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倒是不小气,也很会做人,姜明光便觉得这个婆婆姿态是真高,压根挑不出毛病。
嗐,这出身好就是不一样,眼界儿高得很,心气也高,压根不会为了几万块钱、三瓜两枣的争得乌眼鸡似的。
齐家外婆留下来的多是金首饰,婚礼的时候就给了她一对金镯子,这次又给了一套金首饰,发簪耳环项链等等,不过款式挺老旧,不适合现在年轻人戴,只能做个保值物。
这天她也明白了张兰莛怎么能眼睛都不眨就能说补贴他们10万房款:齐家外公留了几斤小黄鱼,张兰莛准备卖几根小黄鱼。
70年代初开始金价就一路飙升,到了年底,金价已经涨到十年来最高。张兰莛也没有说再等等再出手,这玩意嘛,急需用钱就卖了,没啥好心疼的。
姜明光这会儿深感钻石算个屁,还是小黄鱼好,到银行找找人就能卖了,果然是古今中外传统保值物。她想卖个钻石都不知道上哪儿卖呢!
钻石虽好,但钱更好。
回了阜成门小院,头一次郑重跟宗齐光商量,是不是把那块30多克拉的钻石给张兰莛看看,问她怎么才能变现。
宗齐光琢磨了一下,外公以前认识的都是生意人,有钱人确实不少。就是现在,有钱人也多,还不用卖金条才能买房子。就是有点儿麻烦,因为钻石不像黄金,钻石多稀罕呀!
姜明光叹气,我知道。
第二天要上课,下午放学先回阜成门小院拿存折和钻石,再次回了宗家。
这时候的存折还不是全国联网,通存通兑,也不可能有什么支付宝,所以很多生意人都是直接带现金到处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开始治安越来越乱,很多车匪路霸拦路抢劫,长途车尤其是长途货车很危险,走到某些治安混乱的地段必须万般小心,很有可能就连人带车回不来了。
一下子汇款十几万也是很吓人的,毕竟万元户这时候也不多。不过还可以到银行开异地转存业务,这种转账方式适合移居的人,不适合生意人,毕竟生意人喜欢现金,而且又不能事先就知道这笔生意谈下来要花多少钱,相对复杂很多。
那颗30多克拉的白钻倒是吓到了张兰莛。
齐家算是有钱,但也没买过这么大一颗钻石,主要还是中国人普遍喜欢金灿灿的黄金,钻石在中国的待遇不如翡翠和彩色宝石。
张兰莛都没问她这颗钻石怎么来的,想必也是早就知道她上交梨花钻石的事儿了。
好,我去问问。不过我也说不好能不能卖、能卖多少钱。
人民币、美元、英镑都行,不要港币。姜明光说。
张兰莛一听就懂了,好,我明白了。
雍和宫四合院最后以22万元的价格拿下,安贞桥四合院8万拿下。房款一共30万,张兰莛补贴了15万,又给他们钱去办理过户手续。
钱全花了,安逸。
姜明光终于觉得钱不烧手了,花完了,舒坦。
宗齐光接着又把清理整修安贞桥四合院的工作包给了发小,先给了200元。
200元看着跟房价不能比,但这时候体力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3、40元一个月,200元可以雇5个人干一个月的活。
没钱了。姜明光给他看存折。存折上还有不到4000元,确实没钱了。
这还不够用四年的?够了。
够用是够用,就是再也没钱买房子了。
买这么多你是想干什么?
灵魂发问问倒了她,她想了半天,买着玩?
嗐!这么快就实现了房产自由还真是无聊!
你看解放前那些有钱人不也是爱买房子吗?大概中国人就喜欢买房子。雍和宫小院房产证写的是他俩的名字,安贞桥小院房产证写的只有姜明光的名字,阜成门小院也是这次才办了过户手续,只写了宗齐光的名字。
雍和宫四合院保存的很好,之前是被某个市级机关当成办公室,后来迁走,这儿就封着,76年之后才清退给原主人。所以里面基本保留了原本的建筑,没有怎么损坏,修复起来难度不大。
俩人商量了一下,准备将雍和宫小院整修一新,改建洗手间和厨房,以后自住或是出租都可以。
阜成门小院和安贞桥小院都要大修,有点费事,以后还是常住阜成门小院,安贞桥小院准备拆了搭建的临时住房,原样修复,要是能整租就租出去,要么就等以后拆迁,做个快乐的拆一代。
拆一代这个词逗乐了宗齐光。她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新名词,不过解释过后,他也觉得这些新名词都还挺通俗易懂的。
学习顺利,生活顺心,没有经济压力,姜明光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没有烦心事。
但很快,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年轻夫妇俩深感困扰。
作者有话说:
四合院的价格看地区,二环内贵,二环外就要便宜多了,80年代初几万块就能买到的也有。80年代二环内四合院大概是20万到50万。现在二环内四合院均价大概是4000万,有的能卖到上亿。院子面积也不等,有大有小,面积大的肯定贵。
第42章
法学专业一个班55人,其中女生是少数派,只有6人,女生入学率相当低,跟师范之类女生较多的学校拉拉平,女性的高校毛入学率也只在10%。女生人数太少,也就没有什么女生专业偏差问题,都一样的少,有些理工科专业一个班连一名女生都没有也是非常常见的。
现在的男生倒也没有后世那种恶臭,大家普遍共识是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
数学系的女生更少,宗齐光只有5个同班女同学,数学系男生也没有你们女生数学不行的想法,倒是很有拼劲,要是女生考试分数比他高,他准要暗自下决心下次考得更好。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社交活动是刚兴起的交际舞。
没有专门的舞厅,怎么解决场地问题呢?好办,借用食堂。
燕园有两个食堂,一大一小,都没有专门的打饭打菜的窗口,就是浴缸和长条桌,食堂师傅们从厨房里抬着蒸饭的笼屉到食堂,将米饭倒进浴缸;菜就是大锅菜,也是从厨房抬出大钢精锅或是铁锅,然后放在长条桌上。
小食堂还好一点,有长条凳,大食堂没有凳子,学生都站着吃饭,所以吃的都挺快。
舞会在每周举办三次,周三晚上、周六晚上、周日晚上,周三人少一点,周六周日爆满。
舞会也是学生会组织的,前两年在小食堂这学期因为79届进校了,人数太多,改在大食堂。
晚饭5点开始供应,吃到7点也就差不多了,7点,食堂师傅们撤走;学生会的文体干部带人进来,将饭桌搬到墙边,一张叠一张的堆好。另一组带着人手开始架收录机和大音箱。
7点半,开始进场,不要票,免费。
宗齐光超爱跳交际舞的,跳的也很好,除了交际舞还会伦巴、恰恰,探戈稍逊,但在燕园学生里也是跳得最好的那一拨,是个相当时髦的男青年了。
姜明光就只会交际舞,伦巴恰恰都是要专门学的,她没学过。
宗齐光对舞会这事热心得很,很快就接手了舞会组织的工作。每次还都要趁人不多的时候施展一下舞功,拉着一个叫宁燕燕的沪城女同学大跳恰恰探戈。
能在这个时代学会跳恰恰探戈这种不怎么文雅的舞蹈的,一般都是家长教的,还是那种不会为三餐发愁没有受到什么打击的家庭。
宁燕燕长得很美,眉清目秀,算得上是典型沪城美女,眉毛秀雅,一双大眼,中文系系花,也是燕园校花。跟宗齐光同龄,大几个月,78届考进来的。
要论起来是比姜明光长得好看,性情也很大方,一点儿也不扭捏,跟宗齐光一起跳舞真的可谓是赏心悦目,男帅女靓,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