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富贵只以为这些人意犹未尽:“这个辣椒可以炒鸡蛋吃,大家可以到城堡里等一下,我让人摘了给大家做成菜品尝下。”
“爹,他们不吃辣椒。”
郑建国飞快开口说到,郑富贵不禁面现疑惑:“他们那边那么冷,不吃辣椒吗?”
“他们有五六十度的伏特加。”
郑建国接受过伊万斯基的礼物,六十度都能拿来当消毒液用,虽然达不到医用消毒标准,可也能凑合用:“而且他们没吃过,再来个水土不服那就是大事儿了。”
水土不服,是指到了陌生地方后,人的免疫力无法适应从温度到湿度以及饮用水的成分变化,而呈现的病征性反应,极致点去说的话,也可以归咎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导致。
这种情况和人的免疫力有着极大的关系,于是体现在人的身上便各不相同,一同出来的有人没事儿,有人不舒服,有人就得去医院。
更别说让一个从不吃辣椒的人吃了辣椒,郑建国用脚指头去想都能确认会有肠胃方面的不适,那么面对着米哈伊尔这种身份,他宁愿得罪对方也不敢留饭:“所以西餐里很少会出现辣椒。”
旁边,一直关注着爷俩聊天的米哈伊尔在听到做菜吃,便摇了摇头在他话音落下时开口说起,瓦芙娜翻译道:“虽然非常期待正宗的中餐,我却不得不拒绝你们的好意,我们还要赶时间去追上行程,非常感谢你们的善意,谢谢。”
“噢,不客气,非常荣幸您能到访。”
郑富贵摆了摆手后双手握在一起,接着想起什么似的又转头道:“要不再给你们摘点带走吧?”
第1019章 你们看到了
摘点带走,是地球修理工在来访的亲戚要离开时,在自家田地或者果园里摘采些蔬菜瓜果,以当做回礼用的心意体现,多数情形是对从城里来的客人而言。
米哈伊尔显然是大城市来的,而杜小妹和郑富贵虽说已经四五年没种过地,并且还到了伦敦城堡里生活好些年,在两人骨子里却依然是三里堡的心态——这个大棚之前的地还是两人开垦出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两人不知道米哈伊尔的身份,如果郑富贵和杜小妹还在国内,这会儿可能真的不知道米哈伊尔是干啥的,最多记住他是苏维埃人就算关注时政新闻了。
可随着之前杜成山去苏维埃教人种大棚,米哈伊尔率领代表团到了伦敦,早已熟练英语的两人便从媒体报道上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列颠对于这次出访给与了极高的规格,铁娘子亲自出马招待,令人想要忽视都很难。
好在,由于郑建国实在太能折腾,郑富贵和杜小妹这些年围着地球转了好几圈,到了这会儿人也算见多识广没有太过惶恐。
再加上米哈伊尔圆圆的脸上挂着亲切微笑,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个亲切的长者,于是两口子没多大会便熟络不少:“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您的。”
瓦芙娜飞快的翻译给了米哈伊尔,他便笑着点了点头,旁边的郑建国正打算让大约翰安排时,就听米哈伊尔又说了些什么,瓦芙娜跟着翻译道:“按照中国的传统,我会给你们送些鱼子酱和伏特加,还请你们不要推辞,并且欢迎你们全家到莫斯科旅游,到时我会在家里招待你们。”
“——”
心头一跳,郑建国便见老爹和老娘转头看来,明白这是两人把握不准能不能去时,当即迎着米哈伊尔的目光道:“非常感谢,我想以后会有机会的。”
“(%¥……¥)。”
面带微笑的米哈伊尔点点头,冲着郑建国伸出了手,而就在他探手握住的时候,旁边瓦芙娜飞快翻译道:“那我们就告辞了,再见。”
“再见。”
郑建国说过后松开手,米哈伊尔便冲着郑富贵两口子笑笑,转身带着人呼呼啦啦的出了温室大棚,顶着依旧漫天的飘雪钻进车里,挥了挥手后飞快远去。
杜小妹飞快开口道:“菜还没摘了。”
“这是领导的客气话。”
郑富贵一副明白人似的解释了句,郑建国却没插话的看向身后拿着个呢子大衣的大约翰,开口道:“你让人摘些菜赶快送到大使馆,顺便把监控录像备出两份,一份给我一份找人分析下。”
“是,先生。”
大约翰将大衣给郑建国批上,接着开口道:“Madam们正在担心您。”
“我知道。”
郑建国眨了眨眼后看向爹娘,郑富贵和杜小妹齐齐开口道:“你不会犯错误吧?”
“不会,我只是个科学家,能犯什么错误?”
郑建国装作不在意的笑着说到,只不过当他安抚过两位老人转身上了车,面上的微笑飞快敛去,目前可能碍于他的身份,以及米哈伊尔的身份,不会有人过来就这个事儿找麻烦,可当米哈伊尔更进一步呢?
曾经,郑建国是想着怎么搭上这条线,毕竟投资要投潜力股,并且还要在对方没有上位时投资才行,这样才能在对方成功后获得最大的收益。
然而,现实是当真的搭上了线,郑建国陡然感觉到了阵危机,这不单是指苏美英等国注意自己后带来的危机,还有来自于国内的,源头则是他上了米哈伊尔的车,并在车上独处了几分钟的时间。
你们在这段时间里谈了啥?
之前挂那个大使馆的电话,郑建国的底气是仗着这边有录像,到时候直接交给上面就可以,可他没想到米哈伊尔会邀请他一同乘车,而自己表示善意也没有拒绝。
现在回想,这应该是米哈伊尔刻意为之,毕竟郑建国在城堡里的安防措施,早已被不列颠的各个记者们试探过,四年下来单单因非法入侵领地被起诉的就有十几个,还不能保证这些人中有没有KGB的情报人员。
于是可以猜测米哈伊尔不进城堡,首要目的应该是不想被监控到和自己的沟通过程,这点从其在车上说的话里判断出来。
虽然,只是邀请郑建国去搞土地承包,这却透露出了极为重要的重大信号——米哈伊尔对国内农业已经丧失了信心!
众所周知苏维埃的粮食不够吃,这是他们早在十年前就满世界买粮食的行为,暴露出的其农业方面重大问题,到现在这个事儿已经传遍了全世界。
所以乍一看这个消息,好似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全世界都知道了,你现在说出来,也只是佐证了大家的猜测,承认了这个事实。
然而事实是,说出这个消息的是米哈伊尔,苏维埃目前负责农业工作的总负责人,他亲口说出便代表着从上到下失去了信心。
这从表面上看好似是个废话,十几年都不行了,不说历任负责农业方面工作的,便是其他不负责这个工作的老百姓,也能看出这个信心就是玩笑。
可随着米哈伊尔亲口说出,以及提到的对共和国农业关注,郑建国便敏锐的察觉到了他这么说的目的——改革!
果然,米哈伊尔后面便直接坐实了他的这个猜测,否决了之前大棚种植技术的交易,直接同意郑建国之前的承包大棚建议,更随后抛出了承包土地种粮食的大包干意图——都是共和国走的路子。
而且,米哈伊尔同意的这个承包温室大棚切入点,要比共和国的小岗村大包干还要好,因为在目前苏维埃的农业体系里,压根就没有搞温室大棚的。
这就保证了郑建国去搞,不会触及到现有的既得利益者利益,也就把最大的反对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如果反对声真的太大米哈伊尔撑不住,也完全可以撕毁这个承包协议,不外乎赔点钱和个资本家搞坏关系而以。
又不会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纷争!
好吧,这会儿两国关系——
所以,米哈伊尔极可能是接到了国内的汇报,就直接干脆的过来了,因为他这次率领代表团出来,就是想要找破局的办法,现成的机会摆到了面前,换做郑建国自己到了他位置上,也会直接不请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