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用到你了,怎么就跑了?
“陈平,你现在就去把那个竖子叫来!”
陈平老脸一黑,“是太子吗?”
“废话!”
“陛下,臣看还是不要焦急,毕竟太子和太尉再一起,若是让太尉有了不好的心思,那就不妙了,现在这时候必须小心谨慎。”
刘邦深吸口气,也不好反驳,只是疲惫摆手,让陈平下去。
打发走了陈平,倒也有好消息。
吕泽带着粮食和蜀锦赶来。
刘邦立刻召见吕泽。
“臣恭贺陛下,赢得大捷!”
刘邦呵呵两声,“确实赢了,但该如何赏赐,反而把朕难住了。”
吕泽道:“确实,打仗的时候,尚能一心一意,论功行赏,却是不容易。”
刘邦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吕泽怔了怔,“臣,臣也一时想不出来。”
刘邦盯着吕泽半晌,他能看出吕泽有心事,但既然不愿意说,他也不好追问。
“你去把粮食蜀锦分给诸将,下面有功将士,先行赏赐。”
吕泽用力点头,转身下去。
刘邦重重叹息。
遍观诸将,刘邦和韩信的经历最相似……他们都是祖上贵胄,到了他们这里败落下来。
刘邦年轻时候,外出游历,结交信陵君门客张耳。
韩信背着宝剑,四处乱晃。
刘邦讨吃的,被大嫂嫌弃。
韩信靠着漂母接济,才没有饿死。
刘邦赏识韩信的才学,韩信敬佩刘邦的气魄。
如果不考虑君臣的问题,这俩人算是忘年交,知己好友。
所以要说谁最不想对韩信下手,那必然是刘邦无疑。
只是他这么想,有人不这么想。
尤其是吕泽!
还有吕后!
这对兄妹,为了刘盈的安全,肯定要对韩信下手。
“朕尚能压制韩信,那个竖子能吗?”刘邦自言自语,“若是竖子无能,朕也只有为子孙计,为江山社稷计了!”
“小竖子,有本事你快点想啊,别让阿父为难!”刘邦在心中疯狂呐喊。
……
此刻的刘盈,却是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他乐颠颠跟韩信清点了俘虏,然后才说:“师父,我粗略算了算,这些俘虏以东胡为主,还有楼烦、月氏,甚至是不少汉人,真正的匈奴却是没有多少。”
韩信点头,“没错,冒顿也算是当世雄主,他心知此战不能避免,索性就送到了这些外人,保住了他的匈奴本部。虽说看起来损失不小,但毕竟没有撼动根本,此人还是大汉劲敌,不能掉以轻心。”
刘盈却是比较乐观,“师父,东胡怎么了?月氏就不是人了?哪怕匈奴不把他们当人,咱们大汉也要把他们当成人!您忘了当初是怎么瓦解项羽军心的吗?”
韩信眉头一皱,突然笑道:“是了,我竟然给忘了。这么一说,日后大破匈奴,就要看太子的了。”
刘盈摆手,“说到底匈奴还是不同于楚国,他们是真正的蛮夷……关键的时候,还要师父领兵,才能战而胜之。”
韩信沉吟少许,突然似乎开玩笑般说道:“我还能领兵吗?”
刘盈哈哈一笑,“师父啊,您怎么也胡思乱想起来?打仗我不如您,可别的事情,您总要相信弟子的本事吧?”
韩信也笑了笑,“好,我信你!”
师徒两个人,上了战马,一前一后,返回晋阳。
他们刚到,就看到一群人跪拜迎接。
当韩信出现的时候,他们竟然膝行向前,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
看到了这一幕,立刻就让人联想到了巨鹿之战后的项羽,也是这般威势,这是要捧杀韩信吗?
刘盈扫了一眼,前来迎接的队伍当中,以燕、韩、赵等国为主,禁军的人,为数不多,只是当初随着韩信平定北方的那几个。
刘盈稍微松了口气,便昂首而入。
此时刘邦已经站在行宫门外,主动迎接韩信。
“太尉立下殊勋,朕心甚慰!”
韩信躬身道:“此番战机皆是陛下北上,俘虏阏氏所致……臣不过是顺势而为,哪有什么功劳!”
听到这话,刘邦露出欣慰的笑容,不得不说,如今的韩信确实情商高得吓人。
或许还有回旋余地!
刘邦心情大好,请韩信进来,刘盈也跟了进来。
等他们刚坐下,韩王信和燕王臧荼,就一起站出来。
“陛下,臣等恭请陛下,重赏太尉,表彰功勋!”
既然私下里说不管用,那就在所有人面前来说。
无论如何,也要让刘邦封王!
只要封了韩信,诸侯王这边就多了一个打手,朝廷就去了一柄神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