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碗豆花……”
王还真对着身后的众人看了一眼,随后便独自一人进入了豆花铺。而那铺子的老板,听到王还真的话之后,也没有在意。
毕竟像他这般各个店铺都小尝一下的外地人,他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笑着点头应下之后,便拿起瓷碗给王还真打了一碗豆花。
王还真端着豆花便向着屋内走去,出乎他的意料,这家豆花铺的生意竟然出奇的好。虽然现在时辰尚早,但是店中早已坐满了食客。
不过这也正好方便了王还真,他像是一个普通食客一般,先是站在门口打量了一番,随后便端着那碗豆花,来到了那三个读书人的桌边。
“福生无量,几位善人方便拼个桌吗?”
三人听到王还真的话,身体不由自主的一僵。随后眼神交流了片刻,为首穿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笑着起身,对王还真拱了拱手道。
“这是自然,这位道长请坐!”言罢,便侧了侧身子,给王还真让出了一个位置。
“多谢善人。”王还真笑着对其点了点头,随后毫不做作的拉开凳子坐下。然后无视三人的余光,自顾自的开始吃起豆花来。
三人一时之间摸不清王还真的路子,谁都没有率先开口说话,只是不断地在用眼神交流。而王还真则是一直默默地吃着豆花。
就这样,诡异又安静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王还真一碗豆花下肚。他抬起头,擦了擦嘴角。突然脑海里闪过灵琼子的样子。
于是他慢慢眯起眼睛,笑眯眯的看着三人,低下头悄声说道:“几位,跟我们这么久是为何?难不成打算跟着我们结伴同行不成?”
三人听到王还真的话,眼中神情一变,坐在王还真左边的人甚至作势欲起,只不过被为首的读书人,给一把拉住了。
此时大宋的穿衣风气,与隋唐时期完全不同。大宋对于读书人的崇拜,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读书人的衣着打扮,明显更为醒目。
这种醒目,并非是通过材料的选择来决定的。相比丝绸绫罗,他们更崇尚淡雅的颜色,对明亮显眼的颜色反而不怎么感兴趣。
这种简约朴素和实用性强的风格,与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宋文人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审美,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于文人的优抚纵容,形成他们自由不拘的个性。
而此时坐在王还真桌边这三个读书人,虽然衣着打扮有模有样,但仔细一看细节,还是能看出不少破绽。衣服可以伪装,但是气质不可。
尤其是此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随身携带一些彰显身份的小物件。比如腰坠,腰带,折扇等等。这些物件虽小,但却是委婉表明身份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