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老爷子终究还是暗戳戳的暗示了几人。
朱允熥干笑一声,抬头看了老爹一眼。
朱标点头挥挥手。
朱允熥便带着朱高炽和朱尚炳两人起身。
“孙儿告退。”
……
“将今日所记封于秘匣之中,除朕与太子之外,不得阅之。”
等到孙子们都走了,朱元璋便转头看向孙狗儿,沉声吩咐着。
孙狗儿点头领旨。
朱樉看了看气氛,小心翼翼的爬起身,轻声道:“儿子也告退。”
说完之后,也不等人答应,朱樉就已经是提着衣袍,捻手捻脚的压着脚步,屏住呼吸,要往殿外离去。
“你给老子站住!”
忽的,朱元璋站在朱樉的身后,低喝一声。
朱樉两肩一抖,双手一颤,弯着腰低着头转过身。
朱元璋看着老二的样子,不禁鄙夷的瞪了两眼:“跪下。”
噗通一声。
朱樉没有一丝犹豫的就跪在了地上。
朱元璋咬咬牙,上前就是一脚。
踹翻老二之后。
朱元璋便挥手怒指朱樉:“老子给你的差事,不办也得办!再有今日之事,此生就伺候在你母后神位前吧!”
朱樉连忙爬起来,跪在地上,头捣如蒜。
“儿子再也不敢了。”
“再也不敢了。”
……
“你是怎么敢在爷爷面前奏对的时候,说想睡觉的?”
往东宫去的甬道里,朱高炽颇为好奇的看向春风满面,没有一丝困倦之意的朱允熥。
朱允熥微微一笑,转头看向一旁还在哈气连天的朱尚炳,轻声道:“说不如做,说的再多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事情。”
朱高炽皱起眉头:“你现在到底想做什么?”
朱允熥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东宫宫门。
转头看向朱高炽:“不知道解缙和夏原吉有没有来,回了东宫再说。”
朱高炽茫然的点点头。
他竟然不知道朱允熥今天回京,已经是叫了解缙和夏原吉两人到东宫。
三人终于是进了东宫。
朱尚炳什么也没说,打了个哈哈挥挥手,冲着两人丢了句话,就要东宫的内侍带着他寻个地方睡觉。
这孩子是真的吃困了。
两人正要去东宫小书房,问询赶过来的汤鹊清、沐彩云两人,已经是领着一帮小的赶了过来。
朱允熥在二妹、三妹、小二十三叔脑袋上敲敲,又捏捏汤鹊清、沐彩云两人的脸蛋,最后吩咐彩莲和彩蝶两人为自己烧水预备沐浴。
而后,又交代一声,这才和朱高炽两人赶往东宫小书房。
等朱允熥到了小书房,就看到解缙和夏原吉两人,果然是已经到了。
“臣参见太孙,参见燕世子。”
解缙和夏原吉两人,站在小书房外的院中,联袂上前躬身作揖施礼。
朱允熥摆摆手:“都进去说话吧。”
四人一同走进小书房。
朱高炽抢先拿下了烧水煮茶的活计。
解缙和夏原吉两人只能是干巴巴的收回慢了一步的手,并肩端坐在茶桌前。
等到朱允熥褪下外衫,盘坐在了茶桌后。
解缙率先开口:“殿下交趾一行,军功彪炳,吏治通畅,新征之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定,臣于应天闻之,崇仰无比,恨不能随行左右。”
坐在解缙身边的夏原吉不由外头看向解缙,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他解大绅竟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朱允熥亦是笑吟吟的看向解缙:“能让大绅兄说出这些话,也是为难你了。”
解缙左右看看,对着朱允熥眨眨眼,搓搓手,却不说话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价悬赏
解缙支支吾吾不说话。
朱允熥便笑笑,主动开口道:“既然大绅兄目下不说,那我便说说这一遭回京之后,都有何想法。”
说完之后,他便目光似有似无的从解缙的脸上扫过。
解缙点点头:“臣等洗耳恭听。”
“如今九边有宗室诸王镇守,前元气数已尽,目下十数年内已然断无可能再行南下之举。”
以九边入题,这是要点评整个大明的现状了。
解缙和夏原吉两人当即调整坐姿,正襟危坐,附耳听命。
朱允熥则继续道:“镇倭大军已去倭国三岁,石见银矿开采冶炼日益成熟,产量稳定。佐渡岛金银矿也开始挖掘冶炼。倭国境内,南北两朝如今偶有开战,随着铁铉的操作,两朝已经绝无可能统一,一切尽在我朝掌控之中。”
“而随着交趾道的征讨和设立,南方广袤肥沃的土地,已经成了大明只手可摘的果实。南方的粮食、石材、木材、矿产、香料、宝石等产物,充足程度不亚于中原之地。”
“同样,因为交趾道的新征,倭国的布局,我朝东南沿海之地常年困扰的倭患,也已经鲜少闻奏。”
夏原吉拱手微抬臀,颔首低头,恭敬有加:“陛下圣明、太子贤明、殿下英勇,大明盛世可见,此皆乃我大明君主功德,方才有如今政通人和、天下百姓安宁的局面。”
朱允熥摇摇头,看向夏原吉。
这货如今也变得愈发通情达理了起来。
他默默摇头道:“天下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等尚需励精图治、砥砺同行。”
一直没有说话的解缙,立马挺起腰身:“殿下此行交趾道,可是已有感悟,欲要在朝中推行?”
解大绅不对劲!
很不对劲!
朱允熥看着眼神嗖嗖的解缙,转头默默的看向一旁的夏原吉。
夏原吉长叹一声:“大绅兄觉得现在找不到头绪。”
“找不到头绪?”
朱允熥疑惑的嘀咕了一声,转头看向被好兄弟当众点破心思而脸红的解缙。
看了两眼,朱允熥便轻笑了起来。
当初自己突发奇想,让解缙、夏原吉、铁铉三人充任文华殿行走、参知政事。
可原本他们三人的实职却并没有进行过调整和改变。
夏原吉还是在户部做着自己的老本行,如今更是在郁新低调不理部事的情况下,隐隐有户部扛把子的意思,事务性的事情足以让他每天都叫喊着自己太忙。
铁铉就更不用说,从原本的礼部给事中,直接去了兵部,然后又和李景隆带着镇倭大军去了倭国。如今朝廷每岁百万金银的财源,可都是铁铉一手弄来的。
更不要说,每年伴随着一船船的金银,还有数不清的已经在倭国活不下去的倭人,乘坐大明的海船,被送往山西、陕西等地,去迎接拥抱他们的‘美好’大明生活。
唯有解缙。
唯有他一直都是在翰林院的位子上不挪窝,除了洪武二十五年弄出的一个书报局,初一开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和波折后。
如今的书报局,已经彻底成为了大明心学的发源地和传播地。
拥护者无数。
当初每旬一刊的文报,如今也变成了七日一刊。刊页数,也从一开始的薄薄几张,变成如今每刊厚厚的一本。
解缙想要做事。
这就是他今天为何会有这般作态的原因。
朱允熥默默的看向被人挑明心思的解缙,笑道:“说起来,这次回京后,倒是有几件事情,还是需要大绅兄操劳的。”
一听自己终于也能有活干了。
解缙立马来了精神,如身边的夏原吉一样挺起腰身胸膛:“臣领命,必当尽心竭力,不敢懈怠。”
朱允熥不由连连发笑。
“大绅兄,要做什么我可还没说呢。”
解缙抬头看了看朱允熥,眨眨眼,已经不用开口,就将心思表现的一清二楚。
你只管吩咐,咱老解只管领命做事。
一旁的朱高炽好奇的看着解缙和夏原吉两人,自洪武二十五年跟随父王回京,而后留在应天读书,后又被诓骗去了交趾道。
他和京中的官员并没有过多的交际,即便是解缙和夏原吉这些属于熥哥儿的心腹之人,也并没有太过多的了解和交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