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越嗓音哑了下来。
林明淑默了默,抹去眼泪。
“娘都知道了,娘也想快快回去,找回蕴娘那孩子,世道这么乱,别让她去到不知何处。”
滕越恨不能立刻就飞回西安。
“可是就算找到了,蕴娘还肯不肯要我,我也不知道。”
他神色低落,眼眸也垂落了下来,转头,带着人离开了。
*
三日不到,满城洪氏党羽被抓捕得只剩零星在逃。
皇帝下令凌迟处死大太监洪晋,活刮奸宦三千刀。
百姓聚在刑场附近,一刀一刀刮下来,洪晋自痛苦尖嚎,到几欲昏厥,耐到了第二日,便彻底耐不住了,三千刀还没刮完,人已命归地府。
可自他身上刮下来的肉,却被百姓一哄而抢,人人疯抢分食,终泄心头之恨。
京城上空顿时清透了起来,秋风一路自北南下,扫清城中闷热污浊,青天初现。
黄西清原本还想叫着滕越他们一道,经过这一番刀口浪尖,也该聚一聚吃顿酒。还有件重要的事,便是在滕越平反之后,也该给他正经报上平叛的大功。
以滕越此番先平定恩华王叛乱,又找到大太监罪证的功劳,封侯拜将已在眼前!
可孔徽却道他有急事先回去了。
黄先生讶然,王复响则直言,“弟妹为救他走了,他哪敢再于京中停留,昨日一早天还没亮,就快马奔回西安去了。”
*
京中,宁丰大长公主府邸。
白驸马此番严审奸宦立下大功,而朝堂正是用人之时,众人力荐他升迁,留在京中任职。
不过驸马还是想看看家中公主的意思。
他在院中假山亭下寻到了自己的公主妻子,把升官留任京城的事情说了来。
“... ...殿下总说我不懂朝堂利害,不适合留在京里,此番京中清掉了半边的人,不知我可否留下了?”
他问去,大长公主看了过来。
白驸马任着妻子打量,等着她的回应。
可她再没说任何话,只默然转身,离开了凉亭。
白春甫和他的两位哥哥都从另一边走了上来。
见公主殿下离开,都问向父亲。
“殿下应允了吗?”
白驸马说殿下没有回应。
“寒冬之冰非是一日就能消融的,但殿下未有回应,便是没再阻拦。”
他看向三位儿子,“我以为,这总是别样的好的开始。”
父亲和大哥三哥,都朝着公主殿下离开的方向看去。
白春甫却站在假山上,遥遥看向西面千里之外。
目力无法穷尽,只有入秋的落叶轻飘在他脸前。
某人已经出来了,消息应该也早就传了回去,蕴娘应该不用再担心。
他也听说那人急着离京回了陕西,不知道他会不会很快就把人找到。
但莫名地,他有些私心。
“... ...或许别那么容易才好。”
*
本部分情节取材并改编自明正德五年,安化王叛乱引发的大太监刘瑾的倒台。
第86章
夜间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地落下, 落在檐上院里,又从石板缝钻进了房中来,天刚蒙蒙亮, 房里凉丝丝的。
邓如蕴多拿了件衣裳披在外祖母肩头,“今儿转凉了, 您可得多穿些。”
外祖母朝着她弯着眼睛笑, 邓如蕴也低头笑着, 跟她老人家切了切脉。
旧病是难以治好,她近来又换了新方子,尚还没有疗效, 但这会给她老人家把了脉, 见她脉象还算平稳,拉了她的手。
“您今日也好着呢, 午间出太阳了,您就到院子里躺着晒晒,只是得多穿衣裳才是。”
外祖母跟她笑着点头,“小蕴娘,会看病了。”
邓如蕴早就会看病了, 但她老人家却记不清。这会儿,玲琅和大福从门帘外钻进来。
“太婆婆,姑姑, 吃早饭了!”
这个时节在庭院里吃饭,秋高气爽。
邓如蕴搀了外祖母, 玲琅和大福跑前跑后地, 这会跑在前面撩开了帘子, 邓如蕴扶着外祖母出来,便看到涓姨和秀娘在院中树下盛饭。
涓姨朝着她们招手, “快来吃饭了,趁着热乎好吃。”
说着,又拿出个大碗来,让秀娘给长星呈上满满一碗,“给他送过去,让他先吃了,今儿也许多活要做呢。”
秀娘在旁嘀咕,“长星一个人能吃咱们三个人的饭,牛也没他吃得多,他还专门找了我,让我每次给他多盛些。但也送了我两盒胭脂,瞧着还不错的样子,也算他有孝心,没忘了我把他从田垄上捡回来的恩情。”
这话一出,涓姨在一旁笑出声来,邓如蕴也不禁抿嘴而笑,又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