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又能说不是呢?
陈买接了陈平的曲逆侯,周胜之接了绛侯,周亚夫受封条侯,夏侯灶接了汝阴侯,加上先前接了颖阴侯的灌阿,还有接了舞阳侯的樊伉……
这帮二代勋贵,彻底站上了朝堂。
伴随着这一场大战,大汉王朝的新旧交替,也顺利完成。
看着这帮小崽子袭爵掌权……老一辈是五味杂陈。
正常来说,后辈子弟有出息,掌握大权,延续家族辉煌,这是好事情……可上来的这帮卧龙凤雏就不一样了。
他们个个脑后有反骨,人人都是忤逆老父的好手。
几个老的丝毫不怀疑,刘盈给他们宝贝儿子一道命令,这帮小崽子就能把他们烹了……
从此之后,是彻底父子易位,尊卑倒悬了。
在一片苦涩声中,完成了封赏。
刘盈一笑,“朕秉承父皇遗泽,登基称帝以来,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如今终于俘虏冒顿,消除心腹大患。从今往后,我大汉虽然不能说海晏河清,偃武修文,也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富国裕民上面。既然如此,官制也要稍微调整!”
一听这话,甚至比让年轻一代袭爵更可怕。
谁不知道,每一次官制调整,都牵连到无数的利益。
哪怕是刘盈,也不敢轻易改变。
好在如今时机正好,谁也阻挡不了,只能耐心倾听。
刘盈笑道:“首先就是六官,这虽然是符合周礼,但却不够明晰,官吏百姓也弄不懂春夏秋冬,这些官都是干什么的……既然这样,不如就改成六部,称为吏户礼兵刑工……诸位以为如何?”
仅仅是改个名字,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夏侯婴、周勃,还有几个老臣,纷纷赞同。
这时候陈平看了眼张不疑,低低声音道:“陛下之意,不只是改名这么简单吧?”
张不疑绷着脸不说话。
这时候又听刘盈道:“改为六部之后,这六部首领称为尚书!”
尚书!
这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夏侯婴就是一怔,他下意识问道:“陛下,如此一来,六部是否继续隶属政事堂?”
刘盈微微一笑,“仲父,见叫了尚书,就说明六部隶属尚书台,由尚书令统领!”
尚书令!
众人将目光齐齐看向张不疑!
果然,这个东西要窃据大权了!
王吸、薛欧、靳歙、任敖……这几个老臣几乎眼珠子都窜出了怒火!
张不疑敌视老臣,视勋贵为敌。
这事情谁都清楚……让他执掌尚书台,统御六部,拿到了实权,老臣们还会有好下场吗?
这几个人都是怒火中烧,但他们话语权不够,只能看向夏侯婴、周勃、陈平等人。
你们几个好歹说句话啊!
仿佛感觉到了背后灼热的目光,夏侯婴心砰砰乱跳。
他能反对吗?
貌似不行!
毕竟他已经是丞相,如果反对,那不是和天子公然夺权吗?
夏侯婴沉默,而周勃就更思绪复杂了。
这一次封赏,他的两个儿子同时封侯。
一门二侯,加上他这个国公。
周家算是得利最多的。
既然吃得满嘴流油,就没必要跳出来自讨无趣。
更何况他是太尉,加了平章军国重事,就在宰相之上,张不疑想对付他,多少有点难度。而且周家还俩混小子呢!
虽说儿子不肖,但也未必会把阿父送进去。
所以说……他是最不用担心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周勃……怂了!
这下子就剩下陈平了,他能站出来说一句话吗?
貌似不行,毕竟他就在张不疑的旁边。
坏了!
难道这俩人联手了?
陈平阴险,张不疑可恶。
一个够坏,一个够狠。
狼狈为奸,天塌地陷!
这如何使得?
可就在这时候,韩信突然站起来,笑呵呵道:“陛下,晋阳侯和臣共事过……他治理河套,兴修堡垒,囤积粮草,饲养马匹牲畜,打探匈奴情报,颇有功劳。入朝之后,调拨军粮,供应给养,也很及时,不亚于昔日的萧相。若是让他统御六部,臣以为定然可以政令通达,万民称颂!”
好家伙,韩信居然出来说话了。
这几乎等于一言而决!
有他认可,谁又敢推翻?
这时候另一个人也站出来,却是代王刘长。
“张不疑好啊!”他开口就说道:“虽说我说不出大道理,可我听说张不疑很清廉,不贪财,家里头也没有那么多女人。哪怕身居高位,也是一妻一妾。皇兄,就让他管六部吧!”
刘盈笑着点头,“师父和代王,你们看人的眼光确实不错……但朕也要说明白了,这个尚书令只负责统御六部,落实政务。而政事堂负责制定政令,原来的昭文馆、集贤馆,负责提供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