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1 / 1)

('

老师的境界的实在是太高了,给他们一百辈子,只怕都赶不上。

三天时间过去,到了第四天,群臣聚集。

刘邦拿着孝经,满脸欢喜,“这部孝经写得极好,朕读了数遍,颇为受用。叔孙通,你献书有功啊!”

叔孙通忙道:“臣不敢居功,这也是先贤的教诲,通过臣之手,献与陛下。”

刘邦道:“你能给诸臣说说,孝道的根本吗?”

叔孙通道:“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孝道之始,是侍奉双亲。及长,学成本事,当忠心王事,尽忠君父。为孝子,为忠臣,才能一人立身的根本!”

这话一说,就算是武将都听明白了。

怪不得讨刘邦喜欢呢,孝经说的可不是孝,而是由孝而忠,忠孝一体。

这也正好符合儒家倡导的家国天下,在家做孝子,出门做忠臣。

孝敬父母,忠于国家。

这不就等于说刘老三是你爹吗!

真不愧是大儒,拜服!

郦食其和娄敬等人,简直不想多看叔孙通一眼。

假如孔老夫子从地下爬出来,会不会把你这个捏造圣人言辞的不肖子孙给劈了?

显然,叔孙通不怕,他还说道:“陛下,前番太子建议,要刊行天下,让诸侯臣民都通读此书,臣以为此言极是。臣建议,可以派遣使臣,前往齐、楚、赵、燕、韩、长沙、淮南、梁诸国,宣讲孝经。监察上下,如有孝子,当昭告天下,重重赏赐。若是有人不孝,也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叔孙通还在说着,张良就眉头一动。

当真是好手段!

以孝治天下,这是一句空话。

但是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表彰孝子,严惩不孝……这就不是空话,而是插手藩国的律令刑名。

说白了,就是自爱收拢权力,给诸侯增添一道枷锁。

最妙的是,从孝道入手,任谁也不好反对。

治国道理,实际行动,二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张良认真看了看叔孙通,这位儒家大宗师的本事,丝毫不在自己之下啊!

刘邦稍微沉吟,也就明白了叔孙通的用意。

封了那么多藩王,有些人还好说,有些人就是心腹大患。

只是大家伙一起对付项羽,不能不为。

现在从孝道下手,如果谁违背了孝道,正好名正言顺削藩!

妙!

确实是妙!

“叔孙通,你这个提议极好,就由你推荐一些人,前往各个封国吧!”

叔孙通急忙谢恩,自己那帮傻徒弟总算有出路了。

但是还不够!

他深吸口气,又道:“陛下,光有《孝经》怕是还不够,何为孝道,还需要罗列出来,昭示天下,好让各国明白,要以何人为师!”

刘邦听到这话,更是欣然,连忙道:“说得在理,朕一向喜欢忠臣孝子,我也事父极孝,刚刚尊阿父为太上皇,让他老人家安享晚年,不用辛苦行礼……朕说这话,可不是说朕就是至孝之人,只是想告诉尔等,一定要孝敬父母,万不可做不孝之人!”

群臣面面相觑,心说您都明示了,我们又不是傻子,还能听不明白?

刘邦又故作大方道:“你们商议一下吧,到底谁才是至孝之人,谁又是不孝之徒!”

叔孙通说道:“陛下,舜帝事亲最孝,当为君中至孝之人。至于当世,臣一时也想不起来,不如询问其他人?”

刘邦听他说舜帝至孝,虽然没有明说当世至孝之人是自己,可也差不多了。

萧何没在,刘邦就把目光放在了太尉韩信身上。

“韩太尉,你也说说吧,谁是至孝之人?”

韩信绷着脸道:“麾下,至孝之人,臣一时说不好,但是要说不孝之人,臣还知道一个。”

“谁?在哪?”刘邦愤怒道:“有这等人,朕一定严惩不贷!”

“是匈奴冒顿单于。”韩信道:“冒顿发明了一种响箭,他的箭射到哪里,手下亲随就跟着射向哪里。有一次打猎的时候,他射向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手下人纷纷效仿,结果头曼单于立刻毙命。”

一听这话,在场不少人都起了鸡皮疙瘩儿。

这也未免太狠了吧!

而且弑父凶徒,如何能当单于?

简直跟笑话一样。

张良重重一叹,“此事臣也听说过,蛮夷禽兽,野蛮成性,不可不防啊!”

刘邦略沉吟,不得不说,相比起匈奴冒顿单于,自家的竖子,绝对是大孝子了。

就在刘邦刚刚想到这里,群臣当中,最早给刘盈当先生的随何挺身而出。

“陛下,冒顿单于自然是不孝之徒,而我大汉也有至孝之人!”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