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史拱手:“属下领命。”
朱棡又转头看向朱济烨:“烨儿此番推算分析,倒是不错,见识颇是深广。只是,你却还没有回答为父的问题。”
贼子们会选在什么时候起事。
朱济烨点点头:“今冬,太原城自是安然无事。若儿子推算无错,白莲教必然会与晋商串联。若儿子为主谋,当先以白莲教散播谣言于天下,蛊惑天下百姓,动摇人心,剥离朝廷民心。
而后晋商出钱,诱使各地强盗、怀有异心之辈起事制造混乱,令朝廷手忙脚乱,中枢混乱。”
“等到这个时候,便是贼子们起事的时候?”朱棡双眼微微眯起,脸上带着笑容询问。
朱济烨摇头道:“时机未到,尚不足以起事。”
“何时时机才到?”朱棡也有些好奇了起来,希望能从儿子嘴里得到一个在设想之外的回答。
朱济烨神色一振,抬头看向王座上的朱棡,沉声道:“边关出现大乱之时,便是贼子起事之日!”
“边关?”
朱棡的双眼不由眯成了一条缝。
这是他没有设想过的回答。
如今的大明九边如何,身为九边藩王之一的朱棡最是清楚。
朝廷自山海关一路西去至雁门关,数十万边军常年戍守长城内外,长城后各地卫所,也皆可随时听调前往长城参与守边。
各处重镇囤积大军,随时策应支援遭遇敌袭之地,边关重镇囤积粮草军械,在朝廷的计划里,随便一座重镇被兵围半年,也可自保不会出现粮草军械短缺的情况。
边关出事?
朱棡心中有些不太相信,那些只敢偷偷摸摸集会的贼子,还能让边关出现乱子。
除非现在晋商就断了九边的军粮补给。
那也得等上三五个月,边军才会出现粮草不足的风险。
朱济烨则是解释道:“父王是将关外的元贼余孽给遗落了吗?晋商这些年仗着手握开中制之权,为边军输送粮草物资,私下里可是走了不少的关口,与关外有那生意往来。
虽然朝廷严苛,这些年晋商们不敢将朝廷禁绝的东西卖出去,可谁敢保证这些人不曾与关外有过僭越的密谋。”
王府长史深感不安,低声道:“贼子勾结关外,诱动关外元贼余孽叩关?”
朱济烨点头道:“我只能想到这一处。也唯有边关遭遇敌袭,才能将朝廷的目光再分走一些。等到那个时候,边关内外的卫所军马,必然会受到牵扯,而无法南下。等到那个时候,内忧外患一并而生,贼子们便可在山西道大行其事。”
朱棡目光深邃,沉吟片刻后,看向长史:“奏疏应天,奏请晋王府王妃、孩子们去应天面圣尽孝。奏疏发出,便让王妃带着孩子们南下。本王与烨儿同守太原城!”
王府长史颔首点头:“属下这就去安排。”
“慢!”朱济烨却是当即开口,叫住长史,而后看向朱棡:“父王,该往太孙那边呈送奏章的。如此,应天的旨意要太久才能送到太原城。太孙现在河南道,教令过来的更快一些。母妃和弟弟妹妹们也不必如此匆忙启程,有了太孙教令再行出发,也未尝不可,更不会叫太原城内的贼子生出疑心。”
朱棡不曾多想,便点头道:“就按烨儿说的去办。王府三卫兵马以操练之名,北上宁武驻扎。”
王府长史躬身抱拳:“属下领命,这就去办。”
朱棡点点头,坐视长史退下。
等到王宫里只剩下了朱棡父子二人。
这时候朱棡方才忧心忡忡的长叹一声。
朱济烨面色变了变,亦是低声幽叹道:“父王却还是在担心了。”
朱棡看向眼前这位沉稳的儿子,挤出笑脸:“贼子将欲作乱,为父何以不担心。”
朱济烨双手兜在一起,摇头道:“但父王还是选择留在太原城,更要三卫兵马尽数离开太原城。”
朱棡目光深邃的盯着朱济烨,深沉道:“烨儿,你是为父第二子,虽非晋王府世子,却亦是我大明皇室宗亲,更是皇孙。
当知,我等自出生,便非是寻常百姓人家。如何做才可对得起皇家,才能对得起百姓,方才是我等要做的事情。”
朱济烨沉默了一下,点点头:“儿子明白父王的意思。王府三卫留在太原城,晋商之流贼子必然会有所顾及。父王是要以我家之安危,诱动贼子全力而出,届时朝廷方可一举拿下。”
朱棡脸上露出欣慰:“你能如此想,为父已然心满意足,只是却未曾说全。”
朱济烨的脸上露出一抹疑惑。
朱棡笑道:“你也说晋商以财帛动人心,可我们知道这山西道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受过晋商的财帛吗?唯有让所有人都看到,晋王府不足为虑,才能让这些人都跳出来。
本王身为宗亲,受父皇信任,太子器重。以自身之安危,试山西道之忠心,又何尝不可?
山西道三司府县衙门,各地卫所,本王就是要看看,这里面都有哪些人是敢行大逆之事的!”
王座上,朱棡再一次站起身。
他双手叉腰,目光长长的望向王宫外。
自己戎马一生,贼子便是想要拿下自己,也得问一问自己手中的刀。
自己倒是要好生的看一看,这山西道到底有多少人心怀叛逆。
……
第五百三十一章 风云际会太原城
哐当哐当。
太原城东南三十里处。
刚过鸣谦驿,通往太原城的官道上。
一支挂着商旗的马队,正叮当作响的缓慢往太原城靠近。
这支商队和所有在大明行走的商队没有任何的不同。
所有的马车上都堆满了沉甸甸的货物,以至于就连马夫也只能是走在官道上,牵着缰绳前进。
每个人行商都希望能运送更多的货物,好多赚取那几两银子。
商队里的人,则是簇拥在马车两侧,若是遇到坡地更是需要在后面出力推动马车,好给马儿们减轻一些负担。
只是在队伍的最后面,却还是有两辆马车,并没有装载货物,而是固定着车厢,从随风而动的车帘里还能看得出,里面是坐着人的。
头前一架马车里。
朱允炆望着坐在对面,神色无比轻松的刘宗圣,余光里映入韩明王那张永远保持冰冷的脸颊。
自从一行人进了山西道,队伍里的每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再也没有之前的紧张和担心。
这让朱允炆敏锐的察觉出来,且可以从中推断得出,白莲教或者说是刘宗圣,在山西道境内留下的布置很多。
只有充足的布置,才能让他这个反贼在图谋着那所谓造反大业的时候,还能流露出此等轻松的反应。
“朱公子在想什么?”
车厢里,响起了询问声。
朱允炆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因为开口说话的并不是已经将他视作白莲教造反大业军师的刘宗圣,而是想来就不怎么说话的韩明王。
看着一反常态,主动与自己说话的韩明王,朱允炆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在他的视线里,这个时候的刘宗圣眼角跳动了几下。
朱允炆轻笑开口:“倒也没想什么,只是想着等进了太原城,总算是可以好生的歇息一阵了。”
韩明王脸上带着一抹笑容,让人分不清此刻的他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韩明王说道:“一路跋涉,倒是让朱公子受累了。此番入太原城,倒是可以让那些商贾人家,为朱公子送来几名豢养在家中的瘦马,可供朱公子洗去一身疲倦。”
使美人计?
朱允炆的眼睛不由扫向刘宗圣,开口道:“贱内是个不能受气的,这些年倒也是辛苦了她与我一同囚于凤阳城里。”
韩明王笑笑:“不曾想朱公子尽是如此深情之人。”
朱允炆应对道:“患难见真情罢了。”
韩明王点点头,深深的看了朱允炆一眼,随后转头看向刘宗圣:“此次入城,各方皆要安排,还要太保辛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