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在统一天下之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庞大疆域,复杂状况,法家失去了应有的务实。
所以刘盈在当储君的时候,让各方总结治国之术,争夺显学位置。
他说的很热闹,但也仅仅是讨论而已。
真正该怎么做,刘盈自己有一套算盘……
他想的是,首先,一定要轻徭薄赋,要削减徭役,要给老百姓时间。
这一点不是让百姓休息,而是要给百姓时间,让他们可以为了自己做事,挣到了钱财,能够贴补家用,可以迅速富裕起来。
因此,在朝廷税赋降低的同时,鼓励民间,修桥铺路,组织诸军,开荒屯田。
刘敬、随何、陆贾、郦商……这几个人,都是执行刘盈策略的先锋官。
刘敬主管关中,随何负责河北,陆贾负责梁地,郦商负责南阳……
什么与民休息,不管到什么时候,老百姓不都是从早忙到晚,五六岁的小孩子,就要下地干活。
七老八十,只要动得了,也要干活。
干活没有问题,归根到底,是给谁干活!
如果能统计一下,大汉百姓的徭役,不会比秦朝少,甚至还要更多。
但大汉却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反对,也没人站出来,说什么伤损民力。
这个奥秘就在于汉朝的徭役,集中在了百姓的家乡附近。
平整土地、搭建桥梁、铺平道路、兴修水利……老百姓可以看在眼里,忙活完了这一项工程,自家就能多几亩田地,有了灌溉用水,明年亩产就能提高三成……
刘敬总结过,他们并不是命令老百姓去干什么,而是给老百姓算账。
让大家伙看到,这么干有好处,然后再让地方三老出面,去动员百姓……甚至不用动员,百姓就主动去干活。
因此就拿赵地来说,随何就告诉刘盈,仅仅是粮食产量一项,相比起汉初就增加了四倍之多!
粮食多了,税赋徭役不高,老百姓就乐于生儿育女。
根据各地查访结果,大汉的人口迅速膨胀。
十五岁以下,几乎占据了全部人口的四成五。
随着新一代人陆续结婚生育,年轻人口比例还在迅速增加,有望超过一半!
刘盈并不清楚历史上汉朝到底有多少人,但他大约估算了一下,汉初立国,应该在一千万出头,眼下大汉的人口,绝对超过了一千八百万。
当然了,这里面有太多小孩子,还需要时间成长。
再过二三十年,大汉的人口,绝对会超过三千万,在他有生之年,逼近五千万,还是很有希望的。
刘盈清楚一点,一旦到了五千万以上,大汉就会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尤其是关中,更是会不堪重负。
所以刘盈才会急于废掉实封,彻底打通全国关卡,让商货往来更加便利。
人口多了,人地矛盾就会出现。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种田。
天赋不一样,能干的事情也不尽相同。
商业发展起来,各地作坊建立起来,又能吸纳不少劳力。
对了,刘盈还很有热情第干了另一件事,那就是给下层一个上升的渠道。
举孝廉,兴学堂。
让百姓看到地位跃升的希望。
然后好让百姓更有动力,拼命去卷。
翻开秦律,有太多的项目,都是在处罚百姓。
干什么不好,就会遭到严刑峻法,毫不留情。
而刘盈这里,更喜欢奖励,做好了事情,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赏赐。
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已经足够了。
譬如赵地,至今还有许多老农,乐颠颠说着,刘盈教导他们使用曲辕犁的事情,不厌其烦,神采飞扬,那是他们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
总体来说,刘邦做皇帝,能得功臣之心,能得士人之心,能让诸侯王臣服。
而刘盈做皇帝,植根百姓,在民间威望最高,反过来,约束朝臣,压制功勋集团,不停折腾彻侯。
父子俩的做法,并无高下之分。
刘邦不安抚大头儿,他就坐不稳江山。
刘盈继续纵容勋贵,大汉江山也会崩溃。
总而言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刘邦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现在轮到刘盈了。
“这里是一百本新的历书。你可以拿回南越国了。”
刘盈笑着对赵始说道。
赵始看了眼刘盈,发现这位陛下确实有些憔悴,说他沉迷美色,也好像有点道理,不过天子眼神明亮,却也不是气血亏损的样子。
略想了想,赵始连忙跪倒谢恩。
“陛下天恩仁慈,臣代南越百姓,感激涕零。”
刘盈一笑,“好说……对了,你从南越国来,山水迢迢,远隔数千里,实在是辛苦……朕不忍心你回去的时候,还是这般劳碌。这样吧,让陆贾陪你乘坐海船回去番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