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下群臣,面面相觑。
而此时的刘邦,已经是笑得合不拢嘴。
“成了,成了!”
他跟吕后兴奋道:“这些日子,都是朝臣上书谏言,朕全都答应。现在终于轮到朕提出方案,他们要听从照办。”
刘邦将袖子里的谏言拿出来,笑呵呵道:“有东宫三馆在,朕就多了无数双眼睛,有了更多的帮手。过去朕一个人,应付朝中文武,自然是疲于奔命。现在多了这么多帮手,朕真是松了口气啊!”
吕后笑道:“那陛下还怪不怪盈大胆包天了?”
“怪!怎么不怪!”刘邦哼道:“朕怪他不早点提出谏言!”
吕后翻了翻眼皮,懒得多言。
刘邦哈哈大笑,匆忙道:“朕还要去东宫看看,看看盈那里还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刘邦满怀期待,匆匆赶来。
“阿父,利国利民的好建议,哪是随便就能有的!您也太性子急了。”刘盈道:“我这些日子,都在工曹那边,看他们做农具。”
“农具?”刘邦迟疑道:“这个你们也行?”
刘盈一笑,“怎么不行,我最近可是得到了几位墨家的贤士。”
刘邦哼道:“你这个竖子,倒是羽翼越来越丰满了。”
刘盈丝毫不在乎,反而笑道:“阿父放心,就算我能飞上九天,也一定抓着您,不会把您落下的。”
刘邦算是看出来,这个竖子越发胆大包天了。
“那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刘邦刚回去不久,在他的案头,就出现了一封奏疏。
准确说是向刘邦提出谏言的,天子旨意,女子超过十五岁,就要家中缴纳罚金。
众所周知,陛下的公主已经超过了十五岁,却还没有成亲。
不知道是不是也要和百姓一样?
刘邦的脸顿时黑了,“好胆,敢管皇家的事,立刻抓起来!打入大牢!”
正在这时候,突然吕后的声音传来,“陛下,如此做,只怕会成全了此人!”吕后一眼扫过去,上书的人,正是廷尉宣义。
第一百一十三章 治国用群贤
刘邦强忍住怒气,哼道:“皇后说得对,既然如此,那就交一百二十钱,由皇家带头,朕倒要看看,谁敢不听?”
吕后没有立刻点头,反而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她才道:“陛下固然不在乎百二十钱,可贫寒之家,却承受不了。”
“承受不了好啊?那就赶快把女孩嫁出去……朕定这个策略,初衷就是如此。不嫁人,哪来的孩子,不生孩子,大汉何时能富强?”
吕后又是一阵沉默,才道:“只怕未必这么简单。”
刘邦眉头紧皱,“皇后,你一个妇道人家,不要什么事都管!”
吕后突然抬头,目光扫过刘邦。
刘邦心咯噔一声,喃喃道:“朕的意思,治国还要看朕的。”
吕后沉声道:“治国要讲道理……陛下在沛县为亭长之时,遇上了朝廷这样的政令,你会怎么办?”
一句话,刘邦顿时瞠目结舌。
还能怎么办?
想办法多收点钱呗!
朝廷罚一百二十钱,最好能收上来一百八,二百二……哪怕没到十五岁,也想办法收钱,又或者,哪怕嫁出去,也想办法敲诈,不然哪来的钱,跟弟兄们喝酒吃肉!
“陛下,你扪心自问,可还算良吏?”
“算!怎么不算!”刘邦哼道:“朕比有些人强多了,最多也就是要点钱,要是换成没良心的,没准趁机霸占人家的女孩。”
说到这里,刘邦的脸色微微一变,他觉得自己的策略好像也未必就那么好……“皇后啊,不管怎么讲,当下最紧要的还是繁衍生息,要有更多的人,纵然有人趁机贪墨,胡作非为,只要能增加人丁,也是好事。你不知道,朕派人探查过来,好些地方,历经战乱之后,户口减少太多了。就拿这一次封给陈平的曲逆,按照秦时的户籍,足有三万户,如今实有五千户,差了这么多,税赋要少多少啊?”
刘邦心都在流血,类似曲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不光是人口损失惨重的问题,关键是没人交税,没人服徭役,大汉朝廷运行不下去啊!
“你是皇后,就是大汉的女主人,你也不愿意这样,对吧?”
吕后绷着脸,思忖道:“陛下说的是,可陛下想过没有,仓促之间,百姓会把女孩嫁给谁?”
刘邦一怔,“嫁给年貌相当的人呗?我也是当父亲的,哪会糟蹋自己的骨肉?”
吕后呵呵一笑,“是吗?”
刘邦老脸微红,“踢,踢盈那次不算!”
“那把乐许给项伯,算不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