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页(2 / 2)

还有八大望族,都没彻底解决呢!

他怎么能现在消失?

真是被那蠢儿子接二连三的昏庸骚操作给气糊涂了。

于是乎,盛庆帝不再自虐,白天都呆在小佛堂休养生息,晚上再出去飘荡,收集一些生前从未接触过的情报。

还能看看人生百态,看见老百姓日渐露出的幸福笑容。

让盛庆帝的心态越发平和。

至于那越来越放飞自我的蠢儿子,盛庆帝都懒得看了。

偶尔有闲暇,就打发时间一样用旁观者的心态去金銮殿看看小皇帝怎么折腾文武百官。

当然,文武百官大多是太后的人,肯定看不惯小皇帝胡来。

以小皇帝的本事,根本无法说赢这些政客。

每次提出什么,想干什么,若是跟太后的理念背道而驰,都会被文武百官驳回。

偶尔能用身份赢得一次半次,想要彻底落实也不太好。

而且,小皇帝没法以身作则,文武百官对他的道德人品都有些不耻。

虽然不好明说,可暗地里劝导也没少。

特别是那些御史,精神一震,好像终于有他们发挥的余地了。

但他们都知道小皇帝刚愎自用,不是个能听当面劝的,就趁各种机会,想办法引经据典,说得各种天花乱坠。

可没把小皇帝烦死。

朝堂不顺,本就让小皇帝越来越生气,明明太后已经离开了,这些大臣还不听他的。

这样的太后,他怎么可能不提防?

虽然理由说得过去,身在那样的位置确实会有很多看似不应该的怀疑。

但盛庆帝知道,小皇帝的点不在于太后揽权,而是生气文武百官没那么听他的。

明明他才是皇帝,手握玉玺,亲政后还有些功绩,文武百官却听太后的。

有些事情即便知道不对,也知道这是昏庸,可小皇帝就要那么做,美其名看文武百官到底效忠于谁?

实际上还不是想跟太后较劲。

盛庆帝最开始还怒其不争,若非当年没得选,这样的儿子怎么都不可能成为继承人的。

后来就佛了,最多讥诮的笑了笑。

都是当父亲的人,还是那么幼稚。

没点本事却非要跟太后杠,自以为了不起得很。

盛庆帝看得清楚,一切都是皇帝自己先入为主的认为,文武百官根本没有接到太后的命令。

相反,太后的意思是让所有人都配合皇帝。

倒也不是太后有多在乎儿子,而是有些事情,需要置之死的而后生。

她在的时候,很多毒瘤藏得太深,不触发她很难搞。

若是皇帝折腾能将问题摆在明面上来也是一件功劳。

--

最新小说: 王婿 小可怜被豪门大佬收留后 真爱闹双胞(简体) 安静的敌人 从芝诺龟开始 路的期盼 重生之玩表人生 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 待从前 夫郎家的抠门赘婿[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