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人跟外族的混血儿不算是大明人,同样也不算是完全的外族人。特别是父亲是大明人的,从小生活在大明人群体中的混血儿,其生活习惯和自我认知暂时还不可能偏到外族那边去。但户籍也让他们没办法融入大明人群体。在朱靖垣看来,一滴墨也就罢了,一滴血属实没必要。一滴墨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污染,一滴血那就是在把中间派往外推了。所以朱靖垣准备慢慢改变这个策略。对于有一半以上大明血统的人,同时文化认同上是完全的大明人的人,通过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纳入到大明人群体。通识考试合格证考核的就是文化背景和自我认知。朱靖垣这么一讲,罗亚山等五个外藩国君就都稍微松了口气,然后都有果然如此的感觉。朱靖垣的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的作用,他们大部分都是能够想象得到的。如果这个制度在他们的藩国内无限制的实施,那估计十几二十年之后,整个藩国中上层就全都变成大明人了。他们本人其实并不在乎别人能不能变成大明人,甚至于本人也期待自己能够变成大明人。但本国的国民全都变成了大明人,那自己这个藩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如果他们他们境内全面实施,甚至可以被看做是撤藩倒计时。但他们也都知道,大明人的洁癖显然是有点高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大明人的。甚至于,其他国家的鞑靼人中,就算是能够确认是祖上从大明境内外迁的蒙古人,想要获得大明人身份都是千难万难的。最严格的大明人身份是有地域、血统、文化的三重判定的……现在朱靖垣只要混血儿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已经可以算是非常的“开明”了。关键是这种只要混血儿的策略,大部分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和大明人混血的人,就会变成这几个藩国的保底国民。只要这些国民还在,他们的国君身份就多半能够继续保留的。不过在这个范畴下,有些群体的身份仍然是模糊的。所以哈萨克国公在犹豫了几秒后,问出了自己不得不问的问题:“敢问殿下,我们境内的蒙古人,确定是曾经大明境内的蒙古人后裔的,以及是蒙古人近亲的族群,他们的大明人血统比例怎么算?”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血统本来就是很杂乱的,哈萨克本来就有大量的蒙古人,甚至整个族群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蒙古人。同时蒙古人又是大明国族。那哈萨克人是不是都可以算是有大明血统呢?朱靖垣在这个问题上也仔细考虑过。朱靖垣最初准备把这些蒙古人也当做大明人的。但是仔细考虑之后就发现不能这么干。那样会导致一个哈萨克的蒙古人和一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婚配生育的孩子有机会拥有一半的大明人血统。那就实在是太离谱了,关键是没办法控制和验证。所以朱靖垣最终给出的结论是:“大明人的身份和血统的认定,均以大明朝廷现有的户籍信息为准。“哈萨克的蒙古人是哈萨克人,不是大明人。”这下子哈萨克、希瓦、鲜卑三国公都是松了口气,他们境内的蒙古人可太多了。如果将这些人视为拥有大明人血统的人,那后续的管理必然乱套。朱靖垣稍微停顿了一下,看几个国君没有新的疑问,就继续说明后续的方案:“然后是关于官营厂商的制度,当然也不能直接照搬大明本土省份的制度。“藩国毕竟是藩国,藩国与大明内在关系,其实是藩国君主效忠于大明皇帝陛下,成为大明皇帝陛下的封臣和朝贡者。“这其中甚至是可以不涉及朝廷,而只有王室和君主个人关系的。“所以在各藩国设立朝廷所有的官营厂商是不合理的。“我的思路是参考藩国与大明的关系来设立。“藩国的官营厂商不归藩国各级衙门所有,同样也不归这些衙门管理。“由藩国国君和大明皇帝陛下个人共同出资设立,共同持有厂商股份并享受利润分红。“大明皇帝负责战略方向样的制定,藩国国君负责实际日常经营和管理。“这种形式的藩国官营厂商其实是大明皇室财团的地方合资公司。“藩国厂商需要在战略布局上配合皇室财团,但内部的日常事务全部由藩国自己决定。“诸位国君就是这种合资公司的大掌柜,诸位以为如何?”五个国君听完之后表情各异。哈萨克、希瓦、波斯三国国君,都是直接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惊喜表情。他们其实很担心,大明强制要求他们在藩国境内设立官营厂商,关键是设置由他们的藩国朝廷管理和经营的厂商。他们这些藩国国君的权威本来就不够强,下面的臣子本来就深受大明资本和官僚的影响。如果再设立官营厂商,那会进一步增强臣子们的力量,让他们这些国君的权威持续衰弱。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当然不想要那种结果出现。与此同时,大明的皇室财团深受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君的向往和羡慕。现在大明皇帝带着他们搞同样的生意,这些国君当人惊喜了。关键是,有了自己掌控的财团之后,自己在本国的权威也会随之增强的。但是罗亚山就有些拿捏不定主意,总觉得其中有什么问题。埃及国公穆易更是很快就皱眉了,不过在皱眉之后也很快就释然了。自己作为藩国的君主,与大明皇帝陛下合资设立属于藩国君主大型厂商,在增强自己作为藩国君主权威的同时,很可能会加深与当地官僚体系和民间资本的割裂程度。不强化大明朝廷与藩国朝廷的关系,反而强化藩国君主与大明皇帝陛下的关系,会让藩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利更加依赖于大明皇帝的支持和认可。不过这种直接的合作,也能加深自己与大明皇室的绑定程度。以后藩国国内的官僚和资本与自己对抗,自己如果解决不了的话,可以有更多的理由直接请求大明皇帝出手相助。大明皇帝帮藩国平叛和稳定局势的手艺和信誉都是非常令人信服的。无论是崇祯以前,还是仁武朝以后,大明说不吞并就真的不吞并,平叛就真的只是平叛。以后只要大明皇室不倒,自己的身份就同样稳如泰山,就算是国内完全崩溃了,再次重建秩序之后自己家还是藩国的君主。虽然总体上说是有利有弊的,但是背叛大明独立这条路是完全不现实的,所以弊端也就没有意义了,可以认为是利大于弊的。关键是自己是没有办法拒绝的。第440章 帝国坟场呢?会议现场安静了一会儿,鲜卑、哈萨克、希瓦、波斯、埃及五国君主,考虑了朱靖垣提出的改革方案或者说要求的各种影响。虽然对于这些要求的好坏,几个国公各有各的想法,但最终都是选择接受。和朱靖垣关系最近的鲜卑国公罗亚山最后继续询问:“殿下,关于江户正在实施的票证和限购制度,在我们这些藩国内应该如何实施呢?”朱靖垣直接摆手说:“关于票证和限购制度,目前不考虑在藩国实施。“当然,如果几位国公要自己尝试推动,朝廷也不会干涉的。”埃及国公穆易尝试着追问:“殿下,是因为相关政策还在验证当中,所以暂时不做更大规模的推广吗?”朱靖垣再次摆手:“不是的,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在藩国推广。“以后……虽然不能说以后完全不考虑。“但是最起码可以预料的未来,我都没有考虑过。”几个藩国君主顿时就再次陷入了思考。票证和限购制度的作用,几个国公要么自己考虑过,要么跟自己的幕僚们讨论过。他们多少都是能够理解这些方案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