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察觉到梁施芊对婚事隐隐的排斥,也不愿意逼她。
梁施芊迎着他纵容的目光,心结忽然就放下了。
她已经不是之前需要婚事改变命运的闺阁小姐了,饶是退一万步讲,所遇非人,凭她的官位,以及在海外的资产,也足够她活得滋润了。
当然,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梁施芊收回视线,禀告此次出海的收获。
陛下所寻的植物,微臣在南洋发现了相似的,距土著说,来自大洋彼岸,更远的东方。
梁施芊大致描述了此物的特点,正好对上了红薯。
叶敛很惊喜,此物在何处?
梁施芊呈上一节枯黄的枝茎,其貌不扬,甚至跟一节麻绳长得一样。
南洋岛民禁止此物外传,微臣无奈将茎晒干,与穿上缆绳编在一起,涂上厚厚的泥巴,才侥幸带回。梁施芊解释道。
船队原本想收买岛上的土著,带回一些果实,谁料对方油盐不进。
若不是看在船队装备齐全,不好惹的份上,岛上人说不准连他们的船都要扣下。
尽管茎叶都已经干枯,叶敛还是认了出来。
这便是红薯藤。
无碍,这茎应该还能用。叶敛安慰道。
何钦紧急地被召进宫,领回去一个艰难的任务。
叶瑁:父皇这有什么大用处吗?
此物为红薯藤,不惧土地贫旱,最关键的是产量极高。
大周近些年无战事,安稳发展,加上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人口飙升。
繁华的江南、汴梁等地,人口聚集,已经是人满为患。
地少人多,粮价上升,便会产生流民问题。
叶敛本意是想要多出来的劳动力流向商业,但即便如此粮食问题依旧要解决。
占城稻和双季稻,精耕细作,挑选良种是一方面。
高产作物的引进是另一方面。
红薯土豆能够亩产千斤,这是水稻轻易无法达到的产量。
叶瑁的反应很快,儿臣想要参与红薯的种植。
如此利民之物,若能适应大周的土地,朝廷一定会大力推广。
她想要为父皇分忧。
农是国之本,但新种的引进种植过程繁琐,你要做好准备,不能半途而废。叶敛提醒道。
何钦虽然擅长农事,红薯也好养活,但过程的辛苦依旧免不了。
看何钦晒得黝黑的脸和脖子就能看出,下地绝对不轻巧。
叶瑁没有被叶敛的话吓住,坚定道,儿臣明白,愿意前往。
叶敛很欣慰。
无论他,还是钟离熙,都已经为女儿铺好了路。
平庸的君主从古至今不少,但女子为帝本就惹人非议,若是再才智功绩平平,难免会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钟离熙要修书。
叶敛也想借高产作物,将女儿送到皇太女的位置。
但一向聪慧的叶瑁早就看出了父母的用意,父皇母后为臣做的打算,儿臣心中感激,但作为您和母后的孩子,我的东西我自己拿。
叶瑁有自己的骄傲。
她的父皇母后万民敬仰,她身为女儿,理应长江后浪推前浪。
朝臣的认可,抑或是皇太女之位,她要天下人心服口服。
女儿的志气,叶敛和钟离熙只有支持的份。
所以叶敛这才暂且按下立皇太女的圣旨。
叶瑁跟着何钦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培育出一大批红薯藤。
红薯的产量不负众望,达到了惊人的近百石!
虽然后世红薯甚至能亩产三四千斤,但这是建立在发达的制种和化肥农药的基础上。
如此原始的品种能亩产千斤,已经是天大的好事。
不要忘了,现在大周富庶的土地,水稻的亩产也才六七石。
如此一对比,产量已经是翻了十倍。
第一批红薯开刨时,何钦都傻了眼。
雇佣而来的农户,听说了亩产后,连工钱都不要了,只求一小节红薯藤。
现场乱糟糟的,挤在未收获的土地跟前,老农甚至跪地直喊老天开眼。
还是叶瑁主持大局,安抚百姓道,这些红薯藤都会发给百姓,朝廷会派人教导大家如何种植。
何钦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公主殿下,圣上亲女,定然不会少了大家。
众人这才罢休。
朝臣也被红薯的产量惊呆了。
亩产百石,岂不是一亩地就足够养活一家了。
叶敛为推广红薯,特意命尚食局做了红薯宴。
煎炒烹炸,样样俱全。
如此高的产量,朝臣已经做好它和占城稻一样,需要牺牲口感换得产量。
超出众人预料的是,红薯不仅不难吃,甚至称得上美味,还带有一丝甜味。
就是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为满足口腹之欲,这红薯都能种。
更何况它的产量一亩更比十亩强。
如今红薯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推广势在必行。
一事不烦二主。
红薯的推广,叶敛依旧交给了叶瑁。
趁你现在有机会,在大周的大好河山好好走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叶敛拍拍叶瑁的肩膀。
自叶瑁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叶敛在采纳的同时,并没有掩藏她的功绩。
是以民间对这位大公主并不陌生。
但叶瑁却是出生以后,一直留在大都。
叶敛早就在她幼时,选了武师教她武功,加上他量身定做的炼体之术,叶瑁的身手已经是寻常壮汉近身不得。
加上暗卫保护,叶敛这才放心她远游。
叶瑁很是惊喜,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认真感悟,争取早日为父皇分忧。
叶敛笑而不语。
很快就会有这一天的。
叶瑁离开大都,推广红薯。
她小小年纪就出去游历,你也不担心出事。钟离熙担忧道。
叶敛:她的身手你该清楚,我也安排了暗卫跟着。
暗卫每到一处,便通过邮传系统给大都送信。
钟离熙这才放心。
叶敛和钟离熙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二人世界。
两人将大都重新玩了个遍。
可惜不能离大都太远。钟离熙有些遗憾。
附近的好去处,他们都去过了。
叶敛劝她,再等几年,等瑁儿接手皇位,我们也四处游历。
女子十五岁及笄,就是个大人了。
也该给他分忧了。
第127章 地动
益州地动。
钦天监和子夜的消息一同而来。
地动属地壳运动,凭大周现今的科技水平想要预测是天方夜谭。
但钦天监也有自己的方法。
地动仪,能够在地动后得知是那个方向的震动。
钦天监如今知道的也不过是西南方向极有可能地动。
但子夜却将确切的位置告诉了叶敛。
正是益州。
朝中人心惶惶。
古人不知地动的科学原理,往往寄托于神灵。
皇帝又名天子,君权神授为的是抬高皇权。
但凡事有利有弊。
天人感应,君主有过错,上天也会降下惩罚。
益州地动,暗指的不正是陛下失德。
叶敛对写罪己诏倒没有什么不愿意,只要能安定民心,区区一份诏书而已。
他担心的是益州百姓。
益州位于地震带,地动频繁剧烈,这场地动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经过急邮八百里加急,益州的情况送到了大都。
叶敛看到这封奏折,不知是喜是怒。
益州的受灾情况没有想象的严重,当地有人提前察觉出异常,让大部分益州百姓撤出了家中,保全了性命。
原因正是叶瑁在益州。
是她提前得知地动后,用了皇家的身份,强迫益州的官员下令撤离。
益州人员安全,但房屋悉数倒塌,百姓不安,灾后的重建和人心安定都需要儿臣。
这封加急的奏折,正是叶瑁所写。
叶敛的呼吸重了几分。
身为父亲,他自然看重女儿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