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怀尔德曾经在那个帝国崩溃之前的数年,就开始深入前苏联境内采访,他曾经亲眼看到过“波罗的海之路”。
1989年,为了争取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他们发起了一场和平抗议活动,按照策划,所有参加活动的人手牵手,从维尔纽斯开始,沿A2高速公路,经过乌克梅尔盖和帕内韦日斯,再沿着E67公路,经过切哈努夫、包斯卡、里加、爱那兹、派尔努,最后到达塔林,组成一条长长的人链。
这条人链的长度,超过675公里,横穿波罗的海三国,为了使这条路物理上可行,需要每个国家至少20万人口参加,而事实上参加的人数接近200万人,从航拍的视频上来看,即便是在地广人稀的农村,这条人链都没有明显的断开。
而这首歌,就是为了纪念这件事而创作的。
它的歌词分成三段。
第一段用拉脱维亚语演唱:
“三姐妹站在海边,
她们虚弱而疲劳。
那里有着她们的土地和灵魂,
以及三个民族的荣誉和精神。
但命运的钟声已经敲响,
大海开始怒吼。
沉睡的三姐妹,
开始为了自己而抗争。
唤醒波罗的海,
唤醒波罗的海,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第二段用立陶宛语演唱:
“海边的三姐妹在沉睡,
她们悲伤而绝望。
她们在海边像流浪者一样游荡,
寻找失去的民族与荣誉之魂。
但命运的钟声已经敲响,
大海开始怒吼。
她们已从睡梦中苏醒,
来捍卫她们的的荣誉。
唤醒波罗的海,
唤醒波罗的海,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第三段用爱沙尼亚语来演唱:
“大海中的三姐妹站立前方,
波涛的歌声已经到来。
三个民族在这里战斗了几个世纪,
为古代的荣誉而牺牲。
当塔楼上的钟声敲响,
大海带来了自由的希望。
为了保护生命与未来,
三姐妹正在醒来。
唤醒波罗的海,
唤醒波罗的海,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们,都已经无法按捺,无法抑制。
他们的DNA动了!
这首歌,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基因里,几乎是在响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怒火。
他们抬头,看向了舞台上的谷小白。
不论再怎么畏惧,再怎么被压制,再怎么自我洗脑,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这场灾难,这冰封的大海,这覆盖一切的暴雪,就是由舞台上站着的这个少年带来的。
他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让我们承担了如此的苦果,这会儿却又以悲天悯人的面容站在舞台上!
凭什么?为什么!
之前被压制,不敢释放的愤怒,现在终于完全释放了出来。
越来越多本来只是打算来参加赈灾晚会的人,也伸出了手,加入到了这条人链中去。
老人牵着孩子,男人牵着女人,这一刻,现场的所有人,不分国籍,不分老幼,也无所谓是否认识,他们紧握的双手,高高举起,高声唱起了这首歌。
“唤醒波罗的海,
唤醒波罗的海,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特别是三种语言汇集在一起的时候,现场的气氛,足以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
他们的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这首歌似乎给了他们勇气,让他们抬起头来,看向了舞台上的谷小白,眼中开始冒出了怒火。
对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来说,音乐,或者说歌唱,是有力量的。
在“波罗的海之路”这段时间,他们发起了旷日持久的自发的歌唱活动,这场活动足足持续了数年的时间。
而那段时间,甚至被人称为“歌唱革命”。
即便是现代,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要举办歌唱大会,这已经是他们的一个传统。
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而怀尔德也越来越惊慌。
这是在反抗啊!他们今天,是想要革小白的命啊!
这是把谷小白当做了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敌人了啊!
即便怀尔德自诩自己非常懂西方社会,但是他懂的其实是欧美主流的社会,懂的是美国那套虚伪的做派,以及被这一套洗脑了的人。
波罗的海三国的买办和政客们,确实是会符合他的预期的。
但是波罗的海三国的普通人,却不完全是这样的。
而正是这些出乎预料的少部分,如同星星之火,就要燎原!
“中断直播吧!”怀尔德对郝凡柏道。
这场演出,失控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再等等。”郝凡柏摇头,“小白还在台上呢。”
“你可能不懂,这首歌和这个做法是什么意思!快中断直播吧,趁现在还不晚!”怀尔德着急道。
“我或许不太懂这到底代表着什么,可我懂小白。”郝凡柏道。
因为只要站在舞台上,他就不会输。
第1915章 有些人靠流血,有些人却靠唱歌
是的,谷小白还站在舞台上呢。
他完全没有退缩或者离开的意思。
郝凡柏甚至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强大的意志,以及闪亮的光芒。
他知道,谷小白并没有被吓到,甚至早就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所以郝凡柏选择相信谷小白。
不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是校歌赛的歌手也好,是其他的比赛对手也好。
甚至是,面对他的观众。
他都不会认输,他也绝对不会输。
因为他是谷小白。
虽然是被动的,但谷小白是个货真价实的历史学家,他非常详细地研究过波罗的海的历史,他当然知道,眼前的这一幕代表着什么。
这或许是近代史上,波罗的海三国最有影响力的抗争活动。
但那又怎么样呢?
这世界上,有些人的崛起是靠流血,而有些人的崛起却靠唱歌。
说实话,谷小白是觉得有些可笑的。
靠唱歌就可以完成的革命,那算什么革命呢?
他们的所谓自由和独立,不过是大国角力,世界格局变幻之下顺带的毕然而已。
而这些人,却把这种结果,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产生了路径依赖。
认为“唱歌”就可以了?
这是何其的可笑和可悲。
更何况,在谷小白的面前唱歌?
舞台上,面对全场观众的反噬,谷小白非但没有离开,甚至他在听完了第一遍之后,就走到了一旁的乐队旁边,直接拽过来一把键盘,开始了伴奏!
当键盘模拟出来的音色钢琴响起时,现场手牵着手,高举着双臂反抗谷小白的人,都下意识地愣了一下。
谷小白抬起下吧,示意大家继续唱,他手中的琴键按下,琴声伴奏,响彻全场。
现场的情绪,在谷小白的介入之下,变得更加高昂。
就像是有一团火,在现场燃烧!燃烧!
每个人都在嘶吼,在呐喊。
就算是原来没有加入的人,此时也加入了其中,把双手举了起来。
一双双的臂膀,高高竖起,轻轻摆动着。
这一刻,他们的心中感情却变得有些纠结迟疑。
我们是在反对谷小白吧。
是吧。
可他为什么给我们伴奏。
我们现在是唱还是不唱?
又是一段唱完,当他们合唱:
“唤醒波罗的海,
唤醒波罗的海,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这一句的时候,谷小白的双手猛然重重敲下。
“咚咚咚咚咚!”
几个沉重的按键,像是一记记的重锤,砸在了现场所有人的身上。
下一秒,谷小白手中的琴键关系大调变小调,变速,然后几个乐句之后又转调,同样,至少是近似的旋律,就从原来的激昂慷慨,瞬间化成了悲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