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和:嗯。
哎,对了,叶未歇想起邻居的事,就道,我今天在学校看到张爷爷了,他是他们学校的教授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4章 租厂房
叶未歇情绪来得快, 去得也快,没两天就忘了被退稿的事,然后在之前选出来的杂志社里重新选了一家投稿。
不过这次选的杂志社体量比较小, 发行量相对应的也不大。
所以叶未歇寄信时还在想, 要是这次也被拒了, 他就让他家小清和去把这家杂志社买下来,看他还拒不拒稿了?
当然, 只是想想而已,他还没那么霸总,一言不合就搞收购。
大学生活就是上课下课, 看书学习吃饭, 日子过得平静, 一晃眼就到了周五。
这天,吃过饭后,叶未歇依旧和苏小明一起回宿舍午休。
只是刚进门, 叶未歇就发现这天的宿舍气氛和前几天全然不同, 大家都很兴奋的样子。
发生什么事了?叶未歇问正眉飞色舞和韦远说着什么的张飞。
苏小明也好奇的看了过去。
张飞听到问话, 转过头来笑道:未歇小明你们还不知道吧?学生会和社团马上就要开始招新了。
苏小明一听,眼睛蹭一下就亮了,真的?
他早就听说F大有武术社了, 他要报名, 到时候可以学武术。
是啊,张飞也高兴, 乐呵道,通知已经贴到布告栏里了, 时间就在后天, 到时候大家都可以去看看。
苏小明一把拉住张飞的手臂问:都有什么社团?
那可多了, 张飞一连报了好几个。
其中就有苏小明心心念念的武术社。
所以张飞问明天要不要一起时,苏小明猛点头,好啊好啊。
说完想到什么,他马上转头去找叶未歇,道:未歇,明天一起去,你想报什么社团?
叶未歇把书包放到上铺,闻言道:我吗?
对。苏小明问,有想过报什么社团吗?
叶未歇歪头想了下,说:我应该哪个都不参加。
啊?
苏小明和其他人闻言都愣了,为什么?
没时间。叶未歇笑说。
他现在只忙画画都有点忙不过来,更不用说曼丽衣品马上就要开业,还有工厂也在筹备中,到时候只能压缩在学校的时间。
所以社团什么的,只能算了,何况他也的确是没什么兴趣。
苏小明想说怎么没时间,转念一想叶未歇的家庭情况,也就不追问了。
其他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对面的徐长威却是翻了个白眼,心道,没时间?谁知道叶未歇这个乡巴佬要去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千万别被他查到什么,不然
徐长威冷笑,他一定不会放过他。
苏小明很快转移话题,转去问其他人准备报什么社团。
管强性子腼腆,直言说他不参加社团,张飞则是早就看好了篮球社和吉他社。而韦远和林子胜是外语专业的,不出意外的话都会去报外语社。
不过听说要口语好的。韦远有些担忧道,我的口语很差,所以也不知道能不能选上。
我也一样。林子胜也有一样的担忧。
他和韦远都是农村出来的,老师的教学水平就不怎么样,所以学英语全靠死记硬背,很多单词的发音都不准确,更不用说口语了。
多练练就好了。张飞安慰说。
苏小明想了想,道:要不你们抓紧时间练一段自我介绍?到时候就用这一段去面试,等进社团了,再和其他人好好学。
韦远有些迟疑,这样可以吗?
有什么不可以的?苏小明顶着一张圆脸说,又没说不能提前演练。
张飞也觉得可行。
韦远想了下,看向林子胜道:我们试试?
林子胜点头,可以。
事情宜早不宜迟,俩人下了决定后,很快凑一起商量怎么说比较好。
能考上F大,两人的文化水平自是不低,所以写起自我介绍来也不是难事。
问题出在口语上。
两人才试着说了两句,就被一声嗤笑声给打断了,徐长威面带鄙夷道:interview的发音是t?不是d?,懂不懂啊?还有,你们说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说完还炫技似的说了几句自我介绍。
最后还不忘寒碜了韦远和林子胜几句,外语社要是招你们进去,还不得把其他人气死?
这话就过了,连张飞都蹙起了眉头。
而韦远和林子胜则被说得满脸涨红,但两人来自小地方,都是不争不抢,逆来顺受的性子,被说了也不敢反抗。
苏小明想帮忙,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帮才好,他也怕自己哪句没说好,再扎在韦远和林子胜身上。
就在这时,叶未歇突然笑了一声,说:opportunity的发音是ɑ:p?r,不是apo,还有你刚刚的句子,是I would like to,而不是I can to,前者有将会的意思,后者是会,词不达意。
所以,整段话应该是,good morning,my name is
流利的英语出口,宿舍里的所有人都被镇住。
而尴尬的人也换了个个,由原先的韦远和林子胜换成了徐长威。
徐长威很想反驳说叶未歇说的不对,但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对方说的有哪里不对,最后这口气只能堵在他心头,上不去下不来。
差点没把他憋死。
韦远和林子胜看向叶未歇的眼神里已经满是崇拜。
他们是真的没想到有人能说得那么好,比他们班里,据说是和洋人学过的同学都要好。
苏小明也已经露出了星星眼,他是发现了,叶未歇是真的厉害,妥妥的学霸级人物。
他这么想,也这么说了,未歇,你好厉害啊。
也还好。叶未歇谦虚道。
他说完后没忍住在心里懊恼了一下,他其实不是个爱炫的人,但眼看徐长威把韦远和林子胜的自信心都快打击没了,他就没忍住出了声。
农家子弟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别给整出什么心理阴影来了,到时候再不敢开口,那就是罪过。
何况这俩还是外语专业的。
而一旁的赵涵却是若有所思,他觉得他是越来越看不懂叶未歇这个人了。
对方说他来自农村,却用着BB机,进出每次消费都要几十块的西餐厅,还有这一口地道的英语,他敢肯定,就是他那个去留过学的小叔都没有叶未歇说的流利。
简直是充满了违和感。
未歇,你口语是怎么学的?韦远眼含期待的问道。
据他所知,叶未歇也是来自农村,那他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和对方一样,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
叶未歇道:没什么技巧,就是多说多听。
当初他学的时候脸皮可厚了,只要有时间就往留学生那边凑。
刚开始时也说不好,发音更是奇怪,被人笑了不少次,但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
他想了下,道:其实口语就像我们学说话一样,说多了,形成了语言系统后,自然就会了,至于读音的问题,需要自己跟着磁带去一个个纠正,所以多听多说就好了。
多听多说,大家都懂,但也得有条件才行。
韦远和林子胜面上都有些尴尬,他们的生活费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根本买不起录音机和磁带,但人家也是好心的给了建议。
他们感激的道了谢。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台录音机。
不客气。叶未歇笑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