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乡人听到这话也不由得有些半信半疑,尤其当听到李大将军声名时,便不乏人面露疑惑好奇之色,片刻后忽然有一老农开口发问到:“请问明府说的李大将军,是不是家在渭北洛东的商原、沿河开设碓房的那位李大将军?”
“老农倒有几分见识,不错,李大将军的确是家居武乡商原……”
县尉闻言后便眉梢一扬,口中笑语说道,但这一次又是话没讲完便被群众们突然大作的议论声所淹没,这不免更让他烦躁火大。
他久处县衙之中,很少入乡做事,没想到乡里工作这么难展开,乡人们甚至连话都不让他讲完。
他还待横眉怒斥,却发现原本聚集在此的乡人们各自散开,顿时气得一把抓住里长的手,指着那些转身离去的乡人背影怒声道:“这些刁民,他们要做什么?竟敢如此罔顾……”
“明府不是传令要乡人们捐聚物料?乡人们不回家拿取,又怎么聚起?”
里长听到这话后便有些茫然的说道,旋即又满是期待的望着县尉追问道:“请问明府,李大将军具体哪日过境?是大将军亲率人马,还是部下大将代劳?”
“李大将军亲至,后日便会……”
那县尉先是下意识的回答一句,旋即才又反应过来,接着便又说道:“可是这些乡徒,刚才明明多有抱怨,怎么此刻便如此顺从?”
只看这些乡徒们之前的反应,他是绝不相信这些人会乖乖回家收拾草料上缴。
里长听到这话后却又笑起来,同时语带敬意的说道:“乡人前有怨声,乃因不知是李大将军需求。既是李大将军有需,那自然要尽快聚齐,不要耽误大将军行事!”
县尉听到这话后更有些傻眼,他自知李大将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播,但却没想到在这乡野之间竟也积威如此深厚。仅仅只是听说其人名号,刚刚还连连抱怨的乡徒们便态度殷勤的恭敬从命。
想到自己来到这乡里就连说话都频频被乡徒们打断,这县尉心中不免便生不忿,并又好奇道:“未有闻李大将军曾治此乡,此间也非其乡里所在,怎么这些乡徒如此恭谨?”
虽然说极度的惧怕也能让人乖乖从命,但看这些乡人们脸上并没有惊惧之色,反而一脸的踊跃主动,这实在让自感基层工作不好展开的县尉倍感不解。
里长先是吩咐自家儿郎回家收拾草料,然后才又笑着对县尉解释道:“李大将军虽然不治此乡,但乡人却多受恩惠!庄内的水井、庄前的河渠,都是李大将军使派门徒来造。洛水沿岸的碓房,每年都会帮助乡人舂米磨面!如果没有李大将军造福乡里,乡人们又怎么能植麦备荒?”
小麦的加工程序比较繁琐,对缺少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小民之家来说并不算是优质的作物,因此其种植规模一直落后于粟谷黍菽。但小麦的越冬特性,又可以当作备荒的作物进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