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1805 > 第887页

第887页(1 / 1)

('

英国人在殷洲的新英格兰地区割让给法国后,开始重点建设西南墨洲的时候,将这里的名称改成了新英格兰。

英国人在天竺地区的青壮年男女被陆续迁徙到了这里,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天竺人组成的新英格兰。

当然,这里的主人还是传统的英格兰人。

绝大部分天竺人都是英国工厂主的奴隶,或者英国王室和朝廷官方工厂的契约奴隶。

还有少部分变成了英国贵族的家庭奴仆。

这里都是工厂,基本没有农场。

因为这块地本来就不是什么能养活人的地方,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和干旱的草原。

英国人往这里输送了数千万天竺奴隶,最后大部分都变成了奴工。

他们生产的还都是比较基础的工业品。

像是布料、衣服、鞋袜、陶瓷、玩具、首饰、矿石等等……

他们的主要口粮和原材料,大部分自于美利坚的农场,少部分本地内陆的农场和矿山。

主要的产品销往本土和美利坚。

但是英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为什么不把工厂放在本土或者美利坚?

由于英国本土已经废奴了,这是当初激进派和保守派妥协交换利益的结果。

与此同时,美利坚议会立法禁止输入奴隶,目的是保障当地繁衍奴隶的奴隶主的利益。

同时,英国在殷洲的工业区,本来就在美利坚的北部,也就是亚当斯带着闹独立的那些地方。

殷洲战争之后这些地方被割让给了法国。

同时,英国人为了保障和安抚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主。

也是为了避免再出现闹独立的事情,就不在美利坚搞工业了。

美利坚的基础设施和少部分的基础工业,反而是大明方面投资的。

所以英国的工厂主,如果想要用奴工,就只能把工厂建在西南墨洲。

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天竺人也是真的适合当奴工。

奴工如果真的配合,在基础工业上的使用成本,总体上是低于雇佣工人的。

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给他们吃饱饭就能干活,不需要发工钱。

只有工业化程度升高,工业技术含量比较高了之后,雇佣工人的使用成本才会低于奴工。

因为技术含量高了之后,工厂主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奴工的技能。

反而是自由的雇佣工人,为了得到赖以谋生的岗位,他们会自己主动去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能够帮助工厂主省去这一部分成本,还能随时更换不合适的雇佣工人。

所以英国的工厂主们,都将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都放在西南墨洲地区,采用奴工经营的模式。

这是英国国内诡异的政治博弈和法律迁就造成的。

在这样的事实法律基础上,西南墨洲地区除了奴工工厂之外,还发展处了一套地方特殊度假旅游项目。

有娱乐性质的奴隶庄园,以及娱乐和服务性质的奴隶商行。

希望体验真实主宰的生活,有着直接奴役他人的癖好的英国人,可以来这里体验这种生活。

美利坚本土也有类似的设施和产业,但是美利坚的奴隶都是墨人。

而是西南墨洲的奴隶是天竺人,档次高了。

金钱比较多的,可以直接自己建设一个庄园,或者购买一个别墅,作为海外度假的地方。

金钱比较少的,可以去对外开放的商业庄园和游乐场玩几天。

了解这里的情况的大明人,对于这里的描述是腐败堕落,纸醉金迷,世间极恶之地。

朱靖垣了解这里的情况之后,就觉得这里的主要城市的情况,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赛博朋克了……

但是这一切现在已经迎来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

泰西战争结束了,英国成了大明的藩属国。

英国的三个主要部分,也正在被事实上的拆分开来。

本土叫英国,美利坚叫美国,西南墨洲的殖民地,在大明的登记名称,最终被确定成了印度。

三个地方的经济系统都将融入大明这个整体。

而不再是他们三者之间的扭曲循环了。

朱靖垣和夏洛特当初下意识的想要将美利坚人迁徙到西南墨洲。

但是送来了第一批移民之后就发现,普通的自由人移民根本没办法在这里正常生活。

这里只有用奴工的工厂,以及纸醉金迷的娱乐城市。

所以最终不得不改变策略,把想要回归本土的送到英国本土,其他人就送到大明在西墨洲的殖民地了。

至于印度人组成的新英格兰的未来,朱靖垣不打算过多的干涉。

没有给这些印度奴工另找安身之处的打算。

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的。

第595章 罗马史和保守派和黑战争

随着英国本土的资产登记税征缴完毕,大明也完成了对整个泰西大陆的一轮摸底。

泰西大陆各地的占领军也逐步解除军事管制状态,将社会管理任务全面交付给陆续建立起来的布政使司。

相应的,也逐步放开了泰西人的活动限制,逐步放开自由市场的买卖活动。

几年前没有参与过战争,这两年也没有抵制大明占领的普通人,开始有了部分活动的自由。

整个大陆上的改造和建设行动仍然在持续,应该还会继续持续几年。

但也就是几年了,估计不会超过十年。

那些庞大的宗教建筑和宫殿,可能建设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但是拆除只需要几年的时间。

这还是正常的拆除,要把石头作为建筑材料再利用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摧毁,只需要用几天的时间填埋炸药,按下按钮就能将它变成一团废墟。

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建筑大部分都是农业时代,或者手工业时代建设的。

在工业时代看来,当时的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

所以才需要建设几十上百年。

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电力和内燃机以及各种工程机械,建造和拆除的工程速度都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看后世的卫星地图,古典时代留下的老城区,都只占工业时代大城市的很小一部分。

甚至于,现在大明在泰西各大城市拆除宗教传统建筑的工地,很多都没有附近正在建设的工地大。

包括新的明式的衙门大院和官员家属院,以及安置落户的大明士兵和移民的新住宅区,还有未来提供给大明四大产业集团员工的住宅区。

大明在泰西大陆上拆除传统建筑,另外建设新的衙门和住宅区的做法,在底层普通泰西人看来只是浪费。

好好的房子不住,只是因为大明人嫌弃泰西建筑风格。

但是城市内剩余的各种有文化的人,很多都已经陆续感受到了大明的真正目的。

因为大明不只是在改造建筑,同时也在处理其他的东西。

教堂的小男孩被送去读三字经、千字文了,合唱团都改读四书五经了。

阉伶被送进了戏班子唱大明的戏曲去了。

最重要的是,包括宗教经典和各种文艺书籍,都被专门的机构统一回收,变成纸浆重新生产草纸去了。

但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原有的国王和贵族都投降了,然后被陆续送到了墨洲开荒,能够指挥和阻止反抗的人没有了。

原来的青壮年被征召成了士兵,随着国王的投降变成了俘虏,然后也被送到了墨洲,有力量反抗的人也没有了。

底层的大部分普通人,已经被纳入了大明新建立起来的体系,成了新社会制度的受益者,不会主动反抗了。

罗马城的宗教人员,愿意配合的被安排成了翻译和登记人员。

不愿意配合的直接强制劳动。

罗马城外的工地上,有一群曾经的职业神父,现在被波斯和鞑靼工头驱赶着,在架板上流着泪绑钢筋。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能听小男孩们读书的声音,晚上休息的时候有机会听以前的阉伶们唱曲。

食堂里面做饭打饭的都是以前的修女,现在都用半生不熟的大明雅言喊话排队。

柏林大学的图书馆,黑格尔和叔本华等学者和教授带着大量的大学生,在几个大明官吏的监督下,将图书馆的重要文献翻译成大明文字。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