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当了皇帝的朱靖垣,估计没有多少时间亲自给潘世恩办交接。理所当然的选择,就是让汪廷珍这个老东西再干几年。卢荫溥顿时就忍不住皱眉,然后也很快就有了新的思路:“连你都能留用的话,那本官多半也得再辛苦几年了……”汪廷珍吹了吹胡子,心情不是很愉快。确实,六十岁的大司徒卢荫溥,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朱靖垣的人。朱靖垣总督北墨洲和大秦海地区的时候,卢荫溥正好被派过去当北墨布政使。与此同时,卢荫溥还是汪廷珍公认的朝敌,两人在朝堂上吵架吵了好几年了。新皇帝为了不显得苛待自己人,在留下汪廷珍的同时就得留下卢荫溥。反正卢荫溥是皇帝的自己人,这些年主管财政工作也干得不错。关键是他今年刚满六十岁,确实没必要让他马上退休。俩人在这边吹胡子瞪眼,旁边的大宗伯沈复重旁边经过,微笑着朝两人拱了拱手。两人也下意识的拱手回礼,再加上吵架吵不下去了,于是就跟着沈复一起往外走了。要论朝堂上的九卿和尚书重臣们,谁的位置最为安稳,那多半就是沈复了。他是九卿尚书重臣中最奇特的两代皇帝嫡系。沈复是鸿胪寺出身,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鸿胪寺的职务不是很重要。沈复四十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品级相当于侍郎的鸿胪寺少卿。当时的鸿胪寺卿就是前任皇帝朱简炎。而在世界大战停战谈判的时候,朱简炎被调到了宗人院。朱靖垣出来代理鸿胪寺卿,就成了沈复的上司。当时沈复陪同朱靖垣主持停战协议谈判。主要的谈判策略是朱靖垣做的,而整个使团的管理以及实际的协议完成,这些所有的日常工作都是沈复干的。谈判结束之后,朱简炎继位为皇帝,沈复理所当然的晋升为鸿胪寺卿。当时沈复年仅四十二岁,已经成了尚书级的官员。后来朝廷各部改革并设立九卿,原礼部尚书黄钺当了一截宗伯后退休,沈复论资排辈就跟着当上了宗伯。从不太重要的外交官员变成了主管所有文化教育的九卿重臣。最后按照资历晋升为正一品的大宗伯。关键是今年才五十七岁,根本就还不到退休年龄,仕途顺畅到了极点。当然,卢荫溥和汪廷珍这种,也绝对算不上坎坷。实际上,所有的九卿重臣的履历,都可以用光鲜亮丽来形容。毕竟,六十岁退休的限制卡在上面。如果前面的仕途不顺利,如果出现过大的阻碍和失误,应该晋升的时候错过了机会。那可能就直接没机会在退休达到这个级别了。朝廷上的高级官僚们各自返回部门,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情处理公务或者写辞呈。林则徐和牛鉴为首的新皇帝幕僚们一起去文华殿熟悉新办公室。第486章 后宫的安排朱靖垣回到后殿,发现父亲还在,换好了便服,随手翻着一本书。朱靖垣快步过去打招呼:“父皇……”朱简炎放下手中的书:“感觉如何?”朱靖垣不置可否的说:“还好,正在考虑朝廷上的认识调整的事情……”朱简炎笑着摇头说:“我以为你会很有压力。“既然觉得还好,那我也就不再叮嘱你什么了。“咱们爷俩带领宗室去拜见你爷爷吧。“然后把后宫的事情安排一下。”朱靖垣再次答应着,跟父亲在奉天殿稍微等了一会儿。不久之后就有仆人跑进来报告,宗室的亲王已经在大殿外候着了。今天的典礼是宣布迁都正式完成,宗人院的成员也就是所有大明亲王,在参加完了皇帝的典礼之后,也都要再去拜见宗人院的院长朱仲梁。朱靖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顿时就觉得父亲今天正式决定传位,应该是早有准备的。是是要一次办两件事。朱简炎带着儿子一起出门,汇合了所有的大明亲王,乘车前往后宫区。直接穿过后宫核心区域,前往朱仲梁居住的寝宫。原来的太上皇,现在的太上太皇,已经八十二岁的朱仲梁,坐在自己寝宫的正堂上。朱简炎和儿子率领所有亲王,一起向朱仲梁躬身行礼。仪式性的问好之后,朱简炎向父亲报告自己已经决定正式传位于朱靖垣的事情。朱仲梁其实已经收到消息了,也早就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情。本来还担心儿子不想放手,现在看来他比自己还痛快。现在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然后朱仲梁也顺着这个话题正式宣布,现在自己将大明皇族的族长,宗人院的院长等的相关的身份,正式传给朱简炎。朱仲梁彻底的退休,不再参与皇室、朝廷、财团、皇庄的任何事务。这是在自仁武朝之后第二次进行类似的交接。朱仲梁是世祖光武皇帝之后,大明的第二个太上太皇。世祖皇帝孙子辈开始,也就是朱仲梁和自己的爷爷、父亲,都是三十岁上下继位。他们都要活到九十岁以上,才能看到自己的孙子辈登基为帝。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皇帝活到九十岁。儿子还在位的时候自己就去世了,那太上皇负责的相应职务就自动传给儿子了。这个传承的影响不大,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所有人听完了朱仲梁的宣读,再次一起躬身行礼。然后朱简炎和朱靖垣两代皇帝,在朱仲梁的两侧坐下。其他亲王再次一起向台上的三个皇帝行礼。朱仲梁抬手,示意他们在周围就坐。到此为止,这场特殊的传承仪式也终于结束了。朱仲梁拉着儿子和孙子的手,断断续续的叮嘱了一些话。然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笑呵呵的向朱靖垣吩咐说:“好了,这边事情办完了,让你爹陪我就行了,你去忙你的事儿吧。“赶紧把你的老婆孩子们都搬进宫里来吧。”另一边的父亲朱简炎也笑着说:“我本来就向退休了,所以没往乾清宫里面搬。“宫里东西都准备好了,你可以直接进去住。”朱靖垣听到这里就完全确定了,自己老爹准备在今天传位是早就准备好了。只是他没有提前告知自己和其他人。这也是世祖皇帝留下的规矩,皇帝传位的事情也不能找人商量,要皇帝自己本人决定。找个正式的官方场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出来就行了。然后让儿子在自己的见证下直接坐上皇位。这个过程本来就有一定的突然性,当时当然也不会有盛大的典礼。接下来的时间,是新皇帝逐步真正接收皇帝权力,安排自己的人接管朝堂重要岗位。然后等到第二年新年的时候,再举行盛大的登基大典,同时宣布改元。朱简炎就把宣布传位的时间,放在了正式迁都之后,在新大殿上接受百官朝拜的时候。在这个主要官员都在场的情况下,直接宣布传位的事情。与此同时,他本人直接没半岛乾清宫去住,直接和太上皇一起住行宫了。文华殿和武英殿更是根本都没有进去看。朱简炎可能是考虑,迁都本来就是朱靖垣要求的,这个应天新城也是朱靖垣规划的。所以他自己干脆就不去占用新宫殿了,直接让儿子朱靖垣当第一代住进来的皇帝。朱靖垣心怀感慨的起身,再次向自己的爷爷和父亲行礼道别:“谢皇爷爷,谢父皇……”朱靖垣在爷爷和父亲的注视下,离开太了上太皇的寝宫,返回宫殿核心区的乾清宫。第二次来到这个皇帝寝宫,朱靖垣的心情与上次截然不同。上次来的时候,是带着给父亲看房子的心态,现在这里就变成自己的房子了。就算以后可能会到行宫去,但是继承皇位之后的前几年,自己肯定要长期住在乾清宫。要在这个正式的皇帝寝宫,养出皇帝的心态和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