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接收长岛,建立泰西人为主的东夷国,是当前绝对的热门新闻。所以所有的报社记者,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全程跟踪东夷国左长史府的一切动向。把所有的消息,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纽约市民们最乐于接受的方式,转达散播出去。对于东夷国左右长史府,在长岛和东夷半岛上,通过考核公开招募翻译这件事情。《纽约晚报》以《大明在纽约办科举》为标题做了专门的报道。称之为落基山以东的北殷洲第一场真正的明式“科举”。以及最重要的第一场面向泰西人的“正宗”的明式科举。大明世祖皇帝改革了科举制度,保留了考试本身的名称,但是修改了考试的内容和模式。不再使用八股文和四书五经,代之以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这种新式的考试,比旧式的科举更加容易模仿,现在已经为全世界所借鉴。主要是让出一部分政府岗位和官职,给新兴的中产阶级和精英们一个上升渠道。但是所有的泰西“科举”,都被精英和民间认为不够“正宗”主要是名额少,而且限制多,远远不如大明那种理论上面向所有大明人的那么自由。现在大明组织面向泰西人的“科举”,让当地精英和中产阶级有了释放情绪的地方,所以一下子就成了最大的热门新闻。纽约晚报和其他的报纸看到这些新闻的反响非常好,就马上加大了对相关事宜的调查深度和采访范围,试图挖掘更多消息。他们首先直接去布鲁克林,也就是现在的林县市政厅,直接询问市政厅的人员。询问考试的范围主要是什么方向的,以政治为主还是文化为主?是否限制考生的性别、年龄、籍贯,长岛以外的其他泰西人、纽约人能否来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以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能不能成为“秀才”、“生员”?留在市政厅干活的原布鲁克林公务员,对于这些问题是一问三不知。因为长史府的明大人们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说明。于是他们就去询问留在县衙的大明干事,大明的官吏们以前也没有干过这种事情。不是没在其他藩属国办过考试,而是没有办过面向泰西人的考试。于是这些问题就又报到了左长史刘镮之的眼前。然后被刘镮之和最近的常规报告一起,发给了大明朝堂相关部门以及大食国。第242章 想得到大明的爵位吗?“原本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因为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重大了……”朱靖垣看着殷洲发来的报告,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两个长史府原本只是想招募一批翻译官,现在变成了第一次面向泰西人的正宗科举。朱靖垣稍微考虑了一会儿,把电报纸放在了桌子上:“它可以仍然是一件小事……”让两个长史府按照原计划办事,该招募翻译官就招翻译官,不理会这些媒体和民众。顺便再去处罚和制裁一下这个瞎编乱造的纽约晚报的老板。提醒他们以后报道大明相关事情要慎重一点。但是也可以当作大事来处理……趁着这个机会,干脆就在东夷国办一次针对泰西人的科举。真的给通过考核的人员发个“生员”的证书,也就是给与民间俗称的秀才身份。当然,发放的证书的使用范围,仍然只限于东夷国境内。且所拥有的权利,也要根据东夷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不能直接照搬其他藩国的科举。其他藩国的科举,要么是针对的大明移民,要么是针对已经完全归化的殷人、胡人。泰西人当然不可能跟他们放在同一档里面。不过,可以参与考试的人的范围,可以不限于东夷国本国。隔壁的美利坚人甚至加拿大人都可以来考试。这次考试的实际目的,从招募翻译改成筛选“合作者”。出身美利坚,愿意与大明合作,配合大明统治和管理东夷国的土地和人口。最好是对方在美利坚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是有能力形成影响力的。最好是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除此之外,招募翻译的目标仍然包含在内,泰西的大明合作者最起码得懂大明雅言。所以考试的方式,可以直接用纯大明的试卷。如果连大明雅言的试卷都看不懂,那当然就没资格通过考试了。心中这么考虑着,朱靖垣亲自写了份回应:“可以办一场简单的科举,用大明小学升中学的试卷,中学升大学的试卷,以及县试的科举试卷,分成三场来考。“如果能通过县试的科举考试,可以酌情发放东夷国生员证书,并聘请其成为大明东夷国的基层官吏。“其余成绩优秀者,也可以酌情聘为翻译。“但是考评陆续的时候需要注意,如果出身泰西的考生,在考试中所写的文章内容上,将泰西文明和文化贬低的一无是处,同时极端推崇大明文化和制度的,如果其他成绩优秀的话也可以录取,但不应该给与最好的成绩,也不应该令其担任关键位置和亲民的官吏。“因为这种从根上鄙夷自己的出身的人,已经很难再看清自己出身的族群的特点,已经很难为大明统治当地泰西人提供有效的建议了。“如果考生本身尊崇大明文化,善于探寻泰西近代文艺和思潮与大明文化的关系,能够找到泰西文化中的切实的可取之处,并将其与大明的文化影响联系起来,鼓吹泰西应当继续学习大明的考生,好其成绩可以相应的提高一档。“只有真正理解泰西人自己文化和特点,同时还愿意配合并与大明合作的泰西人,才是最适合作为泰西人为主的大明藩属国基层官吏的最佳人选。“考生可以来自整个殷洲甚至是泰西本土,只要懂得大明雅言就能参加考试,但所有实际岗位优先录取长岛地区考生。“长岛地区以外的考生条件非常优秀的,可优先申请东夷国居留权和国民身份。“由于情况特殊,东夷国的泰西人从政的起点,可以统一为翻译。“最后,私下里警告一下纽约邮报以及其他报纸相关人员,以后东夷国公布的任何政令,在没有得到大明的官方通告之前,不得自行过度解读。“否则查封在长岛的报社机构,后续禁止任何相关机构在大明相关事务上直接采访,并在所有大明控制区域制裁利益相关人员。”朱靖垣的建议和要求发到了殷洲。刘镮之和阮元两个东夷国长史,看着这份建议都是悠悠的叹了口气。真的要直接办一次“县试”啊。这大食亲王真的会给安排活儿啊。关键是,这个纽约邮报才是罪魁祸首。瞎报道和宣传,把招募翻译官弄成科举了。不过两人也明白,办科举其实是控制一个地方的非常重要和有用的手段。把有能力的人招募到官僚机构中,给有能力的人正常的上升通道,同时获得足够的官僚。在东夷国这个西夷为主的地方,还能降低普通人对大明的抵触。于是两人马上带着现有的官僚队伍,马上开始郑重而且严肃的组织这次科举了。为了让考试组织人员和考生都做好最基本的准备,为了考试能够尽可能的公平。也为了尽可能有更多人参加,尽可能让下属所有县都有机会参加。考试的时间被定在了两个月之后,在林县和威县(威明顿)两地同时举行。除东夷半岛人在威明顿参加考试外,东夷国本土以外的考生要去林县报名参加考试。正式科举考试之前,通过非正式的方式,招募一些可用的翻译人员应急。同时公布了考试内容,直接按照朱靖垣的意思,用大明的三个级别的试卷来考。相关消息再次通过媒体迅速传开了。不过纽约的报社人员都收到了大明的直接警告,这次马上就都直接学了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