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师傅不自觉竖起耳朵。
袁崇似乎为吕院长的诧异感到疑惑,吕大人不知道这位前辈?
吕博/姜师傅:你也没告诉我啊。
陛下从未提起过向我这位墨家前辈。吕博苦笑道。
袁崇干巴巴地说道,陛下说前辈不喜交际,吕大人放心,我也没见过。
吕博:真是谢谢你的安慰。
话说他有什么可放心的。
有这么一位大师助纣为虐,圣上岂不是要变本加厉。
刚刚和戎狄打完,就要造海船征东夷。
没错,叶敛找的理由就是不靠谱的东征。
东征高丽,海陆并进包抄,因此要建海船海军。
多么正当的理由。
钟相匆匆而来,一脸无奈问道,陛下造海船不是为了海运?怎么又和高丽扯上关系。
东夷不似戎狄,野性未消。
相反大周建朝以来,高丽一直安安分分地当大周的附属国,两国少有纠纷。
这么一个安分的小国,陛下动他干嘛。
真是闲的才要招惹三国,不怕被三国围攻啊。
叶敛淡定的将手中笔放下,扬眉道,船舶自然是为了海运。
但那不是不能明说。
船还没造出来就大大咧咧的告诉他们:我要改漕运为海运,你们要倒霉了。
那不是傻么。
先不提船能不能造出来,小人暗中使绊子,弄不死人也烦死了。
叶敛的计划是,以出征高丽的名义,将海船造出来。
造出来怎么用就是他的事了。
军队出征,为了保证将士的安全,海船下海实验是必须的。叶敛慢条斯理地规划处一条路线。
广南西路到江南东路,来回走一遭,就当实验了。
这条路线多么顺路,正好能把粮食带回来。
六十艘船绝对够用。
要是路上碰到截道匪徒,船上的将士正好能替天行道。
有禁军护卫,相必一路都平平安安。
至于粮食运回来以后,他突然发现海运的优点,那就是考验钟相的演技了。
可怜钟相忧心忡忡而来,转头就见识到圣上森森的恶意。
这也太钟离微都不知如此评价圣上的做派。
子夜默默补充道:不要脸了。
可怜它一个善良正直的系统都学坏了。
叶敛看着钟相踌躇的样子,可算是发现了钟离微的缺点。
真是有意思。
叶敛笑道:钟相有更好的办法?
钟离微还真没有更好的。
他原本的计划是分而治之,逐个击破。
先从广南两路下手,两路先行示范,事实说话,逐步变革全国漕运。
如此一来,绝对没有圣上的快捷。
叶敛幽幽说道,朕原本是想从上到下全面排查,由神机营和暗卫负责,尽诛贪赃枉法之人。
钟相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钟离微深吸一口气,朗声道,陛下三思,暗卫监察官员,朝中人心惶惶,有损圣名,此例万不可开。
暗卫要是拥有诛杀大臣的权利,人人自危,还有何心力为百姓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
叶敛轻笑一声道,钟相别着急,朕不过随口一言。
除非先帝的旧臣作死,叶敛一般不会选择这么激烈的手段。
钟离微身上的冷汗还没下去,他可不觉得陛下的语气像是随口一说。
果然有对比才有幸福。
圣上的第一种办法可以说格外优越了。
送走钟相,叶敛的心情格外好。
吓唬人(钟相)真好玩。
连批阅折子都有动力了。
就是折子的内容很是无趣。
主要有三类,请安问好类、催请立后选秀类和政事类。
临近年底,前两类极速增加。
尤其是第二类,叶敛怀疑钟离微故意留下了这些催婚的折子。
一道一道接一道的。
让叶敛不禁怀疑原身的年纪。
朕还不到弱冠之年,有这么着急?
成德给圣上续上茶,谨慎道,陛下乃天子,子嗣事关江山社稷,不怪大人们着急了点。
事实上,大人们的着急不止一点。
莱国公的孙女都进宫快一年了,陛下连面都没见过几次。
真真的空耗好年华。
莱国公的心思可是路人皆知。
成德都怀疑圣上是不是身子有问题。
十七八岁,正该是火气壮的时候,高门大族子弟哪个房里没有人。
成婚早的男子,没准都有子嗣了。
要说莱国公府的小姐不得圣上眼缘,宫女也是燕瘦环肥各有千秋,总不能一个都看不上。
偏偏圣上身边就是干干静静的。
像是没开窍一样。
成德是阉人,不理解圣上的想法。
后宫这档子事,陛下不热衷就挑几个顺眼的秀女进宫。
闲来去转转,合心意的就抬抬位分,不合心意的抛到一边。
等有了子嗣,朝中大人们自然就不催了。
但谁让圣上不愿意呢。
可惜这话不是他能说的。
叶敛将催婚的折子扔到一边,决定警告钟相。
再把这种折子放进来,他就搞事了。
单身狗还有理了。子夜偷偷吐槽道。
以宿主之前小世界的表现,烦人的还在后面呢。
等加冠以后,估计就不是折子催婚了。
太医都要过来,看看宿主的功能是否正常。
子夜已经准备好小板凳坐等好戏开场。
之前那么多世界,宿主没见喜欢上一个人。
这个世界全是催婚的,他倒要看看,宿主能不能脱单。
叶敛不是排斥成婚。
他只是觉得没有必要。
没有遇到一个他感兴趣的对象,也就没有必要许下承诺。
虽然他自诩不是君子,但对爱情一事还是有洁癖的。
当然碰到喜欢的,叶敛也会主动追求。
碰不到就算了。
哪怕到现在,叶敛依旧是这个想法。
至于皇位,先帝不照样没有儿子。
他从宗室中挑几个孩子,不拘男女,最后选一个最合适的,就算对得住大周了。
要是他自己孩子像先帝一样,生下来,叶敛也不让他继承皇位。
他还害怕这种不肖子孙损自己的气运。
福寿殿。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小声念完,梁太后以此句结尾,做好了今日的功课。
赵嬷嬷上前扶太后起来,梁施芊跟着扶住另一边。
梁太后舒展好腿脚,看向一边的梁施芊。
小姑娘家家,整日和哀家这个老婆子礼佛。梁太后拉过梁施芊的手,叹道,是哀家耽误了你的好时候。
若不是她是太后,哥哥和侄子估计早给梁施芊定好了婚事。
梁施芊今年就十七了。
汴梁贵族女子及笄后,便可商定婚事,十六七岁成婚。
饶是家中宠爱,想多留几年,婚事也定下了。
梁施芊身着素色衣裙,头上仅挽了个丫髻,寥寥几支珠花点缀,简单到有些寒酸。
臣女随侍太后是天大的福分,哪里来的耽误。
第46章 尴尬的年纪
年后,梁施芊就十八岁了。
这个年纪还未出嫁,除了钟府的钟离熙,汴梁城中再找不出第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