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相是真君子。侯老大人回到礼部后,没头没尾地说道。
赵成光这次是真心认同。
不是所有人能忍住这么大的诱惑。
一切从简,这话谁说出来都不容易。
圣人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可世上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多得是慷他人之慨。
就是他们身在钟相的位置,都不能保证说出这些话。
倒是圣上的反应出人意料。
侯老大人一生宦海沉浮,见多了为利益反目成仇的例子。
只盼君臣相和的局面能多维持些时间。侯老大人心想。
对外人,叶敛的性子捉摸不定,完全看心情。
对自己人,就不一样了。
颇有吃软不吃硬的意思。
尤其护短。
钟家父女两个都是他的得力干将,叶敛也不想亏待。
虽然他觉得这么多仪礼麻烦,但要是直接一道圣旨将钟离熙带进宫,确实简单,可也难免上下轻视皇后。
叶敛能想到让太后给钟离熙做脸,自然不会忽视这一点。
大婚势在必行。
否则难免有皇家不满皇后的风言风语。
叶敛有意扶持起女子地位。
有什么比帝后更有领率力。
钟相可曾与钟尚宫商量过?
僵持不下,叶敛率先开口。
钟离微拱手,欣慰道,圣上偏爱,臣等不胜惶恐,此也是小女的意见。
缩减圣上的用度,皇后不变。
这要让朝中大人们知道,他们钟家真是大逆不道了。
只要圣上心中有数,尊重皇后,虚名而已,钟家父女都不在意。
反正两人都知道入宫的目的何在。
叶敛摩挲着杯壁,良久之后道,朕明白了。
从简归从简,但撑腰的目的不能变。
凤辇不要了,皇后和朕同乘。
迎亲使也算了,朕亲自去。
凤仪殿刚刚修整,皇后就跟朕住在太清殿。
帝后成婚,天下同喜,免除大周诸路三层赋税。
叶敛亲自上手,将礼部的惯例改了个天翻地覆。
看的大婚礼仪司上下官员目瞪口呆。
明白了什么叫偏爱。
一开始侯老大人还坚持于理不合,据理力争。
到后面已经争不动了。
圣上都蠲免赋税了。
他是不是该感谢圣上没有太过分,最起码没超过先帝的丧事。
赵成光扶住上官,劝道,大人放宽心,帝后相宜,龙凤呈祥,该是好兆头。
礼部拿着往年的例子找圣上,圣上不听有什么办法。
皇家是最讲规矩又最不讲规矩的。
从春天争论到夏天,还不是要从了圣上的心意。
圣上觉得大婚简办委屈了皇后,要弥补,他们礼部多说什么。
好歹这是立后,不是纳妃。
帝后一体,圣上看重皇后,总比和先帝一样宠妾灭妻要好。
永嘉二年七月,第一批占城稻成熟。
实验证明,即便无人侍弄,占城稻在荒地也能有所收获。
在汴梁,七十天成熟。
有人侍弄的几块田,收成都快赶上普通的稻种。
这稻子顽强的很,不挑地。老农笑呵呵地说道。
他们已经问过管事的,这稻种以后他们都能种。
近些年,老天爷不顺心,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多少人饿死家里。
有了这稻种,在荒地上撒上,碰上灾荒年,好歹勒紧裤腰带能活下去。
叶敛捏起一粒稻米。
占城稻成熟快,口感自然比不上普通稻种,更不要提皇家特供的碧粳米。
但在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在意了。
何况占城稻也是可以改良的。
叶敛垂眸,双手在捣过的的稻米上拂过。
这稻子还要大伯您接着照顾。叶敛开口道。
占城稻是原始的优良稻种。
不是找到就大功告成了。
何况叶敛在某个时空见识到超级水稻,亩产千斤。
与此相比,占城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惜杂交水稻风险太大,几代后效果就不好了,需要每年拨下变种的粮种。
由于大周现有的交通条件,叶敛不得不放下这个念头。
还是慢慢来吧。
老农皮肤黝黑,闻言憨厚一笑,公子不嫌弃我粗手粗脚就行。
管事的给他们的待遇很好,他们很愿意留下来。
我侍弄庄稼侍弄了一辈子,绝对不偷懒。老农拍着胸脯保证。
叶敛看到田边的何钦,对成德使了个眼色。
何钦的农书已经到了收尾的时候,整个科院中属他对农事了解。
叶敛也有意培养。
于是,何钦成了最先知道占城稻存在的人。
何大人觉得这稻种如何?叶敛拍拍手,掸下手上的灰尘。
利在千秋万代。何钦郑重地说道。
叶敛笑了,朕将这稻种交给何大人负责。
朕希望这稻种能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
何钦愣住了。
这稻种的作用不是为了防范天灾吗?
一年两熟,三熟
何钦陷入沉思。
叶敛淡淡道,没有不可能的事,这稻种未找到钱,谁能想到山地也能种水稻。
就看敢不敢钻研了。
朕可以给何大人足够的时间,就看何大人敢不敢接下这个任务。
何钦要真的能完成这个任务,日后前程自不用多提。
不说六部尚书之位,三品的侍郎绝对可以。
日后有一争宰执之力。
要知道朝堂上,四品时一个大坎。
不知多少官员在四品的位置上空耗了一生。
大周百余年的历史上,也就出了钟相这一个奇迹。
更多的官员是用时间熬资历。
寒门子弟朝中无人,一步步都走的艰辛。
何钦自然清楚其中的凶险。
他若不是因为黄河水患,现在还是个七品的小官。
和其他同年一样。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简直闻所未闻。
自然规律是春种秋收,千百年来皆如此。
可风险大,机会也大。
何钦躬身,坚定道,臣遵旨。
叶敛将何钦扶起,似是玩笑,何大人倒是大胆,不觉得朕胡言乱语。
就不怕在这稻种上空耗数年,一无所获。
何钦起身,跟在圣上身后,诚实地说道,是有些怕。
可他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寒门子弟走到现在,就是现在致仕,何钦也别无所求。
微臣家乡县令是七品,微臣承圣上恩典,官位是六品,回到家乡也是衣锦还乡。何钦笑道。
他没有太大的野心。
六品的官位能护得住何家上下。
微臣出身农家,也想为农事尽些许微薄之力。
整理农书是因为此,接下这任务也是因此。
叶敛点头,爱卿一腔热血,既是如此朕也不能亏待。
成德拟旨!
第76章 天作之合
典农中郎将,武官,正六品。
相比何钦之前的都水使者,官职小升了一级。
无功升官,但却无人觉得不合适。
都水使者负责治水,手握实权,大周水旱灾害大大小小,这个职位虽小,却是有油水,还能和圣上直接接触。
而典农一职最初是为解决屯田问题,保证军队的粮草。
大周承平已久,这个职位早就成了虚职。
虽然从六品升为正六品,典农还真比不上都水使者能说得上话。
此调令一出,何家可算是恢复了平静。
这也让何钦松了口气,同年不找状元榜眼,找自己攀关系,着实是让他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