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没有以复杂和精简的方式区分处理器指令集类型的习惯。不过,在朱靖垣的记忆中,自己所了解的处理器指令集发展上,似乎出现了不同指令集互相借鉴的情况。Intel和amd理论上都是复杂指令集,但是他们很早就开始借鉴RISC的思路。理论上应该属于简单指令集的ARM体系,也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复杂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了。ARM的指令标准长度都可能要守不住了。大明现在是以功能为导向,不明确追求某个方向上的极限,摸索着构建自己的指令集体系,似乎是殊途同归了。所以朱靖垣也就没有对处理器开发做出直接干涉。排在微处理器之后入库的芯片,是采用相同工艺的账表芯片,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熟悉的DRAM内存。在目前的计算机发展阶段,账表芯片重要程度远比后世要高。Intel其实就是做内存起家的。大明负责生产账表芯片的工厂,在大公五年完成了六万六千五百三十六字账表芯片的量产。按照1024进制折算一下就是64K。不过前世一个字节是八个比特,大明一个字卦是十六爻数,这个64K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128K。账表芯片后面,是小型化的“数据仓库”,也就是缩小后的机械硬盘。机械硬盘基本上是纯机械结构,是比较吃工业生产精度的产品,现在的大明在这方面有优势。工部按照朱靖垣的提醒,设计了采用飞机机翼原理的飞行磁头,大幅度缩小了单位容量的硬盘体型和重量。保险柜纳米大的硬盘的最大容量,已经可以做到一亿两千万字以上了,也就是128M。不过设计的个人微芯片小型个人计算机体型尺寸有限,暂时只装了一块一千六百七十七万字的硬盘,相当于16M。硬盘后面是显示器、机箱、主板、键盘、鼠标等配套设备。以及将他们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设备,微芯片个人小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的介绍,被汪莱交给了朱迪钚。在社稷库内部,专门存放和展示微芯片计算机设备的大厅,摆放计算机的平台旁边。朱靖垣面带微笑,看着自己的儿子打开了机箱侧板,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的介绍计算机的情况。这个主机箱的设计,朱靖垣提过几个简单的提示或者说要求。最终的机箱的成品,或者说是这个计算机的主机外形,与后世比较大的全塔机箱非常类似。外面看上去都是一个立起来的长方体铁盒子。但是这个机箱内部的结构,却跟朱靖垣前世的主机有很明显的区别。朱靖垣前世典型电脑机箱,最初是按照卧倒放置的方式设计的。机箱里面的主板躺在底面上,其他功能版垂直插在主板上,整个体系的受力情况是非常稳定的。同时卧倒的机箱上面,正好可以摆放巨大的显像管显示器。但是液晶显示器普及之后,就没有人能够容忍卧倒的机箱单独占用巨大的桌面空间了。所以很多厂商理所当然的把机箱立起来了,放在桌子边沿或者是桌子下面。这个做法刚开始没有什么问题,早期的显示卡和散热器等外挂设备,重量都是相对较比较轻的。就算是侧挂在主板上,也不会对主板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处理器和显卡的功率不断飙升,散热器和显卡重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后来甚至出现了显卡和散热器都比主板还要大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主板被显卡和散热器拉弯的情况。还有显卡自己的重量把自己的电路板压弯的情况。由于个人电脑的存量过于巨大,相关产业的规模也是异常的庞大,涉及到了无数的配件厂商。沿用了数十年的电脑机箱结构始终没有更新过。朱靖垣预料到了这种令人无语的结果,从一开始就要求把机箱设计成立起来的。同时还不准主板也立起来,要继续平放在机箱内部。于是主机板就成了窄而长的样式,机箱内部被设计成了上中下三层的楼房形式。最上面一层安装前后躺平的主机板,主机板上竖直安装处理器、账表芯片、显示芯片等功能芯片和插板。以后显卡变大了,处理器散热器变大了,继续保持默认竖装的方式,能僵持他们变形的可能。中间层目前全部是硬盘层,是占据了整个主机最大重量比例的部分。最下层是安装电源和其他功能的空间。由于目前各种零件的制作工艺都比较低,特别是硬盘的规模异常庞大。整个机箱的高度达到了一米,前后宽度达到了八十厘米,整体侧向厚度也有三十二厘米。这比朱靖垣前世的全塔机箱都要大很多。不过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这个机箱的尺寸应该也能同步缩小的。第586章 网络地址和社会身份编号朱迪钚作为应天微芯基层代表,给朱靖垣介绍了微芯片个人计算机。先说完了硬件本身,然后说明计算机的软件功能。包括计算机最重要的计算本身,以及电子数据的储存和管理能力。然后是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交换互联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汪莱带着负责互联网的工匠,进来介绍了互联网的情况。在网络硬件层面,直接抛弃了电话和广播系统用的同轴电缆,建立双绞线配合光纤的物理连接层。双绞线负责短距离的信号连接,负责局部互联网的组建。双绞线在工艺上没有难度,大明现有的冶金和石油化工产业,能够轻松完成大批量生产。所以介绍人员也没有过多的表功,把重点放在了光纤上。光纤的整个体系都是全新的,从光纤本身的材料和收发设备,精度和控制上以及布设设备,全都是难点。不过大明在这个方面同样是有基础的,石油化工产业已经持续发展了二十年。是供应商也是客户的半导体产业也在集中攻关。光纤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也在过去的五年里面陆续解决了。当然,目前的生产和布设成本,仍然是相对比较高的,远高于原有的同轴电缆。不过目前的网络通讯也不需要覆盖太大的范围,短期内只需要给大明朝廷的各个部分建立联系。而光纤的传输速度,相比同轴电缆而言,就真的高太过了。特别是理论上可以实现的速度异常夸张。按照负责人的介绍,光纤理论上能够提供每秒一百万字的传输速度。朱靖垣听着微微点头,但是心中觉得他们还是保守了。这个一百万的单位,是十六个二进制爻组成的字,相当于朱靖垣前世两个八比特的字节。一百万字的传输速度,约等于前世2M的下载速度,大约是20M的宽带。实际上技术成熟之后,带宽很快就能上升到百兆级别。当然,现在这个速度,对于现在的这个世界而言,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速度。毕竟最大的数据仓库硬盘容量也才刚到亿字级别。理论上一百多秒钟就能存满。但是实际上现在的计算机存取设备,根本还实现不了这么高的存取速度。最新的数据仓库硬盘的极限速度,也才勉强达到每秒五十万字,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每秒1MB左右。也只有这个理论网速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每秒计算次数也刚到一百万的水平。这种数量级的数据存取,就可能让处理器直接满载。现在要用全世界最顶级的处理器,去干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活儿,才能勉强保持这种级别的数据传输。相当于要用amd的线程撕裂者,或者intel的白金至强当路由器核心,才能满足基本的网络传输需求。不过,如果考虑这其实是数据中心的需求,似乎也还算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按照汪莱的介绍,目前只有大明互联网中心到三大殿、朝廷中央衙署各个办公楼、四大产业集团总部大楼,再加上几个半导体和互联网相关研发和测试机构,安装了这种最顶级的数据处理设备,理论上可以实现每秒百万字的传输速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