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今日不就是和圣上一起验收成果的,当然要得意。
幽州地广人稀,朝廷规定,无主荒地任由耕种,前三年不收赋税。
占城稻耐旱耐贫,易生长,随手洒下,不用多管就能长成。
在幽州显然发挥了更大的用处。
江南繁华,经济发达,可同样地狭人稠,没有这么多空地种占城稻。
叶敛拔下一株稻穗,鼓鼓囊囊的,没有空穗,产量如何?
老农眼中都是喜意,饶是尽力压制,依旧是泄露出来,亩产三石有余。
三石有余,叶敛在心中换算成斤,也就是差不多二百斤。
亩产二百斤和后世动则千斤的超级水稻比自然是不值一提,但莫忘记大周如今的亩产。
江南富庶的肥沃水田可亩产六至七石,北方稍差,大约在五石左右。
占城稻不用精耕细作,洒在荒地上便能生长,随种随收,这多出来的粮食差不多都是白得的。
哪怕碰上旱灾,单凭占城稻便能度过难关。
钟离微等人都被这出奇的产量惊到。
这占城稻产量如此之高。
钟离微不由得简单算了一下,占城稻成熟快,七十天成熟,幽州尚且可以种植一季,更何况江南两广。
岂非可以一年两种、三种。
如此算下来贫瘠土地亩产也不比肥田低。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众人这才货真价实地感受到占城稻到底有多重要。
当然,钟离微很快冷静下来。
贫瘠的土地肯定不能一直耕作,肯定要休耕。
可即便如此,占城稻的作用依旧不可小觑。
在场众人皆是心潮澎拜。
此情此景,竟让他们这些混迹官场多年的老人想到了初入官场的日子。
只要不是天生的乱臣贼子,谁愿意生活在乱世。
乱世身不由己,饶是他们薄有家产,在战祸面前也是一样,
寒窗苦读,入朝为官,他们当初也是有着为生民立命,开盛世太平的抱负。
现如今看到这沉甸甸的稻穗,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叶敛的心情也不错。
太平盛世,百姓的生活才好过。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就是这个意思。
叶敛继位以来,接连免除天下赋税,休养生息,大周这才缓过气来。
饶是如此,平民百姓依旧是一日两餐,省吃俭用,
可想而知,先帝时繁重的赋税、岁币,频繁的天灾下,百姓生活是何等困苦。
今日便用这占城稻做饭,朕与诸位大人好好尝一尝。叶敛欣慰道。
老农憨厚笑着称是。
和糯米和粳米不同,占城稻的稻米属于一种灿米,直链淀粉较多时,煮好的米饭米粒较硬,没有黏性,本身也缺乏香气。
后世人可能会有人喜爱硬硬的米饭,但对大周人来说,显然更加习惯于有弹性和黏性的糯米和粳米。
占城稻的口感逊色于普通稻米,注定价格会低。
不过农家不讲究,干饭已经是很好的饭食,灾荒年间啃食树皮都有,占城稻作为果腹之物已经是合格。
叶敛的口腹之欲不重,吃的时候不忘评价。
总之,大有可为。
众位大臣府中不缺粳米,自然尝出口感的差别。
但圣上都能吃下,他们又如何不能。
最终每人都吃得干干净净。
抛却口感,占城稻绝对是利民之物,可到底是从林邑取回的稻种。
知名度不够,难以推广。
叶敛敲这桌子看向诸位大臣,心中有了主意。
朕听闻诸位大才,今日也算出游,既是一品占城稻,诸位大人不妨赋诗赋词一首,结合成册,刊行大周。
有什么比这些人打广告更好用。
妥妥的软文广告。
就拿钟离微来说,钟相在大周上下的名气绝对是顶流,无数学子仰慕。
朝中大臣亲自赋诗赞颂。
他们的追随者岂能不支持,如此,占城稻不就推广了。
天下好早日实现一日三餐。
第101章 人心
转眼两年时间一闪而过。
凤仪殿,晴儿指挥着满殿的宫女太监收拾行囊。
娘娘的衣服首饰不用全带,带些轻省的便是。
这些书册账本全部带走。
大件嫁妆先留在宫里
宫女太监手脚麻利。
晴儿转头见自家小姐回来,上前几步接过东西,娘娘,福寿殿刚刚派人过来,说太后找。
钟离熙看着已经收拾得差不多的凤仪殿,这便过去。
晴儿忙帮着自家小姐梳妆换衣。
娘娘今日又去了织造局?不然也不会如此打扮。
钟离熙不舍道,还是放心不下。
娘娘就是太爱操心,织造局的棉布远销海外,物美价廉,臣在宫中都知道。
晴儿如今也是有品级的女官,正五品承旨,越发有模有样,人也越发沉稳。
钟离熙笑道,你的消息灵通,自然什么都知道。
哪有?晴儿反驳。
自家小姐擅经营,背景上织造局有宫廷撑腰,技术上还有科院的支持,加之朝廷支持海贸,不光东部沿海的市舶司扩大了几倍,就连西南都开辟了海路。
天时地利人和,织造局早不可同日而语。
在林邑等西南诸国,大周的棉布丝绸可是最受欢迎不过。
如今的汴梁,小型纺织工场遍地开花,都是自家小姐潜心经营的成果。
晴儿为钟离熙簪上一支凤簪,骄傲道,娘娘不知是多少人家的主家。
两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已经足够汴梁百姓习惯女子做工,自食其力。
古人虽然不懂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但知道银钱傍身,底气足。
经验丰富,手脚麻利的女织工,月钱不比男人少,甚至能够养家糊口。
朝廷在大都站住脚,汴梁的风采却不减往日。
往日漕运的水道没有被废弃,相反将汴梁打造成四通八达的中心城市。
官道、直道、河运和海运,让汴梁北连大都,南接两广,西通川滇,东达松江。
迎来送往之际,盘活了汴梁。
不光男子不缺活计,女工更是供不应求。
白花花的银子就在眼前,就连往常觉得女孩是赔钱货的乡下都不自觉换了态度。
毕竟古代养孩子本就粗糙,女孩养几年,送入城里做工,日后说不定一年就赚回来了。
更不要说为了彩礼这点蝇头小利,早早将女儿许出去。
太医院联合科院研究常用药,钟离熙时常关心,知道了女子太早成婚生育对身体有损害,生下的孩子也易夭折。
织造局能带来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也是她在推动。
相比两年前,汴梁更多的是都城所带来的光芒,也就是所谓的政治中心城市。
如今的汴梁,纵然还是两都之一,经济中心的优势却是后来居上。
钟离熙亲眼看着汴梁蜕变成如今的模样,怎么可能舍得。
晴儿眨眨眼,小姐舍不得汴梁,就能舍得陛下?
大都的信件最近来得格外勤呢?晴儿笑。
陛下虽然没有催促,但这隔日一封信的架势,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这信件如此频繁,还要多亏了陛下广建的邮政驿站,否则这信件可不能如此及时。
钟离熙忍下羞涩,戳戳晴儿的胳膊,就你促狭,那些宫女太监若知道你是这般模样,看还愿不愿意被你管着。
晴儿不受威胁,臣这是恩威并施,和娘娘学的。
钟离熙站起身,汴梁已经不需要我指手画脚了。
陛下在信中的劝告有道理,未来的长远发展,还要她放开保护的手。
大都需要娘娘。晴儿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