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由有点牵强吧,但这不是省事吗。
放好粮食,两个人紧忙往家里走,赶到家的时候也天黑了。
歇了两天,田新微去了一趟县里,装作和人谈完的事情的样子,回到家,让家里人準备上山背粮。
这回她基本上拿的都是粗粮,鸡蛋也拿了不少,家里有孩子有孕妇的,鸡蛋不能少了。
还有就是水果,拿了点苹果和梨,没多拿,一样10多个。
田家人把粮食背回来,都把心放下了,至少今年他们饿不死了。
田新微平常除了上学,就是去镇上和沈义明卖粮。
1961年,3年大灾末年,其他地区死了不少人,上桦村的村名倒是没有饿死的,但也都瘦的不像样。
田家靠着田新微,才艰难的度过了这几年,等到1962年开春的时候,天气才没有变的异常,像是开始好了起来。
天气是正常了,不过前3年的灾难,也让人民一时半会缓不过来。
田新微空间的粮食,少了一半,还有不少呢,不过到全国人民都过好得时候,还有一段日子呢,也不着急。
1965年的时候,田新微在镇上上初二,她知道明年大运动就开始了,所以劝了沈家尽快从这离开,去军队避开这段日子。
沈义明也感觉到上面开始紧张起来了,这些年和她做生意,他明白这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这种话。
考虑了几天,保险起见,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军队。
这麽多年和沈家相处的和亲人一样,他们走了,田新微也没什麽后顾之忧了。
至于和沈义明的生意,还是要继续做的,要不然他在那边也没法安定下来。
每月他固定从那边过来取货,田新微上初中住在小姑家,去送货也方便。
生活
大运动开始的时候,各地大学停课,高考也取消了。
田新微趁着高中还没有停课的时候,跳了一级,两年内把高中毕业证拿到手就回家了。
外面太乱了,还是在家安稳一些,现在她才13岁,也参加不了工作,地里的活更是打小就没干过。
家里人也不想她去地里遭那个罪,这几年田新微长大了,是越来越漂亮了。
田爷爷和王秀荷年龄也大了,家里人就没让他们在去干活,就在家看看孩子,做饭的活就归田新微了。
田新年和田新闻家一家都是两个儿子,愁的王秀荷总和田爷爷抱怨,是不是家里祖坟出了啥问题,咋家里阳气这麽旺盛呢。
弄的田爷爷哭笑不得的,别人家家里都盼着生儿子,就他家盼着生闺女。
不过他也稀罕女娃,谁家男娃能有他家小凤有本事呢。
王秀荷现在生活的满足,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让孙女考大学了。
她孙女多聪明啊,才13岁就高中毕业了,要是能考大学,肯定能考去北京。
田新微对这事倒是没有多大的执念,她前世也上过大学了,再说这以后也能考,不急。
她现在在家呆着也无聊,没事就跟着李大夫学医。
灾年过去后李大夫就回自家房子了,总在田家也不好意思,再说他在田家,村里看病的人得走挺远呢。
李大夫是特别愿意教她,这孩子聪明,有些东西教一遍就会。
他是中医,有些药材需要自己进山去采。
田新微跟着李大夫学习了一段时间,熟悉一些常用的草药后,她就自己去山里采药。
趁着大山里就她自己,从空间里拿出各种味道大的美食大快朵颐。
吃着吃着她都忍不住心酸啊,这都多少年了,她没这麽大吃特吃了。
吃饱后,背着背篓从山上下来,看见大队长领着一群人往新盖的房子走去,年轻的姑娘小伙,穿的都挺好,看来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了。
不少知青也在看她,真没想到村里还有这麽标志的小姑娘。
田新微也没管那些目光,把草药背到李大夫家,帮他晒好就回家了。
到家里看见三嫂挺着个肚子坐在院里,看着大哥和二哥家俩孩子。
她这个三嫂就是刘波,当年在她家住了一阵子,喜欢上他亲哥了。
她长的也好看,孙芳也稀罕,田新疆也没意见,两人就这麽成了。
刘波早些年和她爷爷在山里生活,冷热不忌,有点寒气,一直没怀上,让李大夫调养了几年,今年才有好消息。
这些年可把孙芳急坏了,这怀孕了之后,那更是什麽都不让干。
刘波跟她二嫂的性格都差不多,是个爽快的人,干活也勤快,这让她什麽也不干可把她憋坏了。
不过她珍惜肚子里来之不易的孩子,没去地里干活,在家看看孩子,缝缝补补的活都她接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