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1 / 1)

('

诸如此类,还有种种。

刚登基时,应缺比那些大臣还不适应,也更不爽。

然而登基是自己要登基的,这会儿说后悔也已经晚了。

应缺有不是那种愿意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人,他心想,既然皇位暂时推不掉,也没有让他去适应其他人的,他得让别人适应他。

于是,任凭大臣各种劝诫弹劾,应缺也坚持将盛湘音搬过来和自己同住一宫。

不仅如此,他还强行调整早朝的时间和频率,改为平时小朝会,七日一次大朝会,小朝会只需部分官员到场,由各部主官主持,皇帝不必亲进,大朝会才是皇帝上班打卡的时间。

应缺还十分体贴大臣们的想法,小朝会遵循大臣们的守旧规矩,每日天不亮便要到场,至于需要他现身的大朝会,则是每日辰时才会开始。

没出一月,便有大臣纷纷上奏,说朝会时间安排不妥当,建议全都按照应缺的要求来。

至于出宫,应缺仍旧我行我素,想出去时便出去,谁拦也没用,那些上奏劝诫的折子被他派人分拣出来,丢到角落吃灰,总之听说不可能听的。

登基之前,应缺美名在外,俨然一位贤明英主之姿,登基之后,处处行为任性妄为,从不听劝,反差过大,让百官们心中惶惶,这莫不是个任性的昏君,只是从前装得太好,没叫他们看出来。

然而很快,他们的念头又因为天下一统而打破,这位确实是天下难得一见的英主,只是这英主有些特别的小性子,也并非不可包容。

至此,再无人对应缺的行为提出异议。

哪怕他执意要给养女封太女。

大家也只是夸应缺重情重义,不忘旧恩,与皇后情深义重,乃天下典範。

就连如今还健在的太后,曾经的赵王妃都没想到,应缺竟比她还要大不韪,没有立孙女们生的孩子,而是直接立了孙女。

她上佛堂给丈夫儿子上香,难得忏悔过往。

“缺儿是个好孩子,断他子嗣是我的罪过,此生难以偿还,死后地狱,来世当牛做马,再赎其罪。”

宫中并无真正的秘密,很快,便有人悄悄找上了应缺,说出消息试图邀功。

应缺默默听完,却是挥手让人将对方带下去。

“母后待朕恩重如山,容不得他人诋毁,宫中不是你该待的地方,来人,将她送出宫,送得远远的。”

宫女表情当即凝滞,不敢置信地看着应缺,连忙辩解:“陛下,奴婢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望陛下明察!”

却在擡头对上应缺隐忍良久又仿佛下定决心,最终释然的目光时,宫女忽然福至心灵明白了一切,口中继续为自己辩解的话顿时卡在嗓子眼,再说不出来。

陛下信了,陛下知道,但陛下最终选择了隐忍不发,许是因为多年的相处,和曾经的恩情,选择原谅对方。

否则若是当真认定她故意诋毁太后,此时便应当派人押送她入狱,而非送她出宫。

如此种种,都是因为陛下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

被送出宫,宫女抱着皇帝派人送的包袱,摸着里面能让她安稳度过余生的银两,心中更是酸涩莫名。

若是之前她将消息告诉应缺,是想邀功讨赏,那麽今日之后,她便是打心底里为陛下不平。

陛下爱民如子,为人宽和,从不为难他们这样的奴才。

孝顺父母,爱重妻子,疼爱养女,再无人比他更好。

然而这样的陛下,却被他最尊敬的父母欺瞒伤害,最后还要委曲求全,大度原谅,就为了从前那些恩情。

实在是……实在是过分啊!

宫女离开之前,为她心疼敬重的陛下做了最后一件事,将那听来的消息当做小道消息传了出去,陛下那麽好,她不允许陛下受了委屈却没人知道。

等她离开京城后,太后害应缺无子的消息便传了开来。

初初听到这消息时,大家不过冷笑一声,又是哪里听的不实传言,想要离间太后和皇帝的母子亲情?

然而过一会儿,大家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因为他们忽然想起,应缺和太后并不是亲母子啊。

再想想当初赵王赵王妃的处境,若真有此事,也并非没有可能。

思及此,衆人纷纷倒吸一口冷气。

然而没出多久,这则消息便被人压了下来。

出手的人是盛湘音。

衆人一看,竟不是皇帝,莫非此事所言当真,而皇帝心中受伤,难以出面平定此事?

事情明面上虽压了下去,但衆人心中的疑虑非但没有打消,还越发重了。

应缺满意点头,他喜欢这个发展,虽然他做这些都是自愿的,但总要让别人知道他付出了什麽,没有被人看见的付出,那就是白付出,这样的赔本买卖他才不做。 ', ' ')

最新小说: 爱丽丝之梦(兄妹骨) 为夫治阳痿 快穿:病态偏执狂为我哭红了眼眶 倦爷,你家夫人是大佬 全员娇宠:首富千金她只想报效祖国 我真的是龙 虐文女主她拒绝变美[快穿] 满级大佬穿书后爆红全网 反派女配但求一死 白月光总想无情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