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这话,高璋差点就乐出声来,好在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耐心地继续倾听。
心里边却有无数的槽,恨不得尽数吐出来。
直到陈侍郎讲完了他们的请求,室内再一次陷入了安静。
高璋沉默了好半天,这才开口,稚嫩却丝毫不怯弱的嗓音在室内响了起来。
“二位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问题在于,我职低位卑这无可否认,朝堂之上,我是说不上话,也无话可说,毕竟我对朝廷未立寸功。
至于官家亲睐于我,那是因为我的文章和年纪,却还没能看到我的能力。
二位就想凭着这个,要让我去劝说官家,让那与官家有多年君臣之谊的蔡相收手,这怕不合适吧?”
这话还没说完,方才一只喝茶看戏的吴执中呵呵一笑,赶紧声明。
“珪璋贤侄,这只是陈侍郎一人之见,莫要牵扯上老夫才是。”
陈侍郎听着那高璋有条有理的反驳,张了张嘴,最终一声长叹。
吴执中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口当起了和事佬。
“毕竟老夫与陈侍郎从政多年,亦有交好的同僚,在诸部任职,这也是不希望那蔡京搞乱朝堂,伤了大宋之根本。”
“老夫随陈侍郎同来,亦有一事,想与珪璋贤侄说说……”
面对这位笑眯眯,看起来份外和蔼的老头,高璋又岂敢轻视。
这老家伙可是敢在官家的跟前跟那奸相蔡京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硬刚的人物,可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吴执中笑眯眯地看着跟前的高璋,慢条斯理,犹如一位亲切和蔼的长辈般开始聊了起来。
询问了高璋这些日子,关于军械外包的事务干得如何。
听了高璋之言后,吴执中点了点头,甚是感慨地道。
“这军备改革之事,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如今只是才刚刚起了个头,就惹来了这么大的风波。”
“贤侄你可有想到过,等到这军备改革之事,越深入,阻力可就越大,盯着你的人就越多。”
“重要的是,贤侄如今你刚入仕途,以十一之龄得中状元,又受官家亲睐,可以说今岁在东京,最引人睹目的,便是贤侄你。”
“不过,声望这等事情,有利亦是有弊。而今你主持军械革新之事,与那蔡、童二人合作。”
“经历次风波之后,朝中诸多与此有利益牵扯的官员,必定会盯上你,稍有不慎,于你的声望,必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听到吴执中在跟前耐心的分析利弊,高璋亦是心中一暖,至少这位老大人的确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
不过,吴执中的意思,他也很明白,这位老谋深算的老司机的意思是,你还是个孩子,还那么年轻。
就已经有了那么好的声望,经历了这一次的开封金属工坊风波之后,也让人们不敢轻视于你。
“这个时候,你应该及时抽身而退,才是最佳的选择。”
“抽身而退?”高璋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一本正经的吴执中。
很想抬手摸一摸这位老司机的额头,想要看看他是不是烧糊涂了。老子干得好好的,你想让老子辞官?
看到高璋那副呆萌的模样,陈侍郎咳嗽两声,觉得自己有必要替吴尚书解释了下。
毕竟在他看来,这位经他与吴尚书之手,有了今日之成就与声望的高璋,的确很适合走上那条路。
那是一条曾经令无数读书人都为之仰慕而又佩服的光辉之路。
“状元公,吴老的意思是,你如今已经为朝廷推行军备改革起了头。”
“这个时候,就该及时抽身,避免日后的风波,折损了你的声望。”
“毕竟你还是个才十一岁的孩子,这般年纪,完全可以效法王文公,养望三十载……”
高璋看着那语气恳切,循循善诱的陈侍郎,还有那位老怀大慰,满脸慈祥的吴尚书。
忍不住抬起了手,挠了找发痒的耳朵。
“养望三十载?你们确定?”
第二百零三章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看到高璋那副大吃一惊的表情,陈侍郎与吴执中相视一笑。
“正是,贤侄啊,你还年轻,可以说,你算是我大宋立国以来,最年轻的六品官员。”
“而且老夫经过了这些日子的暗中观察,觉得你不但极有才华学识,知进退,明事理……”
“老大人您不用夸,咱们还是直接说正经的。”
高璋脸色有些发黑地打断了这老货想要冲自己灌迷魂汤的打算。
面对着他十分看好的这位大宋未来柱石之臣,吴执中的耐性出奇的好。
被这小子这么叽歪,也不着恼,呵呵一乐之后单刀直入地道。
“不错,如今这朝堂中,正所谓污秽一片,权宦奸臣盈于朝堂,君王却视而不见……”
“你如今还是个孩子,留在这样的朝堂之中,很容易就会受这些影响。”
一句话,孩砸,你快找个地方去老老实实读个三十年的书,一边读书一边教出点弟子来。
就跟当年王安石一般,培养一大票的志同道合之辈。顺便还可以将你的理念,潜移默化更多的人。
等到当今天子两腿一蹬,升上了仙界。到了那个时候,你再久数十年之盛名王者归来。
必将能够像当年的王安石一般大手一挥,天下能人智士纷纷跳出来帮你一起改革国家。
高璋目光直勾勾地看着这位激动得老脸通红,唾沫星子都飞了出来的吴执中。
心里边当真可谓是天雷滚滚,一个接一个的滚。
三十年?两位大老,北宋用不了三十年就亡了,你们晓得不?
……
可偏偏这话说不出口,等到那吴执中激情挥散之后,陷入贤者模式的状态。
高璋赶紧递上一杯茶水让这老头定定神,这才迎着这二位殷切的目光反问道。
“小子也听我爹说过,王文公出山,又遇上了神宗这等明主,那为何变法还会失败?”
没想到,刚刚让这小子学王安石,就被这个满脸萌萌达的小子扎了心。
就感觉像是吹猪尿泡,有个熊孩子拿针给扎破了,居然还问你为什么,这样的感觉很糟心。
脑子有点乱,心情有点糟的吴执中只能吱吱唔唔地道。
“……这个,这个原因很多,再有就是,就是什么来着?”
看到了吴老投来的眼神,陈侍郎灵机一动,赶紧插嘴。
“再有就是神宗皇帝不能一直信任王文公,这才导致了大宋变法改革的失败。”
“原来如此,那我为何要离开朝堂,而不是留在朝堂,以获官家之信任?”
面对着这个孩子,吴执中决定不用打官腔那一套,干脆实话实说。
“珪璋贤侄,想必你也该知晓,官家,官家如此所宠信的,乃是像童贯、蔡京这等权宦、奸相,都是只手遮天的大人物……”
“而且状元公,你知道不知道,如今你主持这军备改革变法之事,必定会牵扯到无数人的利益。”
“或者说朝堂之上不少臣子的利益,都会因为军备改革变法而受损。”
“这么做,等于是动了他们的命根,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用尽一切手段来对付于你……”
“就算是你有官家庇护,你父亲为你遮风挡雨,他们总有办法,让你声名狼藉……”
“那又如何?”高璋开口,只有四个字,看着这张年轻到稚嫩的脸庞,还有他那神采奕奕的目光。
生生将吴执中与那陈侍郎的千言万语尽数堵在喉咙,作声不得。
……
“他还在璋儿那里?”高俅抬起了头,看向管家富康。
管家富康老实地点了点头答道。“是的,富安一直呆在门口守着,并无异样。”
“居然聊了这么久……”高俅不禁眉头一皱,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妻子黄氏那担忧而紧拢的黛眉。
低声言语了几句,总算是让黄氏平复了心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