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人身穿清水蓝纱凸花锦裙,披了一件大氅,随意绾起了头发,首饰也只有寥寥数件。
虽然素淡,但青春四溢的年纪,只是稍作打扮就足够漂亮了。
可惜叶敛是不懂欣赏的。
圣上的眼中并没有我。梁施芊想,费尽心思的打扮算是白费了。
至此她是真的断了入宫的念头。
叶敛见她似乎有些沮丧,难得开口安慰,女官一事不会拖很久,若有心可先去抚孤院帮崇宁长公主,或去织造局找钟尚宫。
难得莱国公府嫡女想得清楚,叶敛很是高兴。
织造局?听到钟离熙的名字,梁施芊不由得关注。
叶敛只当她是好奇,织造局类似抚孤院,是为女子提供些许生计。
先前受流言影响,织造局的工作暂时停摆。
但自他立钟离熙为皇后以后,织造局又炙手可热起来。
叶敛没有太关注,但应该是进展顺利。
梁施芊闻言心中有股奇异的郁卒。
无论抚孤院,还是织造局,都和钟离熙由脱不开的关系。
圣上莫不是因此才对钟离熙另眼相待。
梁施芊瞧着眼前的圣上,明明还未及弱冠,却看不出丝毫的少年稚气,澄澈雅致,风度翩翩,还有这世间最令人着迷的权力。
圣上的条件就是放到普通官家都堪为良婿,也难怪各家贵女趋之若鹜。
这其中就包括她。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心。
提高女子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叶敛一直这样告诉自己。
最起码大周的礼教还没到变态的地步。
叶敛回去后,心情恢复了平静,将请求朝庭嘉奖贞洁烈女贞节牌坊的奏折留中不发。
继钟离熙后,可能会出现第二位女官,这不正意味着他的功夫没有白费。
民间受生计之苦,女子被迫离开家门,对再嫁和离等事不太看重,毕竟多少穷人连妻子都娶不到,很难太在意贞洁一说。
富贵人家的规矩就更多些,看重名声。
这贞洁牌坊不就是章宁路的豪族办出来的事。
借女子成全家族的名声。
梁施芊的心思或许不如钟离熙纯粹,但叶敛反而更高兴。
有功利心没有错。
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仅凭一腔热血很难坚持。
利益是更好的催化剂。
当女子意识到另一条路不比嫁人差时,才是真正的觉醒。
历史总是波浪前进的。叶敛想,所以理学拥趸者死灰复燃。
他要做的就是将死灰扬了,省的接着祸害人。
随着西秦的康纳公主和北燕的洛湖公主来汴梁,朝廷也到了封印的时候。
封印意味着朝堂停止办公,叶敛终于能从政务中透口气。
年后摊丁入亩、海运、女官、立后等事宜,叶敛不用想都知道会多麻烦。
然而就有人看不得他清闲。
叶敛遗憾地将手中的话本放下。
不愧是他花了大价钱请人写的话本,精彩程度和质量比市面上的大路货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
叶敛将话本往袖中一塞,等着不速之客的到来。
熟练程度看得子夜忍不住吐槽,宿主都有闲心出钱让人写话本,哪里像是政务繁忙的样子。
可怜钟相,赔了自己不成,连女儿都赔进去了。
宿主心黑不解释。
叶敛挑眉蛇打三寸,你是不是想减减肥?
他这能是心黑,明明是知人善任。
子夜闭上嘴。
狠心的宿主,它人工智能哪里用得上减肥,就知道克扣它的伙食。
等钟离熙进宫
子夜哼哼两声,看宿主还能不能威胁它。
叶敛懒得搭理人工智障子夜,你去把袁崇的问题回答了。
真是闲的。
科院已经走上独立发展的队伍,尤其姜师傅不知从哪里寻得了旧人,很是丰富了科院的人才储备。
因此,需要叶敛回答的问题也不少。
正好交给子夜了。
将子夜打发走,叶敛敲了敲桌案。
不速之客是原身的生父,仪王。
按照原本的世界脉络,原主和太后闹翻后,仪王渔翁得利,获得了皇考的称号。
若非汴梁国破,日后去世可能还要加上太上皇尊号。
无论国破后如何,可以说很是得意了一段时间。
哪里像现在缩着尾巴。
叶敛倒是好奇仪王找自己干嘛。
他的态度难道还不明显?
仪王年过半百,加上沉迷酒色的习性,已经发了福,仅能依稀从眉眼间看出些许皇室的好基因。
叶敛摆手免了他的行礼,皇叔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第71章 专卖
仪王没敢免去礼数,坚持行完了礼。
叶敛好以闲暇德看原身这个便宜父王,手脚拘束不知道放在哪的模样。
这么心虚,怕是所图不小啊。
皇叔有话直说罢。
叶敛也懒得听这些尴尬的寒暄。
原身十岁入宫,和仪王府的感情寥落,实在没有必要追忆往昔。
仪王讪讪住嘴,心中一阵羞恼。
年后陛下的娶亲,按照礼制要先聘四妃
叶敛发现后宫真是一个香饽饽,就连仪王都要掺上一脚。
他可不是原身缺少父爱,继位后和仪王联络父子感情,
那么仪王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劝动他呢?
很显然仪王的胆子不大。
叶敛只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他的声音就越来越小。
仪王心中将苏家骂了一万遍。
他就知道圣上是个冷清的,不然也不会在登基后,半分不给自己这个生父体面。
仪王既是心虚自己待圣上幼年的苛待,以及入宫后的冷漠。
又觉得自己是圣上生父,圣上不能不重孝,心中矛盾的很。
糊里糊涂收了苏家的好处,不得不来宫中探听风声。
同时也是探探圣上的态度。
自己的儿子是皇帝,他这个生父过的也太憋屈了。
仪王很是不忿,那点子亲王的俸禄顶什么用。
圣上连个实缺都想不到仪王府。
礼不可废,绵延子嗣于圣上大位稳固有益处。仪王硬着头皮说道。
叶敛抬眼,皇叔是有推荐的人选不成?
仪王的动作一僵,吞吞吐吐,微臣和朝臣来往不多,哪里有合适的人选。
他倒是想给圣上送个贴心人,可惜没有合适的。
仪王府的莺莺燕燕不少,却都是身份上不得台面的。
仪王共有两任王妃。
第一位王妃出身勋贵,后辈不成器,已经没落,配不上四妃之位。
圣上的生母是继任仪王妃,出身清贵的翰林学士府。
成婚时,仪王就不太满意这个继王妃,先不提翰林学士也就是四品的文官,如何配得上他这个亲王,就是翰林学士府的寒酸,几乎注定了继王妃的陪嫁不多。
事实也果真如此。
仪王和继王妃的关系平平,待叶敛继位后,仪王因为小心思还找上过翰林学士府,偏偏翰林学士一家都是固执的,重脸面。
他们认为圣上过继到先帝膝下,便于仪王府和他们无关。何况当初圣上在宫中艰难,他们没能帮上忙,现在再凑上去,有攀龙附凤之嫌,拒绝了仪王。
这把仪王气个半死。
仪王才不想把这好事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