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豫了片刻,终于想起来,别的没有,还有那个小竖子呢!
刘邦洋洋洒洒,一大半都是写刘盈如何聪慧,颇类乃父……写信的时候,刘邦的嘴角不自觉上扬,露出一个得意的弧度。
等这把这封信写完,刘邦又想起来,这么大的喜事,应该和儿子分享,他又急匆匆给刘盈写信,一直忙活到了后半夜才躺下。
身边没有戚夫人陪伴,他的心却踏实充盈……
比刘邦的信更早的是韩信,他急匆匆返回栎阳,仔仔细细询问了算盘的事情。
“太子,半月之内,给臣的军中二百个算盘,臣会安排年轻聪明的人过来学习。”韩信郑重道:“粮草军械臣都有办法,唯独算盘,必须按时送到!此物关系到北伐魏国的大事,臣拜托太子了。”
说着,韩信竟然深深一躬,给刘盈施礼。
刘盈慌忙道:“大将军,你也是盈的师父,更何况这又是汉军大事,弟子怎么敢疏忽,保证按时如数送到。”
刘盈说着,又请韩信坐下放宽心。
过了一会儿,刘盈才道:“师父,我能不能问点您的私事?”
韩信一笑,“太子只管问,臣没什么好瞒着的。”
“那胯下之辱呢?”
韩信吸了口气,神色凛然。
刘盈好奇道:“不方便说?”
韩信摇摇头,“也没什么,其实那事也怪我自己。”
刘盈好奇道:“何出此言?”
韩信道:“我那时候佩着宝剑,招摇过市,本就不妥。凤凰落魄,委身鹅鸭中间,如何得以保全?我是咎由自取!”
这番话和萧何所讲也差不多,剑本来实用性不算强,更多是一种身份象征,尤其是那种装饰精美的宝剑,更是表明我们不一样。
天下一统,昔日的贵人都跌落凡尘。
韩信还死要面子,自然要受活罪了。
“先生,您是贵胄出身?”
“算是吧,不过到了我这里,早就不复从前,有愧祖上!”
刘盈又道:“师父出身不俗,满腹才华,为何项羽不愿意用师父?”
韩信忍不住大笑,“项羽只重六国贵胄,似我这般,早就落魄的,人家哪里看得上眼!更何况我这人用兵和项羽大不相同,他嫌弃我,也是情理之中。”
刘盈低头思忖,韩信沉吟片刻,就说道:“太子,要是无事,臣先告退,军务紧急,耽误不得。”
刘盈急忙站起,“师父,我想请问一件事……如果消灭了项羽,你希望天下如何?”
“这个?”韩信呵呵笑道:“自然是天下太平,万民安康了。”
刘盈走到他近前,昂着头,认真道:“我想问师父希望六国贵胄复辟,重回战国,还是天下一统,上下一心?”
韩信最初还是笑意盈盈,可稍微思忖之后,就不免紧锁眉头。
这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
过了良久,韩信才道:“身在楚军,项羽也并未重用韩信。家道中落,又并非六国显贵。而且即便恢复六国旧制,以天下大势来论,还是要一统的。项羽分封十八位诸侯王,大王还定三秦,汉楚争鼎,就是明证!”
韩信突然笑道:“这番道理,还是太子在废丘城下所讲,臣记在心里,也曾反复思量,确实有道理。想一统天下的何止始皇帝一人,又何止大秦一国!只不过没有成功罢了。秦虽亡国,但大势不改,才有汉王继之。”
刘盈听着韩信的话,连连点头,竟又道:“师父,你是真心的吗?”
韩信反问道:“太子疑我?”
刘盈摇头,“弟子没有,弟子只是想问问师父,如果天下一统,师父打算做什么?”
韩信眉头一皱,笑道:“此事臣还没想过……对了,臣不是答应太子,要给你写一部兵法吗,或许臣会著书立说,传继兵家之学吧!”
刘盈用力颔首,笑道:“师父,那你愿意帮着大汉安定天下,捍卫一统吗?”
韩信突然觉得刘盈话里有话,他不由得俯身道:“太子,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刘盈点头,“师父暗度陈仓,那是兵家之仙,始皇一统,二世亡国。我大汉尚未统一天下,日后会如何,更不好说。我想师父能安汉兴刘,为大汉柱石,国之肱股!”
说完,刘盈朝着韩信一躬到地。
韩信看着刘盈,心中一动,他隐隐明白了什么,急忙伸手,拉起刘盈。
“太子不必客气,韩信知道该怎么办!”
刘盈露出大大笑容,“师父,丞相那边筹划中重建咸阳,我提议在太庙旁,兴建一座凌烟阁,在里面陈列开国有功的名臣。凡是能进入凌烟阁,世代享受香火供奉,便是有朝一日,汉家天下易主,忠臣良将,也会被人世代传诵,彪炳史册,永载人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