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1 / 1)

('

萧疏弦取出一锦盒,交于其手:“待本王与母妃离去后,方可啓盒。”

“谨遵皇兄之命。”二人互行礼后,萧疏弦携贤妃离去。

待萧疏弦离去后,萧疏羽啓锦盒,内有调遣东境兵马之令牌,方知他一番深意。

南唐明睿帝志载:萧疏羽即位后,励精图治,推陈出新,任用贤达。经十载光阴,终使南唐由弱转强,威震四海,一时称雄。

玉树琼枝飘摇客,昨夜落红不知休。

洛阳之郊,霜雪複降。一座新葺之茅舍,于凛凛北风中摇曳,似不堪重负,将倾将颓。

韩玉凝于屋内,身披白色狐裘,轻舒玉手,倾一盏香茗。茶香袅袅,未及凉透,忽有一素手如荑,疾掠而过,杯中之茶,一饮而尽。

韩玉凝莞尔,对侍婢如兰轻啓朱唇,曰:“再为我添一盏新茶。”

擡眸凝睇,萧疏韵之容颜,依然绝美,恍若三载时光,偏为其所宠,未曾于其上刻下丝毫岁月之痕。或其肤之厚,任凭流年,亦难透其表。心念至此,韩玉凝不禁掩袖轻笑,笑声宛若珠落玉盘,清脆悦耳,盈于茅舍之中。

萧疏韵不解韩玉凝何故展颜,唯有任其笑去,未作多问。

夜分三更,朔风淩冽,嘶吼过堂。韩玉凝自幽梦中醒,眸光如点点星辰,流转不息。擡首望之,萧疏韵犹自沉眠,面容安详,如静水无波。玉凝徐徐掀开衾被,任那刺骨寒风拂面而来,肌肤为之所侵,心却静如止水,不为所动。

次日朝晖初上,萧疏韵醒觉,见韩玉凝玉体滚烫,如炽炭炙手。心中顿生惶急,急召芷儿疾行寻访乡间名医,以求医术高明者疗疾。

医者至,细辨韩玉凝脉象,开清热解毒之方,数剂药引。对萧疏韵详述煎煮之法,服药之序,语竟,悉数交付。

自韩玉凝罹疾以来,性情宛若稚童,朝夕缠绕于萧疏韵之侧,形影不离,寸步难分。凡饮食起居等诸般琐事,皆需萧疏韵亲躬而为,无微不至。

芷儿见此,心生忧虑,恐萧疏韵劳心劳力,不堪重负。遂于其不觉之际,欲暗度陈仓,为韩玉凝喂饮药汁。孰料此举反引玉凝低泣,声声哀诉,终惊扰萧疏韵,芷儿亦因此遭受一番申饬。

三日之后,韩玉凝风寒渐愈,已能自理饮食、服药,萧疏韵见之,心生宽慰,面带笑意。

子夜时分,正当沉睡之际,韩玉凝却再度醒来。萧疏韵初以为是风寒複发,正欲起身煎药以抚其疾。然未曾料,韩玉凝竟翻身将她压于榻下,嘴角微啓,轻语于她耳畔,一手更是悄然进入胸衣之内探索。

萧疏韵面含羞红,欲阻韩玉凝之行。然玉凝见其异动,泪光点点,泣声连连,悲戚之情,溢于言表。

萧疏韵心生怜惜,又恐声息惊扰芷儿、如兰二人,只得默许其为,任由韩玉凝倾其情意。舍外,风雪交织,寒意袭人;舍内,春意融融,情愫绵绵。时光荏苒,不知几时,韩玉凝终因心力交瘁,沉沉睡去。

萧疏韵则因体弱不适,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夜半之时,起身寻水,以解口渴之需。步履轻盈,生怕惊醒韩玉凝。

萧疏韵饮茶解渴之后,正欲归榻安眠,起身之瞬,不慎为地上之物所绊,险些失足。俯身细察,见《鬼谷》一书横陈于地,不禁心中生疑。拾起书卷,翻至“以弱示人”之页,见其褶皱,似藏玄机,故而携书而归,欲探个水落石出。

归至房内,韩玉凝仍在沉睡,面容宁静,似无波澜。萧疏韵轻唤其名,唤醒沉睡之人,将《鬼谷》一书置于床头,韩玉凝见状,眼神闪烁,不敢直视萧疏韵,心中所谋,似已败露。

萧疏韵见韩玉凝此番举止,心中猜测更坚,确信其近日异常,皆与《鬼谷》之策有关。

于是,萧疏韵不再心生怜惜,将韩玉凝近日所为,悉数奉还,以示惩戒。

次日隅中,芷儿未见二人起身用膳,心中疑虑,故而前往其房中探视。推开屋门,只见衣物散落,韩玉凝满身红痕,依偎于萧疏韵怀中,景象颇为淩乱。芷儿见此情形,慌忙掩门离去,不敢多言。

午时,萧疏韵沐浴更衣后,唤醒韩玉凝。韩玉凝见萧疏韵不染纤尘,反观自身衣衫不整,心生悔意,顿觉温玠所赠《鬼谷》一书,于己毫无裨益,于是遣如兰将其送回,以示决意。

', ' ')

最新小说: 震惊,全城豪门抢着跟我认亲! 命定福星 沉浮 天眼兵王在都市 炮灰意识觉醒后[快穿]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懒得说话怎么了 在茶场的日子里 明月曾照 地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