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允熥亦是目光黯然,想到山永年和自己说的可能性低微。
他当即开口:“父亲,儿这几日抽了空,到时候为您献上一份宝贝,定叫父亲来去自如,畅通无阻!”
朱标笑吟吟的接受着儿子的孝心,点着头连连称好。
朱元璋却是怒气冲冲道:“既有这等宝贝,还不快快献上!”
朱允熥瘪着脸:“那孙儿就先卸下监国的担子?”
“滚!”
朱元璋顿时抬腿,就往嬉皮笑脸的朱允熥这边踹过来。
朱允熥眉头一挑,赶忙起身跳开。
随后躬身抱拳:“孙儿这就滚,这就滚。爷爷与父亲说话,孙儿便不打扰了……”
好二哥终于要离开应天城,被送回中都凤阳皇城,他要去见见这位好二哥最后一面。
待到朱允熥离去之后。
朱元璋还在乐呵呵的笑着,只觉得自己选出来的这好孙儿,着实不错,愈发让自己满意。
倒是朱标看着儿子离去的方向,有些担忧道:“您看看,还是这般跳脱,您为了肃清朝堂不臣之心,便还要任由他这般胡闹?”
朱元璋瞥向太子,哼哼道:“这小子也就仗着咱疼爱,在咱面前胡闹,可曾在你面前这样胡闹过?”
说到这话,朱标顿时闭上了嘴。
神色竟然是有些吃味。
朱元璋嘿嘿的笑着,随后沉下脸:“他可精明着呢。瞧出咱要等应天诸事平定,就会严惩禁军亲卫的人。今日便用了监国的权柄,将禁军亲卫指挥给赶到边疆去。
你猜,外头那些官员是不是认定,这是皇太孙要重用自己娘舅家?
嘿!这小子是在替咱积福报阴德呢!”
朱标笑了笑,低声道:“可终究是重用常森了,朝臣难免不会如此想。”
朱元璋哼了一声:“哪有如何?常家老二和老三这些年在应天,勤恳做事,咱看得清楚明白。宫中交到老三手上,咱也放心。”
说着,朱元璋淡淡的看了太子一眼。
他有句话倒是没有说出来,那便是用了常森执掌禁军,皇太孙在朝中的分量自会更重一些,也免得那些朝臣会整日里觉得皇太孙年轻,便嚼舌根子。
朱标又是笑笑,不再说话。
却说朱允熥这便,已经是带着人出了皇城,直往通济门后的东水关码头赶过去。
等他到这边的时候,这里已经是被重重禁军包围。
在人群中间,是乌泱泱一片锦衣卫缇骑。
领头的看其穿着,更是锦衣卫同知。
锦衣卫指挥同知见皇太孙带人赶过来,立马上前躬身问礼:“臣参见皇太孙,不知皇太孙前来此处,有何吩咐?”
跟随朱允熥过来的孙成,率先下马,为皇太孙牵马。
朱允熥翻身跳下马背,走到这次前往中都的锦衣卫指挥同知面前:“二哥在何处,我要去见见他,送别。”
他说出了目的。
本来还担忧皇太孙要做什么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放下心来,转身指向停靠在码头边的船只。
“废广陵郡王正在船上。”
朱允熥点点头,登上船舱。
……
“你来作甚?”
“来送送二哥。”
“你会有这等好心肠?”
“二哥喝杯酒吧……”
东水关码头边停靠的船只上,朱允熥起身为面前已经被扒了一身郡王朝服的朱允炆倒了被酒。
朱允炆脸色冷漠,面露讥讽的看着朱允熥为自己倒上酒。
他举起双手,将手上的镣铐暴露出来。
朱允熥脸色微变,偏头说道:“我二哥还是大明朝的皇孙!”
一旁的锦衣卫缇骑赶忙上前,掏出钥匙,将朱允炆上手的镣铐取下,然后惶恐的退到一旁。
朱允炆却是转动着双手,笑了起来:“他们没做错,皇孙的身份,不过是爷爷……”
他抬头看向朱允熥:“还有你,若非听说你在皇爷爷面前求情,恐怕母妃连太子嫔的名分都没了。如今他们这样做,不过是在讨好我大明朝的皇太孙而已。”
说完之后,朱允炆捏住酒杯,一饮而尽,随后长出一口气。
朱允熥低叹一声:“我不过是不希望家里的事情,被外人知晓了去。我大明天家,不容有一丝被人诟病之处。哪怕……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
朱允炆目光平静的注视着说出此话的朱允熥。
忽的,他释然的咧嘴微笑着。
在朱允熥不解的目光中,沉声道:“或许,你真的比我更适合当这个皇太孙。”
“那是自然!”朱允熥亦是不假思索的沉声开口。
如此之后,反倒是让朱允炆满脸错愕。
“你还是这般的厚颜无耻。”
朱允熥笑了起来:“我大明朝不需要妇人之仁的君主!我大明朝更应该继往开来,成为数千年来,史书上最为荣耀的帝国!”
朱允炆沉默的注视着朱允熥许久。
直到许久许久之后,他才沉默开口:“你就不怕留着我,到时候会给你带来麻烦?”
朱允熥站起了身,他回首看向因为放开禁止,短时间内便再次热闹起来的应天城。
随后低头看向抬头看着自己的朱允炆。
“二哥,若是没有这些事情,或许很多年后,我会在父亲陵寝前,与你一起,祭拜太子嫔。”
朱允炆彻底哑然,张着嘴却怎么都说不出话来。
朱允熥挥手甩袖,向着船下走去。
而他的声音,却是传入失神的朱允炆耳中。
“二哥,中都挺不错,哪里是咱们老家。”
“二哥,一路好走。”
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个秋天不太平
秋天来了。
天气渐渐的凉爽下来,可从城中那四间常家铺子前,购买冰食的人变少看出。
然而朝堂上,这几日却很不好过。
因为前几日皇太孙第一次御门监国,皇帝突然下旨,缉拿了朝中上百名官员,如今锦衣卫昭狱已经是人满为患。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最后究竟会如何处置这些人。
然而等到的却是,每天都传来某位朝臣,被突然缉拿进锦衣卫昭狱的消息来。
有的是在衙门里,正处理着事务,就被找上门的锦衣卫带走。
有的是在家中饮酒吃饭,还没吃饱肚子,就被带走。
更是有几名朝臣,听闻正在家中为大明朝的人口数量做贡献之时,被踹开屋门的锦衣卫给硬生生带走。
也不知道,大明朝的人口数量,会不会因此而锐减。
在这等情形下,朝中人人自危,唯恐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被带走。
在事情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人人提心吊胆,分毫不觉得这个初秋有多么的凉爽,反倒是更加燥热起来。
太子的身体情况,仍然不为外人知晓。
皇帝也依旧在抱恙,朝堂上每一次朝会都是皇太孙监国主持。
坊间更是隐隐有传闻,说是皇帝和太子已经病重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而朝堂上每日都在抓人,就是因为这些人在暗中图谋不轨。
只是在这样人心惶惶之中,武将们却是格外的高兴。
每天准时的凑在一起,议论着昨日里,又有那个不开眼的文官被抓进了锦衣卫昭狱。
以至于,这段时日里,锦衣卫门口时常出现,会走错路到了这边的开国功勋、军中大将。
武将们是在看热闹,只是却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凉国公府。
这几日一直闭门不见外客。
进了府中,往日里凉国公蓝玉那些义子、亲兵操练打闹的场面,也再难见到。
挨了整整一百杖责的凉国公蓝玉,近来一直心气不振。
今日如同前几日一样,搬了一把椅子,就坐在变得空空如也的演武场边上。
身边放着一杯凉茶,倒是与这初秋有些契合。
蓝春从前面走了过来,看到父亲一脸落寞的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的看着那玲琅满目的兵器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