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河法皇大惊失色,可是此刻,平安京哪里还有兵马可以调动。
只能下令动员诸公卿,让他们招募兵马保护京畿。
又发院旨,命平正盛之子平忠盛速速往倭岛北部。督促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等诸道豪族招募兵马。
又匆匆派出了使节,前往宋国,责问为何会有大宋兵马出现在倭国的叛军之中。
另外就是希望宋国立刻收回接纳那藤原国作为藩属国的非法任命。
因为那藤原国,本就是他们倭国的九州岛,那只是一群反动份子瞎鸡儿乱来。
而此刻,随着那藤原忠井率领藤原国兵马大败倭国三万大军。
之后,就连那位源义亲也成为了藤原国的上柱国、山阳道节度使。
藤原氏的内部,一部份不满意于藤原忠实懦弱和退让的族人已然发生分裂。
甚至有些藤原氏悄悄地离开了京畿地区,绕道径直前往出云国,经出云国出海,投奔那位得到了宋国承认的藤原国主藤原忠井。
而藤原氏内部的分裂,亦是让京畿震动,白河法皇又气又怕。
虽然藤原氏被自己再三削弱,可终究实力仍旧十分强大。
白河法皇第一时间,授予藤原忠实为内览(官史,类似内阁大学士),加以笼络。
想要借此稳定藤原氏一族,至少别踏马再出幺蛾子。
……
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却已经两鬓飞霜的辅仁亲王看着那苏州码头,眼中却没有半点的欢喜。
有的只是深深地忧虑,毕竟自己乃是奉了白河法皇之命前来找大宋讨要说法。
更要据理力争,让大宋国收回成命,不再让那藤原国作为宋国附庸。
说实话,辅仁亲王真心不看好自己的出使任务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好在白河法皇给予了他大量的黄金、白银、倭刀、倭扇等硬通货。
就是希望他能够贿赂宋国的奸相蔡京、权宦童贯,让他们去说服大宋天子收回成命。
毕竟,能够左右那位大宋天子意志的重要人物,就是这二位。
只是,当自己的座船,缓缓地停靠在了这码头之后,就已经有官员上前来查问。
当听闻他们乃是倭国使节团队伍,要前往东京汴梁。
那位官员的表情似乎显得十分的怪异。
“我大宋官家早有旨意,苏州知州、两浙路宣抚制置使高宣抚为鸿胪寺少卿。专司东海诸蕃国之外邦诸务。”
“所以,倭使你就不必云东京了,直接留在苏州便可。”
听得此言,这位辅仁亲王也不禁两眼一亮,开口相问。
“苏州……高宣抚,莫非就是那位一人一骑,平定宋国江南朱氏之乱的神童状元高璋?”
“正是,想不到,我们高宣抚之名,居然都已经传到了倭国了。”
这位醉心于汉学,也算得上是倭国饱读诗书的辅仁亲王亦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两眼精光大放。
既然是那位传闻中官声极佳,勤政爱民,又很有正义感的神童状元。
想必他一定会站在正义的一方,为倭国伸张正义。
这让辅仁亲王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这只使节团船队。
一想到自己这边带来的大批财物,越发地有了信心,不管怎么样,搞定这位很有正义感的小娃娃,肯定不在话下。
……
倭国使节出现在码头没多久,高璋就收到了消息,对于倭国使节会连滚带爬的蹿过来并不意外。
但是对于他们居然已经开始在那倭岛之上掐得死去活来,这才想到遣使,这样的态度,让高璋份外不爽利。
咋的,看不起我大宋,还是觉得我大宋不管事?
“倭国使节……居然来得这么晚?”
“状元公,那倭国使节此番前来,怕是来意不善啊。”
张押司一副狗头军师的架势,凑到了高璋的身边小声道。
“这是自然,倭国遣使,必定是知晓了那藤原国与我大宋有牵扯。
说不定此番就是打定主意,想要杜绝我大宋对那藤原国的各种支持。”
看了一眼这位,高璋点了点头,不禁有些意兴阑珊,想想前段时间,身边的狗腿子,啊呸……
身边的心腹亲随,不是皇城司主官,就是像刘锜这等大宋未来名将。
要么就是奸相、权宦之子,好歹都是有名有姓,潜力无限的人物。
现如今呢,就一位张押司,再有就是个北宋六贼之一的李邦彦,以及事业心很强,成天捧着把尚方宝剑不乐意撒手的陆谦。
至于宗泽倒是跟自己通信频频,这位宗知州,现如今也在任上,做得有声有色。
相信未来可期,总比另外一个历史时空之时,一直被打压要好上太多。
……
辅仁亲王终于迈步进入了苏州知州府邸,见到了高璋这位大宋少年高官。
哪怕是对方如此年轻,辅仁亲王也不敢怠慢,恭敬地朝着高璋行礼致意,语气也显得颇为谦卑。
一番寒暄之后,这才递上了那份倭国的国书。
高璋接过了国书,打开之后,入目所见,就看到了那国书上的内容。
“日本国天皇敬问大宋国皇帝……”
高璋第一时间就将这份国书合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朝着那倭国来使,辅仁亲王看去。
“这就是你们倭国之主,写予我大宋天子的国书?”
听到了倭国这个带着贬义的称谓,辅仁亲王不禁眉头一皱,想要纠正,但还是决定先忍一手。
“正是,不知高少卿觉得有何不妥,还请示下。”
高璋脸色一板,将这份国书放到了案几上。
“你们倭国之主自称天皇,这是对我大宋皇帝陛下的不尊重。”
“回禀高少卿,鄙国并非宋国之藩属,故尔,此国书并无不妥……”
高璋轻弹额头,想起来了,之前那藤原忠井就跟自己说起过这个问题。
这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倭国,自打在藤原氏掌权开始,文化繁荣发展,力图摆脱了对中原文化的依赖。
开始对中原王朝说不,无意与宋建立交聘关系。
第五百一十六章 商贾与僧侣都能做得初一,高某就做十五
大宋王朝打算建立唐朝时期的华夷秩序,试图让日本前来朝贡。
但两国之间一直没有正式交往,因此只好借助倭国来华僧人和商人或大宋赴倭的商人和僧侣来传递消息。
为了避免大宋又或者是倭国之间的外交纷争,影响到那些商人的生意,所以这帮子家伙篡改国书这等事情都会常干。
藤原忠井还特地解释表示,这样的事情干得最多的是宋国的海商。
毕竟倭国自藤原氏把持朝政之后,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姿态。
而他因为是藤原氏的大佬,所以才有权利搞海上贸易,普通的倭国人,呵呵……不是特权阶层,怎么可能有这种赚钱的门路?
对于那藤原忠井给自己讲解了这么多海商和僧侣们的骚操作,高璋只能深深地表示服气。
对于这帮子家伙而言,只要生意做得好,能赚到大钱,改一改国书,也不是什么大事。
高璋打量着这位倭国的辅仁亲王,脸上的笑容显得那样的慈祥,目光里,也充满了欣慰与赞赏。
生生把白河法皇的亲弟弟辅仁亲王给看得毛骨悚然,总觉得这位神童状元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不看国书你看我做甚?
我虽然在倭国身份清贵,可终究是老而柴的中老年人,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不知高少卿为何发笑?”
而高璋的内心,当然不会去想那些不正经的东西,而是此刻,这位倭国来使的这番话,再加上那藤原忠井之前的提醒。
让高璋觉得自己手中又多了不少的牌,本就打定主意各种骚操作,各种拖延,结果倒好,你主动找茬。
高璋再一次摊开了这份国书,仔细打量起来,这封国书,说实话,就是那倭国国主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正在冲大宋天子叽叽歪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