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温言低调了起来,自己不出面,让工部尚书出头。
工部尚书还高兴自己得了决定权可以收好处,招标商会当天,看到一大群虎视眈眈的人,他才有苦难言,特娘的,是个坑。
当工商署宣布国民银楼需要造国民学堂后,瞬间如水进油锅,工部尚书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要他给个解释。
解释,什么解释,他也是现在才知道还有这附加条件,挨千刀的温言!
也就在这时,礼部公告发布了三年学堂制度,连环套开始,皇商得行善。
只给赚钱不给做事,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
这一举,彻底打响了温言在朝为官的手段,全被套了进去。
早朝上,女帝状似不经意提问温言,有无取好国民银楼的名号,温言说没有,请女帝赐名。
女帝稍顿后,顺畅的报出建元,万通,景兴,永荣。
“谢陛下赐名。”
温言面上绷直,瞧不出一丝和女帝唱戏的神情。
都御赐名了,那还和原本的商号有何关系,和国有有何差。
谢云和周浔之眼神剐着温言,就是沈确也瞪着她,说一藏一。
温言面上保持着正经,看吧看吧,目光烧不死人。
一散朝,眼见几个人就要来找她算账,黄公公来给她解围,召她去御书房。
温言非常可恶的笑了出来。
“各位大人,本官先走一步了,可不能叫陛下等。”
一群人都在暗骂她,小狐狸。
温言在官场得意,但并没有得意忘形,做人还是低调,但是所有人都不再对她掉以轻心,给她起了个绰号,温花语。
花言巧语,最是骗人。
第73章 头号仇人
御赐名的四大国民银楼在各地开始迅速开张起来,每个州的州城为总部银楼,对工商署对接负责。
温言的工部和户部走得一直很近,两部穿一条裤,减部分税来造福当地百姓,很快就批了下来。
原本对温言怨声载道的皇商们,又变了脸,变得感恩戴德起来,工商署要求的学堂,要造得漂亮,吸引优秀夫子学子。
因为有三年毕业生的考核,若是州排名靠前,奖赏大力度减税。
工商署一套又一套,指挥着商人们使劲干。
而景国兵需要全部剪发的军令,也全部传达到各地,就是驻守在燕国的军队,也全部执行。
冷阳收到父亲厚厚的一踏信,里头述了温言的作为,流露出欣赏意,并且改口不再骂他自作主张和温言有孩子。
有冷凌在,温言无论如何都撇不清关系。
接到景国传来的军令,冷阳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出现了笑意,温言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推行了军改,当真行。
见到燕国人短发带来的便利后,景国士兵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全部踊跃剪去。
他们的这一变化,燕国自然知道了。
林有鹿不仅知道这军改是温言推动的,更知道她在景国创起了四大国民银楼,建立以国控的强有效经济秩序,更有新货币银元出现,取代繁琐不变的铜钱碎银。
这银元,连在燕国都出现了,可见国信力。
当景国士兵率先带起统一的圆铜盔帽时,林有鹿才明明白白两国之间的差距。
不说财力,单说这批量的制造能力,燕国就及不上。
不仅仅是将领,而是所有景国兵都带盔帽,直接和其他国家的驻兵有明显区别,国力强盛,就这么体现了出来。
身在燕国的每位景兵都产生了国家的荣耀感。
远在燕国的景国兵是最先得到的,接着才是提供给国内盔帽。
季应祈操练士兵的时候,接到军令,惊讶欣喜直接露在了脸上,当得知每个士兵都可以获得盔帽时,军营沸腾了。
身体受伤,有救回的可能,可脑袋中箭,可就当场一命呜呼了,一直都是只有将领才有盔帽,如今,士兵们也有了,生命得到保护,如何不高兴。
尤其是最危险的步兵们,各个感动的想给温言立长生碑。
经过季应祈宣传,都知道如今的好日子,全部仰仗温大人,以后出头了就去投奔她。
没有人抗拒剪发,只想戴紧这顶盔帽。
军队的层次不齐,有时候可以用外物补足,士兵们的士气一下子提高了起来。
萧家军是很厉害没错,可是现在面对死亡率减少的其他军,它又有几分胜算。
沈衍知道了其他军都收到了新军用品,只有他们东北军迟迟未到,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漏掉。
有没有搞错,温言给了所有其他军,都不给自己相公,结合萧羽蓁上一次的口信,知道温言对他不承认亲事很不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