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即1953年10月1日,美国与韩国签署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条约明确规定美国将继续在韩国驻军,并在战时授予驻韩美军最高司令对所有韩国军队的统一指挥权。
换句话说,战后韩国实际上只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因为其军队的指挥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由美军控制,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1954年4月,在日内瓦会议上讨论恢复中南半岛和平问题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总理握手或会谈,这使得中美双方未能就从朝鲜撤出所有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一致。
尽管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进行了会谈,但始终未能提出一项永久和平的方案。
1954年9月到1955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先后分三批主动公开从朝鲜撤离,一共撤出6个军共19个师部队,其中1954年9月撤回7个师,1955年3月撤回6个师。
另外,还秘密从朝鲜撤出了野战军6个、炮兵师5个、高炮师4个、公安师1个、铁道兵10个师以及其他特种兵部队。
到1956年4月时,在朝志愿军部队还有44万人。这些主动撤军的举动,对于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联合国军”中的部分国家也开始逐步撤军,美国渐渐陷入孤立境地。
1956年11月,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提出志愿军撤军,由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朝鲜问题。随着朝鲜局势的缓和,中国开始和朝鲜商量撤军问题。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和访苏的金日成商谈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问题。
毛泽东认为,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
之后,金日成两次致电毛泽东,一再表达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并迅速提出了具体的撤军实施办法。
1957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落成,陵园占地达9万平方米,正是当年志愿军总指挥部的所在地。在朝鲜境内,还有多个类似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但此处规模为最大。
烈士陵园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青松翠柏簇拥,景色优美,山水相映成趣。陵园入口处的环形拱门上,用中朝两种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文位于上方,象征着对烈士的崇高敬意。毛岸英烈士就埋葬在这里。
陵园建成以来,其维护状况一直良好。朝鲜政府定期组织修缮工作,国家领导人也会不定期前来祭拜。
2020年10月2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自来到烈士陵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70周年。他以国家名义致辞,向志愿军烈士表达敬意,并以个人名义向毛岸英烈士墓碑敬献花圈。
大报坛已屹立了293年,尽管在朝鲜被清朝统治的两个世纪中,历代朝鲜国王仍频繁前往祭祀。而志愿军烈士陵园究竟能延续多少年,尚未可知。
客观而言,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当下现实来看,中朝两国之间始终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