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齐光看贺群没有给姜明光夹菜,便放下筷子,用公筷给她夹了一条鸡腿。
你自己吃,别跟我客气。姜明光说。
贺群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姜韶波说:她爱吃什么自己夹,她不喜欢我们给她碗里堆菜。贺群,孩子们自己会吃饭,你吃你的。都不是外人,太客气了就不好了。
贺群想着大概是女婿觉得她有点偏心小的,有点讪讪。
倒是宗齐光看出贺群不太自在,笑着说:阿姨,你做的这个蹄髈很好吃,明光说让我学做菜,阿姨哪天教教我,我以后做给明光吃。
贺群先是责备女儿,怎么好让小宗一个男孩子学做菜?我教你你都不想学。转脸又对宗齐光说:好好,我一定教会你。等你回家了,也做给你父母尝尝。
话题顺利的转到首都宗家。
姜韶波以前当兵的时候去过首都,还在□□前面照相咧。全国人民要是有机会去首都,肯定都要尽可能在□□拍个照片的,以表自己去过伟大首都的心脏地区了。
姜韶波乐呵呵的跟女婿说着当年在首都的见闻,他其实只是路过,待了短短不到48小时。又说到现在去首都还是要介绍信才能买火车票,去别的省市倒不用介绍信。
吃过晚饭,宗齐光先给姜明光估完了其他几门的分数,又帮姜明珠估分。他自己估分计算的很快,几乎记得所有答案。最后估分,宗齐光分数最高,有400分;姜明光其次,姜明珠成绩普通,大概在280分左右。
六门课,除了外语专业之外,外语(包括英语、俄语)只按实际分数的10%作为录取参考,所以考多少分问题都不大。其他五门总分500分,1978年的重点录取分数线在300分上下,今年应该也不会高出太多。
报纸上已经刊登了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468万人,前年570万人,去年人数是这三年最高,有610万人;前年录取27万人,去年录取40多万人,录取比例都相当低。
姜明珠整天发愁,倒是姜明光抱着考完解放了的心情,已经把高考抛在脑后。
1979年7月14日,下午,首都火车站。
首都这时候看起来也破破旧旧的,不够新,也不够时尚,还不如沪城呢。
道路确实是笔直的,无论大街小巷都是正南正东。
出了火车站,姜韶波先在报亭买了一份首都地图。
还没有地铁,宗齐光带他们去坐公交车。
姜明光出了火车站就开始晕乎,觉得怎么好像在做梦一样?头一次见公婆,多少还是有点忐忑的。
婆媳关系向来难办,身为女性的婆婆挑剔同样是女性的儿媳妇,简直天经地义。做丈夫的要是摆不正自己的态度,通常婆媳关系都会变糟。
就像奶奶和妈妈,奶奶是传统思想,觉得必须有大孙子继承皇位啊不是,传宗接代,可贺群不愿意不停的生孩子,直到生到儿子为止。这其中姜韶波的态度就很重要,他顶住了老母亲的唠叨,尊重妻子的意愿,从这一点来说,姜韶波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丈夫了。
她忧心忡忡的想起前天晚上跟宗齐光的谈话。
小光,你妈妈要是不喜欢我怎么办?
怎么会呢?
她说不定会嫌弃我是个农民的孩子。
你父亲不是退伍军人吗?
他从农村出来,就是个泥腿子。
宗齐光很快反应过来,这么说,你觉得我母亲就是资本家的狗崽子,眼睛长在头顶上?
哎呀,这可是你这个做儿子的说的,我可没说过。
他笑着挠她的腰,挠得她不住躲闪,倒在床上。
我不知道哎。你害怕吗?
有一点。我是担心,我俩感情再好,你母亲要是不喜欢我,总是说呀说的,你以后也会觉得我不好,不喜欢我了。
不会的。我喜欢的人,我妈肯定喜欢。
哎呀呀,这个少爷还真是天真!
她不准备跟他详细说说为什么不可能。反正不管怎么样,我和你才是夫妻,你记着这一点。我会尊重你的母亲,也希望你的母亲能尊重我、尊重你,而不是用母亲的身份破坏我们俩的感情。你父亲也是一样。
那当然。他就差拍着胸口保证了,你就像现在这样就很好了,我妈挺好说话的。
这个笨蛋!
她是你妈妈,她对你肯定好说话。哎,我要不要喊她妈妈?你知道我们这儿还有改口费吗?
什么改口费?
我喊别人的母亲叫妈妈,我多了一个妈,当然要给我改口费的。
我不知道我们家什么习俗。不过要是家里没有这个习俗,我自己给你。你辛苦了,媳妇儿。他笑嘻嘻的在她脸上啵的响亮的亲了一下。
这傻小子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不,不如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婆媳问题。
她是很担心,不过要是不会跟公婆住在一起,矛盾可以降到最低,她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贺群,她只有相当短暂的时间跟婆婆同住,对婆媳关系没有什么概念。陈氏奶奶对贺群不满意的也就是没给她生个大胖孙子,其他方面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还一直很得意儿子娶了个城里姑娘呢。
作者有话说:
要见婆婆了。
高考就略略略了,毕竟作者也没参加过那个时代的高考啊。
80年代有门路的二代们弄钱真的不要太容易,批条子做个业务能立即暴富。整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搞活,一切向钱看的后果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吃相难看(其实现在也是)。
前几天看有人写的杨洁开拍《西游记》的经历,81年开始选景,全国各地跑景点,很多景点极其不配合,或者狮子大开口要钱。到我们黄山选景,黄山当地旅游局居然连一辆车况好的车都不派,杨洁和其他同事差点摔下山,那还选什么景呢,只能放弃,西游记里也就没有黄山的镜头。
中国有4次严打,第一次严打1983年,真正从严从重。为什么有严打,当然是当时社会上太乱了。为什么70年代中期开始治安越来越差了?当时全国有2000万待业青年,你们懂的。
今天的作话应该不会被锁吧?
第28章 、二更
外公留给宗齐光的居然是一套四合院!
姜明光瞳孔地震:这在以后可是价值千万的豪宅啊!
首都从明朝以来东富西贵,但到了民国时期,大部分地区住的都是贫民。外公姓齐,齐家四合院在阜成门附近,出门就是鲁迅故居。
坐公交车直接到了阜成门,下车走不多远便到了齐家四合院。
四合院在特殊时期作为首都□□门的职工宿舍,改成了大杂院,但比起其他一个院子住2、30户人家的大杂院来说,改动不大,主要住的是旁边鲁迅故居的管理员和职工。
宗齐光开了挂锁,推开院门。木门陈旧,漆面斑驳。
这儿前几年才收回来,还没有重修。母亲前几天来打扫过,暂时住住。
姜家全家一脸新奇的参观了四合院:是很规整的标准三进四合院,正门叫宅门,所谓大宅门指的就是这种宅门;宅门进去有一道影壁,还留着少许数百年前的雕塑遗迹;宅门旁边的房子叫倒座房,古代是住仆人的房间,现在是杂物间;
宅门进去还不是直接进大院,有个二门,叫垂花门,垂花门两边有抄手游廊;
进了二门先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院子里种了一棵大树;正对二门的才是正房,正南背北,正房两边各有一个小跨院;
东西厢房,通常是儿子们的住房,东尊西卑;