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把的年纪了咋火气还这么旺盛?不是李刚,对了,那三个村子的人有多少户搬到了百花村?”
许小闲转移了话题,李大爷也没看出个端倪,“昨儿才刚刚统计过,要落户在百花村的而今已有一百六十三户人家共计千来号人,其中以桃园村最多,桃园村基本上全都要搬来百花村,只是房舍还没有建起来,不过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在工地上干活儿了。”
“杜师爷亲自去统计的,官府给的政策是补偿每一户人家一两银子,”
许小闲打断了李大爷的话,眉间一蹙问道:“一两银子够建房子的么?”
“农村那土墙茅草房子不值钱,值钱的是农具,但农具可以带来呀,所以他们搬迁不亏。”
许小闲这才放下心来,又问道:“那三个村子放在哪里?”
“桃园村选在了卧牛岗下,距离百花村也就百来丈距离,牛角沟村选在了北坡,就在少爷你的那片山地之下,也不远,只有李庄稍微远点,他们选在了距离百花村三百丈远的竹林桥。”
许小闲并不知道这三个地方,但最远也不过千米距离,倒是没啥影响。
“他们已经开始准备在这三个地方修建房舍,正在平整地基,王富贵说等房子修好,秋收过后,正好搬过来,那时造纸作坊和少奶奶弄的饴糖作坊也修好了,这样刚好接的上。”
“嗯,”许小闲点了点头,忽然想到了隧道窑这个东西,“新的窑建好了没有?砖瓦烧出来了没有?”
“前两天出了第二窑,成品率比第一窑高了许多,窑匠老炭头说再改良一下进风口,第三窑就能达到少爷您说的水准了。”
许小闲裂开嘴笑了起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在弄了这隧道窑之后他还有些担心,他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够掌握火候,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隧道里运输砖瓦的技术难题,此刻听李大爷一讲,他放下了心来,也有些好奇,改天得去瞧瞧他们是用什么法子解决的。
“你告诉这三个村的族长,所有的房舍,全部采用砖瓦来建,砖瓦由隧道窑提供,免费。”
李大爷愕然的张开了嘴,许小闲又道:“百花村也一样,等农闲时候,将你们那些土墙房子全部推到重建!”
“这建房子有讲究,少爷这两天画几张小青瓦房的图纸出来,按照这图纸去修,美观漂亮,咱们百花村会焕然一新,你们也能住上干爽亮堂的房子了。”
“……少爷,这、这可是五百来户人家啊!五百间房,这得用多少砖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