人,去真定府井径县,闻讯伺机而动,三卫兵马皆有你定夺。”
相较于燕王殿下面对山西道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皇太孙殿下极有可能面临的危局,燕王要动用王府三护卫相比。
朱棣将燕王府三护卫兵马尽数交托给张志远,再一次给了在场众人更大的冲击。
大明九边宗亲藩王,之所以能藩国九边,坐镇边疆,护卫帝国北境安危,其根源便在那一座座王府三护卫兵马的誓死追随。
任何一位九边藩王麾下的三护卫,都是他们全部的身家和根基。
众人看向张志远时的目光发生了一些不明的改变。
尽管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位有着小杀神名头的燕王府战将,深受燕王殿下喜爱。但能喜爱到将燕王府整个三护卫兵马都交托在他一人手上,这无疑表露出张志远在燕王殿下心中的分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