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数满朝,目前也就只有蔡京这位奸相的长子蔡攸得到这种恩典而已。
“正是,不过想要得到这样的恩典,为夫还需要好好的努力……”
嗯,努力舔好官家,侍候好官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有一线机会。
当然,璋儿那里,那么听话懂事,又聪明乖巧的孩子,自然不用自己去操心。
……
今岁科举,经过了别头试之后,虽然刷掉了大部份的官宦子弟。
但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官宦子弟通过了别头试,只不过,通过别头试的那些官宦子弟中。
大部份家长,都很清楚自家的娃娃是什么玩意,光是一篇《千字文》就已经让他们这些老父亲呕心泣血,气的肝疼。
能过别头试就成了,别想着去参加科举省试丢脸了。
不然,万一那位行事向来不讲规矩的昏君脑子一抽,整出一个省试白卷榜。
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还不如点到为止,省得家中成天尽是孩子皮开肉绽的嗷嚎声。
避免父子相残,同室操戈的伦理悲剧继续在家中上演。
当然,也有一部份诗书传家,家学渊源的官宦子弟,自幼苦读,今日得了这种机会。
哪怕是孩子年纪小了点,但是让他们去试试也未尝不可。
好歹让他们提前感受一下省试的艰难,也算是让他们未来的科举入仕道路,增加一些经验值。
好在,那位礼部尚书吴执中的儿子还未满十岁,所以本次科举的省试,将会由这位学识渊博的礼部大佬来主持,而之前的陈侍郎则担任副主考。
而今日,官家赵佶便坐在御案后边,正在打量着吴尚书呈上来的拟题目录。
官家赵佶,仔细而又认真地打量着这份拟题目录上列出来的那些拟考试题。
最终,用朱笔在他觉得可以的题目上落笔,足足柱香的功夫之后。
这才招手示意那位吴尚书到近前来,吴尚书凑到了跟前之后,官家赵佶像是不经意地指了指一旁的一张写满字迹的白宣问道。
“朕知吴卿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不知吴卿看朕所开创的这种字体如何?”
吴尚书打量着那笔筋骨外露,显得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不禁两眼一亮。
“厉害,官家在书法上的造诣,当真可开宗立派矣,此等字体,当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臣遍阅历外书法大家……”
吴尚书的吹捧虽然有些过,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昏君在才艺方面还是有好几把刷子的。
赵佶笑眯眯地听着吴尚书的吹捧,满意地微微颔首。
“这是朕所创之瘦金体所书的一篇《千字文》,既然爱卿喜欢,那便赐与爱卿。”
第五十一章 三驾马车,为自己的爱徒保驾护航
吴尚书不禁喜动眉梢,赶紧向官家行礼谢恩。
官家赵佶,将即将负责今岁省试的吴尚书给搀了起来。
“吴卿快快请起,这试题一出,吴卿就要入驻贡院了。此次科举望卿好好主持,为国多取贤材。”
“官家放心,臣定当殚精竭力,不敢有负皇恩。”
官家赵佶满意地点了点头,将那份圈定了试题的考题目录递还给了吴尚书。
旋及询问起了吴尚书对于今科省试的看法。
作为一位有过负责省试经验的吴尚书自然不会吝啬口水。
直言不讳地讲起了今科省试的难点,就是那帮正准备进行别头试的官宦子弟。
今科试举的举子中,想必会多上许多的官宦子弟,就那些人是什么性子和德性。
满东京的人都很清楚,怕是到时候,不管是在考场外,还是考场内,都容易发生不可测的事情。
官家赵佶一副我很体恤你的表情,耐下性子听那吴尚书的叽叽歪歪,频频颔首。
听罢吴尚书的叽歪之后,作为公正严明的大宋天子赵佶。
决定为了让这一次省试科举能够平安平稳的完成,所以,他决定加强贡院的安保工作。
“再有,朕会调御前班直入贡院,以助吴卿家控制贡院纪律。”
“另外嘛,杨戬……”
“奴婢在。”
“朕会在适当的时候,让你入贡院巡查,让那些官宦子弟明白,朕盯着他们。
避免此番有着规模空前的官宦子弟参加的省试出现意外,坏了我大宋科举取士重地的纲纪。”
听到了官家赵佶这话,吴尚书面露喜色,可又觉得有些不妥当。
“官家,这会不会有违贡院闭院之规?毕竟贡院一闭,便不许出入……”
看到吴尚书那副为难的表情,官家赵佶甚是体谅地一笑,语气温和地解释道。
“不妨,朕派杨戬去,自然不会让他半途离开。
他会留在贡院,直至科举结束为止才会离开,如此一来,只进不出。
既避免了有可能会出现的试题泄露之事端,这二来嘛,也避免遭至朝野非议,不知吴爱卿以为如何?”
听到了这话,吴尚书终于松了口气。
“官家圣明,既然杨中官只进不出,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且此番那么多的官宦子弟,凭着通过那黑幕重重的别头试就可以参加省试。
光是想想那帮子弟的背景,再加上自己主持的礼部佐官,负责别头试的陈侍郎跟自己吐过的那些槽,就足以让吴尚书头皮发麻。
好在现如今,官家想必也觉得自己之前搞出来的别头试骚操作有点六。
所以,决定加以弥补,有了官家身边心腹近宦入贡院镇场子,还有谁敢胡来?
如此,自己也等于是手里边多了一柄肉身级别的尚方宝剑,唔……活的,缺零件的那种。
……
看到吴尚书眉飞色舞,朝着自己千恩万谢,赵佶安抚了一番之后,这才带着一脸欣慰的笑容,目送着那吴尚书渐行渐远。
杨戬此刻脸色却显得有些发黑,直勾勾地看着那位吴尚书的背影。
一想到接下来三天之后,自己就有可能蹲在那臭气熏天的贡院里边。
跟那帮向来很乐意鄙夷自己这位宦官的读书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呆上三天三夜。
杨戬都觉得是不是因为之前官家被那老骗子团队给晃点了,还在记仇,所以刻意让自己尝尝苦头。
“杨戬。”
官家突如其来的招唤,让他打了个激灵,赶紧上前。
“奴婢在,不知官家有何吩咐?”
“给朕研墨,快。”官家赵佶大步地来到了案几跟前,提起了昂贵的紫毫笔喝道。
很快,这位大宋天子,便让方才自己划定的那些今岁进士科的考题给默写了下来。
满意地打量着没有任何错漏,赵佶很满意自己有着一颗相当聪明而又优秀的头脑。
杨戬有些懵逼地看着这些考题,下意识地低声问道。
“官家,这莫非是……”
“不该问的别问。”赵佶不乐意地瞪了杨戬一眼,吓得杨戬心中微寒,赶紧闭嘴。
赵佶打量着这些考题,眯起两眼寻思起来。
半晌之后,这才朝着杨戬小声地叮嘱起来,听得杨戬脸色数变,可是面对着官家的交待。
不多时便听得冷汗淋漓的他只能硬起头皮,连连颔首不已。
直到他领命而去,离开了殿门,走出了老远,这才回头看了一眼大殿的方向。
想到方才官家的那番吩咐,甚是无奈地吐了口浊气。
虽然官家没有明着说什么,可是杨戬只需要拿自己那灵活的脑子稍稍思考,就很轻易地得出了结论。
官家这果然是要人工制造“甘罗十二为相,高璋十一中举。”的奇迹。
不过,官家想要怎么骚操作,自己作为官家身边的心腹宦官,自然只能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完成官家的交托。
可一想到,自己这位官家身边的大红人,哪怕是朝中重臣见了自己,也得好脸相向。
偏偏,官家为了高璋那个小孩子,居然让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