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接着紧随其后:“郑,这次会议据说你和对面的钱韵嘉都要出席,你会在大会上发言吗——”
第三个嗓门好像是在吼:“郑,有消息说卡米尔带了她的同学们来不列颠过春假——”
第四个倒是不紧不慢的:“郑,听说你当爸爸了?孩子名字起好了吗?你打算让孩子加入不列颠国籍吗?”
第五个显然是个不列颠的记者:“郑建国GBE,你对曰本首相呼吁美利坚和曰本共同帮助共和国完成现代化有什么看法?”
郑建国目光在几人面上扫过,指了第二个发问的记者道:“由于PCR技术的主要研发是由陶野和钱韵嘉完成,特别是陶野在从整个项目初期便参与了整个过程,所以这次会议上将会由她做报告,下面第二个问题。”
“郑,你打算让孩子加入不列颠国籍吗?”
“哦,你有加入不列颠的想法吗?”
“郑建国GBE,你对曰本首相呼吁美利坚和曰本共同帮助共和国完成现代化,有什么看法?”
“郑,卡米尔和你的孩子见面了吗?”
随着郑建国的声音落下,面前剩下的记者们也都纷纷问出了想要问的核心,他也就冲着第四个记者指了下,开口道:“是的,她们已经见过面了——”
“哦,她们?郑,你有了个女儿吗?”
“郑建国GBE——”
“郑,你会让孩子回国吗?”
听到记者们的追问,郑建国才醒悟到自己的词是用错了,当即开口道:“不,是个男孩,由于涉及到他的隐私问题,再多的我就不方便透露了,三个问题结束,大家再见。”
点了点头转身进了饭店,郑建国便见叶敏德已经带着陶野和钱韵嘉站在不远处,只是在钱韵嘉旁边还有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模样普通倒是穿的比较时尚。
不过郑建国也就是扫了眼,便冲着叶敏德开口道:“老师,哈佛大学那边同意和齐省医学院的交流计划了,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将医学院建成大学——”
扫了眼周围被保镖们隔开了的人群有不少人看来,叶敏德转头看了看身后道:“这边人多眼杂,咱们去会场里说。”
于是郑建国跟着叶敏德几人到了会场里,虽然这场会议设置的地区为欧洲,可像他这样被邀请以及主动联系出席的人数还是不少,以至于主办方是找了个足足容纳千人的会场。
等到郑建国几人进了已经有不少人的会场后,叶敏德是径直领了他向前面几排走去,边走边说道:“早上我和建义通电话的时候他给我说过了,只是我感觉你的想法有点想当然。
齐省医学类学校虽然不少,可筹建个像首都医科大学那样的师资规模还有些欠缺,确切的说是你立意虽然够高,可眼界的宽度还有所不足。
以前虽然全国各省地区都有自己的医学院,可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停办的协和,齐省,湘雅,华西四个医学院。
前年协和恢复后还把云辉都给调走了,这点虽然有加强首都医科大学体系建设的目的,而这正能说明大学和医学院的区别。
当然即便是这样,首都医科大学也是比不了哈佛医学院的教学水平,我认为现在完全可以放眼全国,到时候不说别的,你的人脉也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郑建国的嘴角扯了下,他是再次感受到了老人家的目光有多毒辣,当时首都医科大学复建就全国筛了一遍,他是因为出国了没被抓走,而叶敏德则是干脆拒绝了。
现在筹备齐省医科大学,如果再筛一遍下来,怕是其他那两家连家底都不会剩下多少。
只是,叶敏德的话也说明了的,这么做的后果明面上看是能够让国内最有实力的医生们,去通过这个计划学习到全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技术。
而在这之外,郑建国也会通过对齐省医科大学的影响,透过这些医生们和学生们,在未来的卫生领域内建立起庞大的人脉网络。
联想先前是从楚琳口中才知道了周建成去学习的事儿,郑建国陡然发现他的影响力虽然不缺了,可人脉上却像老人说的那样欠缺,当即笑着开口道:“您教育的是,我是有些想当然了。”
第600章 想不到也很正常
眼瞅着郑建国如此坦诚不足,叶敏德也是带着几人到了自己的位置后,冲着他开口道:“你的事儿多,想不到也很正常,实际上还有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里面的仪器设备也都要添置。
这样完成后差不多就是新的医院了,现在的医学技术是离不开这些设备的,而且学生们毕了业到下面——”
叶敏德说的有些多有些絮叨,郑建国却是听着听着有了几分明白。
这会儿国内医疗手段有限,不说动刀的大病除了首都就是魔都,各个省立中心医院都是一瓶子不嘛半瓶子乱晃的状态。
哪怕是最简单的查个血,都要全人工忙上三四天,与麻省总医院的半小时个小时,是差的不止一点半点。
就这还只是最基本的检查,其他的CT什么的全国还没几台,唯一一台核磁共振还是郑建国捐给齐省医学院的,不过这也只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当然,听到这里的郑建国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不说那也是五六年后了,便是分配时也能分到一二线城市里面,医疗设备相对比较完善,也算是有用武之地。”
由于上辈子就是个医生,郑建国对于国内的医改进程比较熟悉,以去年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为开端,明确允许个体开业行医,算是给民营医院开了个口子。
而之所以开这个口子,实际上是在文件批复时就说明是公立医疗的补充,以弥补在城镇乡三级医疗体系之外的空白。
如果不是古堡医院才过了草创阶段没什么人,郑建国是在看到这个文件后,都想在国内开一家私人医院了。
另据郑建国所知,在这个文件批复后医改便陷入了停顿,一直要到九十年代中期才会出现新的动作。
还有足足十五年的时间!
而这个足够长的时间里面,郑建国也不想平白浪费掉,他搞这个大学的初衷还是人才的储备。
好苗子肯定是要送出国深造的,一般的各大医院也不会拒之门外,差点的去二三线城市也不错。
这样等到十几年后,当齐省医科大桃李满天下了,郑建国相信他的人才储备也就完成了。
当然这些肯定不能和叶敏德说,国内这会儿情况还会持续好长时间,那即便是他这个重生者也没办法改变的:“医疗资源本来就是个稀缺资源,您也应该能明白现代医学最伟大的发明不是青霉素,而是现代公共卫生设备,饮用开水和厕所这些——”
叶敏德缓缓的点了下头:“我听说过,19世纪的伦敦就是在建立了这些后,将婴儿的夭折率从二分之一降到了五分之一,还终结了一场霍乱。”
眼瞅着郑建国扯开了话题,叶敏德也就顺着他的话聊了几句扫过旁边的钱韵嘉,便开口道:“建国,这次钱博士过来还有个事儿,皇家学会想邀请她加入到人类基因组计划里。”
扫过面带忐忑的钱韵嘉,郑建国是没费劲儿就能想出这里面的政治味道,便点了点头的扯起个笑道:“欢迎。”
钱韵嘉陡然松了口气:“谢谢!建国!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的。”
曾经,钱韵嘉对于郑建国是有所看轻,认为PCR技术的发明主要功臣就是陶野和叶敏德。
便是自己在这个技术实现的作用都比他要大,而他其间除了提供经济支持外,也就是个简单的机械化想法而以。
之前的幽门螺旋杆菌和原子级石墨层,也都可以简单的归咎为他的观察敏锐,毕竟这两项成果都是现成的“摆在”那里,只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就能拿到的结果。
便是郑建国决定独立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传来,钱韵嘉也只是惊叹于这家伙真不是普通的有钱,壕无人性就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