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弟,别瞎说,阿父今天早早起来,正在收拢兵将,勉励军心。”
刘盈大诧,老流氓哭哭啼啼的样子,能鼓励军心吗?
别弄得旗倒兵散,刘盈连忙起身,快步到了门口,向外望去。
刘邦居然真的对着百十几个汇聚过来的残兵败将,高谈阔论,丝毫没有沮丧的意思。
“曹参、周勃,你们都别怕!项羽匹夫之勇,血肉之躯,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咱们上下一心,扬长避短,定能取胜!”
站在刘邦对面,是个甲胄破损,额头带伤,满脸颓靡之气的中年将领,想必就是曹参!
他听到刘邦的话,不由得浑身一震,惊喜道:“大王志气不衰,臣等又有何惧!彭城之仇,早晚一定雪耻!”
“一定雪耻,一定雪耻!”
其余众人,竟然军心大振,一起振臂高呼。
老刘的脸涨得通红,情绪激昂,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斩蛇起义的激昂场景。
项羽匹夫,俺老刘不服输!
“盈弟,你瞧瞧,父王多威风?”刘乐赞叹道。
刘盈也不得不承认,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一蹶不振,再起不能……这就像写书,一书成名毕竟是少数,关键还是要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说实话,不到半个晚上,刘邦就能一扫颓唐,从那么大的失败中走出来,恢复能力却是厉害。
只不过……你丫的不能剽窃我的话啊!
就算时间紧迫,想不出更好的,也要交版权费啊!
白嫖小孩子的算什么?
刘盈气哼哼的,朝着手里的锅盔狠狠咬下去,仿佛咬的是刘邦的老脸。
早饭过后,刘乐趁着修整的空隙,摸出随身带着的针线包,替弟弟缝补衣衫,一如往常在家里一般。
刘盈靠着门边,看着热闹。
沛县的老兄弟,关中豪杰,巴蜀文士,六国精华……刘邦这几年搜罗的手下,陆续前来,短短时间,聚拢的人数超过一千。
虽说彭城之败非常惨,但是这些核心成员大半都逃了出来,刘邦又惊又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尔等在,寡人就不怕项羽匹夫!”
刘邦心情大好,不过他也清楚,丰邑不可久留,就传令曹参和周勃,整顿队伍,准备转进。
只是该去哪里,他还没有准数,子房先生也没来,总不能和那个小竖子商议吧!
就在刘邦头疼的时候,曹参喜气洋洋,跑了回来。
“大王大喜!”
“何喜之有?”刘邦忙问。
“是吕泽将军,他来接应了!”
听到这个名字,周围所有人都是面露喜色,真是及时雨啊!
“舅父,是舅父来了!”
听清了外面的喧哗,刘乐慌忙放下针线,眼泪唰的流了下来。
“阿姊,你哭什么?”刘盈惊问。
刘乐慌忙摇头,“没有,阿姊是高兴,高兴的!”她一边说着,一边给刘盈穿好外衣,眼神却不住往外面瞧。
这是喜极而泣啊!
这位舅舅真的有那么好?
刘盈眨了眨眼,突然笑道:“阿姊,你说要是舅舅在,阿父昨天还敢踢咱们俩吗?”
“当然不敢……”刘乐脱口而出,但又立刻察觉不对,将后半截话吞了回去,红着面颊,瞪了刘盈一眼,你小子这是要挑事啊!
她不由得语重心长道:“长辈的事情,盈弟不要乱说,免得惹阿父生气。”
“他生气怎么样?有舅舅撑腰,我才不怕他呢!”刘盈理直气壮说道。
此时刘邦正一脚迈进来,听到刘盈的话,他的老脸更黑了三分。
“竖子,你要记住,见了舅父,什么也别说,只管哭就是,哭得越伤心越好!”刘邦板着脸,用命令的语气道。
第三章 大靠山
“为什么哭?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刘盈说得理直气壮。
舅父是个很神奇的存在,都说爹亲叔大,娘亲舅大。但是叔叔也有自己的孩子,而且同姓同宗,难免争夺家里的产业。
舅舅可就不同了,从母亲那边算,他是至亲,与叔父没什么差别。偏偏又不是一个姓,可以放心依靠,引为外援。
这点在皇家尤其重要。
没有哪个侄子会和皇叔密谋什么,但是却可以将大事毫无保留托付给亲舅舅。便览两汉史书,外戚当国,屡见不鲜。
卫青霍去病就是如此,身居高位,用着放心。
要是换成老刘家的宗室,只怕就要问问鼎之轻重了。
吕泽是吕雉的大哥,吕家的顶梁柱。
虽说刘盈还是个眼神清澈的大学生,但也知道这位是自己的大靠山,大依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