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都成天命所归了,钟相怎么功高震主?
神仙下凡不成。
这也太假了!!
虽然钟离微功高震主同样有挑拨离间的疑点,可皇帝多疑,使得好了依旧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称:遮羞布。
高门还是要脸面的,关键圣上只要不傻,都不会相信。
别再把自己搭进去。
可要让他们收手,却也是不可能。
既然圣上这边不能下手,那就从钟离微自己的软肋出发。
钟离微的软肋,还真不多。
不好美色,原配去世多年,身边一个红颜知己都没有。
美人计,pass!
喜好文雅,最大的爱好是收藏书画,但不强求,两袖清风。
贿赂,pass!
孑然一身,和宗族关系微妙,没扶持过族中子弟,唯一的弟子还落榜了。
结党营私,pass!
为高门出谋划策的幕僚:感觉不太对啊。
越讨论越觉得钟相是个好官怎么办。
放到话本中,他们这妥妥的反派角色。
终于费劲千辛万苦,勉强找到了一个软肋。
钟相千金钟离熙。
女子相夫教子,抛头露面,和钟离微一样不是个安分的。
幕僚听到这话,摸了摸胡子。
他这个主子貌似不太聪明的样子。
无人关注的时候,京城苏家的一位幕僚因家中老母有疾,无奈请辞。
苏家是出名的豪富之家。
汴梁苏家是主脉,入朝为官,江南西路的苏家是支脉,经营商业。
主脉支脉相辅相成。
大周实行盐铁酒专卖,得益于朝廷人脉,苏家掌握大周半数以上的酒庄。
酿酒需要粮食,收购当然比不过自己种划算。
尤其苏家朝中有人,绝大部分良田赋税都能躲。
正因如此,苏家的田地不计其数。
甚至在老巢江南西路,有十分土地,九分入苏家之称。
这样一个家族,在富庶的黄河诸路又岂能没有土地。
纵然比不得江南,也是阡陌纵横。
改革土地制度,摊丁入亩,就是权宜之计,他们都不愿意。
以苏家为首的高门私下动作频频。
这不仅仅是土地的问题,更是高门和圣上的博弈。
江南西路,邵阳府,知行书院。
书童不急不缓地穿过择星湖的廊桥,前方湖光山色之间,一个飞檐翘角的亭子赫然屹立湖中。
亭中,一位身着青色儒生长袍的中年男人正独自对弈。
先生,苏家族长求见。书童躬身道。
男子貌不惊人,但自有一股文雅之气。
崔翰抬头,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豪富的苏家求见
贵客来访,本不可推辞。崔翰顿了顿,但今日不凑巧,拒了吧。
说着,崔翰将黑子落在棋盘上,露出微笑。
苏家既是求见,却连提前告知,发个帖子都不会,这是在侮辱谁。
崔翰摩挲着微凉的棋子,苏家这是在邵阳府横行霸道习惯了,连规矩都不懂。
书童对自家先生拒绝苏家族长也不惊讶,安静地退下。
先生不慕名利,冰清玉洁,苏家炙手可热又如何。
今日先生精心棋道,就是知府大人来都不一定见。
然而书童备受推崇的崔翰,心中却没有面上一般平静。
崔翰将棋子扔进棋篓,眼神一暗。
苏家是吗
江南文风鼎盛,邵阳府更是其中翘楚。
大周四大书院之首的知行书院就坐落于邵阳府。
知行书院被称为小国子监,江南大半举子出身知行书院,从书院中更是走出过无数进士高官。
堪称江南学子的圣地。
知行书院有如此成绩,自是少不了大儒学者。
崔翰就是其中翘楚。
少年成名,五岁读经,十九岁中进士。
可以说,要是没有钟离微珠玉在前,崔翰便是当今的第一君子。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
钟离微的光彩如皓月当空,众星闪烁如何能敌。
饶是崔翰也不例外。
钟离微一路从翰林院、外放为官、选调入汴梁、入宰相府,成了如今的钟相。
崔翰却是走了另一条路。
初为同安县县令,而后拜师大儒卫翁,辞职讲学,教育育人。
此后不求仕进,振兴知行书院,著书立说,成为一方大儒,才名远扬。
虽比不得钟离微,但在江南也是鼎鼎有名。
叶敛早就使暗卫查清暗中使手脚之人。
苏家为首的高门就这样浮出水面。
自此,暗卫就一直盯着高门,尤其是苏家。
江南的苏家族长无缘无故拜见知行书院的大儒,必有所图。
暗卫贴心地将崔翰的事情一并调查,密折中就包括崔翰的行踪。
以及崔翰近些年呕心沥血的著作《四书集注》等。
叶敛翻阅书籍,若有所思。
崔翰之名确实名不虚传。
崔翰师承卫翁,总结前朝儒学思想,以研究儒家经典义理为宗旨,形成了庞大的义理之学。
简称理学。
气理论、动静论、格物致知论,以及最重要的人性二元论。
叶敛将崔翰的《四书集注》等书从头到尾看了个遍。
大概能明白了苏家的意思。
原世界的脉络原来这么早就有预示了吗?叶敛心中感叹。
原来的世界,崔翰的出场要更靠后。
难怪原身这个短命皇帝没有印象。
戎狄肆虐,原身心竭而亡,无子。
趁此大乱,北燕长驱直下,占据半壁江山。
宗室在南方拥立真宗敬王孙继承皇位,苟延残喘。
在此时,理学开始兴盛。
第57章 回汴梁
理学受推崇,和时代息息相关。
大周偏安一隅,为稳住对半壁江山的统治,不得不加强思想控制。
理学在政、教两方面的功能,无疑迎合了君主的喜好。
无论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抑或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之说,对维护封建统治、强化封建礼教都有重要作用。
所以倍受君主的重视和推崇,被奉为正统思想。
而后更是不断强化,由建立在自觉原则上的道德规范,变为强制接受的律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女子首当其冲,成了最大的炮灰。
贞洁烈女、贞节牌坊、望门寡等等,女子的地位一贬再贬,彻底成为男子的附庸。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周过后,王朝虽然波折前进,偶有盛世出现。
但腐朽的封建制度终究在走下坡路。
越是强盛的王朝,越开放。
走下坡路的时代,才会钳制思想,妄图维持住旧日的辉煌和尊荣。
正因如此,叶敛一直认为经过自己这只蝴蝶,理学应该扇没了。
他着实是低估了历史的惯性。
苏家想要借理学攻击钟相,算盘打得响。
众所周知,钟相千金婚事不顺。
钟离熙这次更是去了灾区,与灾民同吃同住。
这在门当户对的家族来说,已经算是不安于室。
要是理学传扬开来,钟离熙简直是大逆不道。
理学可是提倡女子除父兄丈夫外不见外男,发展魔怔的后期,被异性无疑碰到胳膊,都要砍下胳膊以示贞烈。
畸形到贵族女子以脚不着地为荣,缠足,出入由壮妇背着。
那不是矜贵,而是残废。
钟离熙赈济灾民哪能有这么讲究。
叶敛将《四书集注》扔在案上,沉思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