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皆大欢喜。
等封赏完毕,朝中事务也步入正轨。
这时叶敛突然继位的缺点便显露无疑。
光头皇子继位,没有心腹之人,和朝中大臣不熟。
不光没钱,还没人。
开恩科至少要等到年后,叶敛等得及,北燕和西狄等不及。
在子夜的帮助下,叶敛完善成了一张图纸和一个方子。
陛下需要墨家子弟?
自大汉以来,诸子百家中唯有儒家因备受朝廷尊崇而发扬光大,其余大都没落,墨家尤甚。
叶敛将北燕和西狄的国书递给钟离微,戎狄虎视眈眈,朕便想着用墨家的机关术震慑一番两国使臣。
钟离微不认为叶敛的想法有用,只是新帝的第一个想法,于情于理他要顾及天子的面子。
墨家子弟行动诡秘,臣实在不了解。不过工部有擅机关术的匠人,陛下可以召见考察一番。钟离微顺便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机关术并非长久之计,也并非一日之功。
别工部没搞成,圣上再因期待落空大怒。
叶敛觉得钟离微的话有道理,决定再完善一下图纸。
说干就干。
上午请教完钟离微,下午叶敛就到了工部。
别问他这个皇帝为什么这么闲,问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叶敛没当过皇帝,却当过上位者。
上位者忌讳的是将所有事揽在自己身上,就算是全才,将下属的工作干了,下属干什么,你这不是抢人家功劳。
先帝晚年荒唐,政务仰仗宰相府,现在再加上摄政太后,他刚登基便急着揽权,吃相太难看。
叶敛也不认为自己现在的政治水平搞得赢几位宰执。
听说圣上驾到,工部尚书简直受宠若惊。
工部在六部中可是冷衙门,圣上居然最先来了工部。
钟离微大概没想到叶敛的动作这么快,还没来得及给工部打招呼,直接给工部一个措手不及。
工部现有多少工匠擅于武器制作?
叶敛之前曾经穿越到末世,别的不说,简单的枪支弹药绝对是手到擒来。
据他所了解,大周虽然已经有简单的火器,但稳定性很差,未正式投入战场使用。
冷兵器对战□□,叶敛相信绝对能给北燕和西秦留下深刻印象。
工部尚书被叶敛的问题问得一愣,工部的匠户主要是负责农田水利和宫殿陵寝,至于武器
武器一事难道不是兵部和枢密院的事吗?
叶敛本就没报多大希望,大周自建朝起便推崇文人,重文轻武的风气之下,武备松弛可以预料。
带我去这些工匠的地方。叶敛垂眸,想着自己画出的图纸,只希望古人的智慧能看懂。
子夜也有些沮丧,好不容易能帮助宿主的。
士农工商,在工部的这些工匠听起来高级,却并非士阶级,不过是借助技艺附身于工部,在工部历来是底层。
这群人突然见到圣上,简直吓死人。
类似于普通人突然见到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君权至上的封建国家,威胁力加倍。
这有一张图纸,你们谁有把握给我造出图纸上的东西。
看着被吓成鹌鹑的这些人,叶敛也不拐弯抹角,有功者朕不会亏待。
工部尚书太好奇了,想要看看圣上那张纸上画了什么,他们工部难道能摆脱冷衙门的称号了?
可惜叶敛没有满足他好奇心的意思,直接示意成德将图纸递给了那些工匠。
图纸安静地在匠户中间传递,看完的人大都是一脸疑惑,也不敢耽误时间,赶忙交给下面的人。
直到袁崇。
此人面容白净,拿到图纸便眼前一亮,如痴如醉地琢磨起每一处的构造。
他是个器痴,看入迷了,却难为了后面的人。
圣上在,这可是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谁不想露脸。
袁崇这里的异常很快被叶敛发现,他走到袁崇前方,觉得有趣。
叶敛摩挲着腰间的玉佩,有想法吗?
工部尚书将到嘴边的斥责咽回去,亦步亦趋跟在圣上身后,终于看到这张图纸。
图纸上用极细的笔触勾画了一些零部件的细节,以及一些标注,看着约莫是个武器。
袁崇这才如梦方醒,狂热地看向叶敛,不知这图纸出自何人,草民能否拜师或者请教几个问题。
子夜:不用这么客气啦。
工部尚书忍不住咳了一声,袁崇这个人他都知道,最是不通人情世故,但在陛下面前没想到也这么大胆。
叶敛不觉得冒犯,反倒被子夜的口是心非逗笑了。
于是众人只见陛下好脾气地说道:何人暂且保密,且说说你的看法。
袁崇沉思了一小会儿:这图纸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各方面数据都能对的上,若是材料合适,制作倒是不难。
叶敛拿出的是火铳,也就是简易版枪支的图纸。
材料自是在子夜计算下弄出来了,只不过为了保密叶敛暂时没拿出来而已。
工部尚书的脑门被袁崇这番话直接搞冒汗了。
什么是说话的艺术,就是凡事留三分余地,袁崇这话说出来,搞不成可怎么办。
他的心急无人知晓,叶敛倒是高兴了,他就喜欢直率的人。
那就由你负责,其他人你看着挑。叶敛也不客气,毫不犹豫地给权,当即封了袁崇一个九品的工部小官。
工匠一生的追求是什么,莫过于改换门庭。
袁崇一下子成为焦点。
一会儿我将材料的方子送过来,尽快搞好。叶敛说道,方子属于机密,参与的工匠明日起便搬入宫中,朕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这话自然是说给其他工匠在听。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为朝廷办事,工匠大都擅长明哲保身,能进工部,这些人的技术水平几乎是这个时代的天花板,即使帮不到什么大忙,有袁崇领着打打下手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进展快一些,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第3章 禁军
叶敛来的突然,走也突然,制止想起身相送的工部尚书,说走就走。
工部尚书:合着和我无关呗。
袁崇,陛下既已将事情交给你,本官不再多言,望尔等不要辜负陛下的信任。
被忽视的工部尚书不忘上官的威严,重复了一遍叶敛的意思。
陛下还是看重我们工部的。工部尚书忍不住对侍郎感叹,就算刚刚身为尚书存在感薄弱,却也不是全无收获。
有功就赏,唯才是任,陛下对官位倒是不吝啬,大气。
看这重视的模样,那东西要是造出来,他们工部也能卖个好。
当然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这就是后话了。
工部侍郎并未跟着去,看尚书大人的模样知道不是坏事,心遂安定下来。
等到工部的大人们走了,这些匠户立马将袁崇围起来,七嘴八舌的恭贺起来。
袁崇的本事他们都清楚,他能说出不难意味这东西对他来说是真的不难。
这岂不是最好的蹭功劳的时机。
袁贤侄,你爹和我可是好兄弟,共事几十年,你可不能忘了我这个长辈。
还有我,袁大人,我们年纪相近,一起也方便。
你去边,袁老头重病的时候可没见你这好兄弟帮一把,还有你们,圣上的事谁敢瞎掺乎,不想小命够不够折腾的。一位老者一句话将众人的美梦戳醒,不着痕迹的护住了袁崇。
袁崇赶忙上前扶住老人,姜师傅您怎么来了?
我不来你就没命了。老人没好气地说道,怎么才当上官就不让老头子来了。
散了都散了,手头的事该忙忙。毫不客气地将围观的人撵走,老人拽着袁崇就到了他的屋子。
那东西你真能造出来?不是姜师傅不信任袁崇,相反袁崇作为姜师傅的徒孙,他再了解不过这孩子,就算能也不要说得太满,你看那群人是不是都想把你生吞活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